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827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背脱板和脱料板,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通过第一固定栓与上模座固定,背脱板通过第二固定栓与脱料板固定,上模座固定有驱动螺栓和第三固定栓,第三固定栓底端固定有折弯冲头,折弯冲头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冲头右下角为凹弧结构,下模板固定有折弯凹模镶件,折弯凹模镶件左上角为圆角结构,下模座固定有卸料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通过折弯凹模镶件的圆角结构设计,实现模具折弯后消除回弹的作用,而且消除了磨压筋时的痕迹,产品在圆角处的强度得到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经常要将模具折弯。当模具在折弯时,不管是向上折弯还是向下折弯,都会发生回弹,角度和尺寸无法保证。为了保证和加强折弯面的承载力,保证折弯到位和消除回弹,我们通常会磨压筋,磨出来的压筋会有很深的痕迹,而且产品的强度在压筋处降低,容易折断。CN203409088公开了一种折弯压筋组合模具,虽然解决了折弯和压筋工序复杂的问题,但该技术只适用折V型弯的模具加工,其压筋技术是通过折弯下模中的冲筋凸起与折弯上模中冲筋凹槽匹配实现,该压筋结构是镶嵌在折弯结构中,容易引起折弯过程机械力承受不均匀和折弯不到位,影响折弯产品规格、尺寸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本结构采用线割工艺,圆角结构过渡,不仅起到消除回弹的作用,而且消除了磨压筋时的痕迹,产品在圆角处的强度得到了保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背脱板和脱料板,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通过第一固定栓与上模座固定,背脱板通过第二固定栓与脱料板固定,上模座固定有驱动螺栓和第三固定栓,驱动螺栓由上至下贯穿上垫板、上夹板和背脱板,驱动螺栓底端与脱料板固定,第三固定栓贯穿上垫板,第三固定栓底端固定有折弯冲头,折弯冲头由上至下贯穿上夹板、背脱板、脱料板和下模板,折弯冲头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冲头右下角为凹弧结构,下模板和下垫板通过第四固定栓与下模座固定,下模板固定有折弯凹模镶件,折弯凹模镶件通过第五固定栓与下垫板固定,折弯凹模镶件左上角为圆角结构,下模座固定有卸料顶杆,卸料顶杆贯穿下垫板,卸料顶杆顶端与折弯凹模镶件连接。所述折弯凹模镶件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折弯冲头右下角的凹弧结构与折弯凹模镶件圆角结构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宽度为0.l-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折弯凹模镶件的左上角为圆角结构的设计,实现模具折弯后消除回弹的作用,而且消除了磨压筋时的痕迹,产品在圆角处的强度得到了保证,使其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产品质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上模座;2_第一固定栓;3_上垫板;4_驱动螺栓;5_上夹板;6_背脱板;7_第二固定栓;8_脱料板;9_下模板;10_第四固定栓;11-下垫板;12_下模座;13_第二固定栓;14_折弯冲头;15_折弯凹模镶件;16_第五固定栓;17_卸料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3、上夹板5、背脱板6和脱料板8,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模板9、下垫板11和下模座12,上垫板和上夹板通过第一固定栓2与上模座固定,背脱板通过第二固定栓7与脱料板固定,上模座固定有驱动螺栓4和第三固定栓13,驱动螺栓由上至下贯穿上垫板、上夹板和背脱板,驱动螺栓底端与脱料板固定,第三固定栓贯穿上垫板,第三固定栓底端固定有折弯冲头14,折弯冲头由上至下贯穿上夹板、背脱板、脱料板和下模板,折弯冲头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冲头右下角为凹弧结构,下模板和下垫板通过第四固定栓10与下模座固定,下模板固定有折弯凹模镶件15,折弯凹模镶件通过第五固定栓16与下垫板固定,折弯凹模镶件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凹模镶件左上角为圆角结构,下模座固定有卸料顶杆17,卸料顶杆贯穿下垫板,卸料顶杆顶端与折弯凹模镶件连接。折弯冲头右下角的凹弧结构与折弯凹模镶件圆角结构之间具有宽度为0.5mm的缝隙。工作时,在驱动螺栓的作用下,上模向上运动,将冲压料带置于折弯凹模镶件上,驱动螺栓带动折弯冲头向下运动,与冲压料带接触加压折弯,同时折弯凹模镶件上的圆角结构进行压筋,折弯凹模镶件圆角结构能防止回弹,折弯结束后驱动螺栓带动折弯冲头向上运动,同时卸料顶杆也向上运动,垂直穿过折弯凹模镶件的链接部位,将折弯后的冲压料顶出,从而完成冲压模具的折弯工序。以上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背脱板和脱料板,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通过第一固定栓与上模座固定,背脱板通过第二固定栓与脱料板固定,上模座固定有驱动螺栓和第三固定栓,驱动螺栓由上至下贯穿上垫板、上夹板和背脱板,驱动螺栓底端与脱料板固定,第三固定栓贯穿上垫板,第三固定栓底端固定有折弯冲头,折弯冲头由上至下贯穿上夹板、背脱板、脱料板和下模板,折弯冲头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冲头右下角为凹弧结构,下模板和下垫板通过第四固定栓与下模座固定,下模板固定有折弯凹模镶件,折弯凹模镶件通过第五固定栓与下垫板固定,折弯凹模镶件左上角为圆角结构,下模座固定有卸料顶杆,卸料顶杆贯穿下垫板,卸料顶杆顶端与折弯凹模镶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凹模镶件为长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冲头右下角的凹弧结构与折弯凹模镶件圆角结构之间具有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宽度为 0.l-10mmo【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背脱板和脱料板,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通过第一固定栓与上模座固定,背脱板通过第二固定栓与脱料板固定,上模座固定有驱动螺栓和第三固定栓,第三固定栓底端固定有折弯冲头,折弯冲头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冲头右下角为凹弧结构,下模板固定有折弯凹模镶件,折弯凹模镶件左上角为圆角结构,下模座固定有卸料顶杆。本技术的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通过折弯凹模镶件的圆角结构设计,实现模具折弯后消除回弹的作用,而且消除了磨压筋时的痕迹,产品在圆角处的强度得到了保证。【IPC分类】B21D37/12, B21D45/04【公开号】CN205020659【申请号】CN201520667100【专利技术人】吴海利 【申请人】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冲压模具的折弯压筋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背脱板和脱料板,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通过第一固定栓与上模座固定,背脱板通过第二固定栓与脱料板固定,上模座固定有驱动螺栓和第三固定栓,驱动螺栓由上至下贯穿上垫板、上夹板和背脱板,驱动螺栓底端与脱料板固定,第三固定栓贯穿上垫板,第三固定栓底端固定有折弯冲头,折弯冲头由上至下贯穿上夹板、背脱板、脱料板和下模板,折弯冲头为长方形结构,折弯冲头右下角为凹弧结构,下模板和下垫板通过第四固定栓与下模座固定,下模板固定有折弯凹模镶件,折弯凹模镶件通过第五固定栓与下垫板固定,折弯凹模镶件左上角为圆角结构,下模座固定有卸料顶杆,卸料顶杆贯穿下垫板,卸料顶杆顶端与折弯凹模镶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