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基于通讯系统的主动式智能充电桩及其智能充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2564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基于通讯系统的主动式智能充电桩,包括:电网感知模块,对电网电压、电流以及频率进行采集;协调控制模块,对输入的电压电流和频率信号进行计算和存储,并对电网电流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谐波分析;结合当前时间段的负荷程度、电费价格、电压水平以及充电需求,对所要采用的充电方案和模式进行决策,控制当前的充电电流和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基于通讯系统的主动式智能充电桩的智能充电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本地电网的电压、频率以及谐波状况,结合此时的电能质量综合情况,以及此时段的电费、负荷程度等指标,形成判据,然后自行判断所要采取的充电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粧
,尤其是一种不基于通讯系统的主动式智能充电粧及其智能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作为新兴的交通工具,因其节能减排的效果,得到了政府以及用户的支持,普及率日益增高,而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换电站及充电粧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充电设施的配置一般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这两种方式对于通信系统的建立是截然不同的。其中,集中式充换电站需要架设专用电力线路并配备电力设备,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无法随着道路、停车场、小区等公共设施灵活配置,无法满足电动汽车随时充电的需求。而分布式的充电粧是指在居民小区、停车场、大型商场以及一些车辆密集区等场所分散布置大量的充电粧,这些分布式充电粧的监控、管理以及维护检修比集中式充换电站更加复杂。目前,市场上针对大量分布式充电粧无法形成有效的监控管理,而针对集中式充电粧的监控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分布式充电粧的监控管理。此外,如果将每个分散布置的充电粧的信息直接上传到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布线将非常复杂、系统建设难度大;而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则占用较多通信资源、通信成本高。在充电粧的实际应用中,其实无需对区域内分散的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基于通讯系统的主动式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网感知模块,对电网电压、电流以及频率进行采集;协调控制模块,对输入的电压电流和频率信号进行计算和存储,并对电网电流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谐波分析;结合当前时间段的负荷程度、电费价格、电压水平以及充电需求,对所要采用的充电方案和模式进行决策,控制当前的充电电流和功率;负责完成与电动汽车的连接充电、身份认证和计量收费;所述电网感知模块的输出端与协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协调控制模块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双向通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郭晋楠
申请(专利权)人: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