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44805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9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接入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所使用的功能,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基于电信系统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功能基于第一协议;将所述功能抽象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所述API采用第二协议;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使接入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客户端获取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进行通信的信息,所述客户端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进行的注册,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协议不相同。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herein, the method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us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o access the first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in the first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instant messaging based on the first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the function based on the first protocol;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the API second protocol; the first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interact through the API and the second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to access the second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client access to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hrough the first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the client uses the mobile terminal of the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 of the registered Internet instant message based on the second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The first protocol is different from the second protoc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厂家在移动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出现了一批类似微信、QQ、米聊等的OTT应用,它们具有免费、体验丰富等特色,并且迭代快速,能不断为用户提供新业务特性,因此逐渐蚕食着运营商的用户群与收入。与OTT应用相比,运营商传统的,作为基础电信业务的短彩信业务常年体验单一,无法支持丰富的媒体类型和业务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增长的使用需求,因此,对传统短彩信业务进行升级,增强用户粘度,成为了运营商必须面对的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运营商大多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推出了自身的即时消息业务:第一种是运营商直接学习互联网厂家,推出自身使用OTT技术的即时消息软件(以下称OTT方式),例如中国移动的飞信和中国电信的易信等,这种方式完全使用互联网解决方案,用户需要下载安装特定的APP,并进行注册账户(对于运营商的OTT即时消息软件,通常使用手机号作为用户账号进展注册,即用户名为手机号,而实际消息路由分发等使用OTT内部标识)、添加好友等操作,通过APP的互联网私有通信协议与其他好友进行即时消息通信,可以说,该方式是一种以用户社交属性为核心的方式;第二种是使用电信国际标准,通过对GSMARCS国际协议的支持,推动手机厂家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以终端原生方式(Native,即终端在出厂时就已具备功能)支持即时消息(以下称融合通信方式),如中国移动融合通信。该方式用户无需下载安装特定APP或添加好友,可以继承用户原有通信习惯。同时,由于使用国际标准,该方式保证了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可以说,该方式是以通信能力为核心的方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时,运营商通常会首先选择第一方式提供即时消息,从而积累了一定的OTT即时消息用户,随着国际标准的发展和终端、芯片等产业的推进,在手机上通过融合通信方式提供即时消息成为了可能。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产品竞争压力的加大,运营商单纯使用自身并不擅长的OTT方式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越来越多运营商开始将升级基础电信能力,以通信能力为核心的融合通信方式作为了即时消息的发展方向。但是,早期运营商OTT即时消息已积累的一定的用户,如何继续充分利用这些用户资源,使得融合通信方式提供的即时消息可以尽快被更多用户使用,成为了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实现运营商互联网即时通信系统与基于电信标准的即时通信系统的充分融合,保留用户数据和关键业务功能,实现业务发展的“冷启动”。用户可以在手机、PC、Pad等终端上使用即使消息功能,对于同一个用户来讲,他在不同终端上使用的即时消息功能应具备同样的用户身份。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已更多将手机而非PC作为主要通信设备使用,因此融合时,考虑将手机作为用户的主设备,即手机侧以用户的E.164号码为通信基础,以融合通信方式实现即时消息,同时将该用户OTT即时消息使用的标识与该用户E.164号码关联,继续在PC、Pad等客户端上使用OTT方式提供即时消息,并将OTT形成的群聊等社交关系导入电信标准即时消息系统中。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运营商OTT即时消息积累的用户,并可享受电信即使消息带来的基础电信互通、可达等优势,但这种方式需要将两种原理机制不同的即时消息系统在用户体验层面整合,如用户在自身一个设备上发送或收到消息,在另一个使用不同方式实现的设备上也需要对这些消息进行同步,即也能显示出已发送或收到了同样的消息。由于互联网和电信系统相互实现方式有很大区别,因此融合存在巨大挑战。现阶段,不同消息系统之间,一般通过设置互通网关的方式进行互通,如图1所示。该方式由网关完成不同消息系统间的协议转化工作。多终端之间的消息同步,通常是在同构系统中的不同终端之间进行,如电信系统中IMS的多终端消息机制和OTT即时消息系统在不同平台上同时登录时的消息收发方式等。其中,IMS多终端消息机制如图2所示,该方式要求同一用户使用的全部终端均基于SIP实现,都具有同样的SIP用户身份标识(IMPI/IMPU),通过不同的SIP实例(sip.instance或GRUU)在IMS中进行注册,所有消息都被存入集中消息存储平台中,在接收消息时,通过IMS的forking机制将同一个消息拆成多条,分别发到每一个终端实例,对于不在线的终端,在其上线后通过集中消息存储平台使用推送的方式实现消息同步。OTT即时消息系统使用的方式与之类似,对于接收方有多个设备的场景,一般发送时根据接收方登陆状态将消息分别写入多个消息队列中,并且分别通知接收方的各个终端有消息更新,由接收方对比本地消息记录后,到服务器拉取相应消息,此后接收设备通知服务器某消息已接收,服务器可以将该设备的这部分消息从对应消息队列中删除。图1所示设置互通网关的方式,只能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不同消息协议的场景,无法满足同一个用户使用不同协议类型终端发送和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同步需求。图2所示IMS网络中多终端的方案,不支持非IMS终端,并且要求IMS具备forking功能,现有电信网络中的设备通常并不具备,需要改造,同时,要求新部署集中消息存储平台。图3所示OTT即时消息系统中多终端消息的方法要求所有终端都使用相同的消息协议实现,无法提供使用不同协议的终端之间的消息同步和转化。因此,现有多终端技术只实现了同一个即时消息系统内的多终端消息同步,对于互联网与电信两类不同机制的即时消息系统融合构成的系统,现有互联网领域或电信领域的多终端消息技术均较难满足多终端消息收发和同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通信方法和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接入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所使用的功能,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基于电信系统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功能基于第一协议;将所述功能抽象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所述API采用第二协议;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使接入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客户端获取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进行通信的信息,所述客户端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进行的注册,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协议不相同。其中,所述API基于OMA表述性状态转移架构RESTful,所述第二协议采用HTTP协议;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和REST接口与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所述API能够供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协议调用,或者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内的消息或功能以HTTP调用或响应的方式告知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其中,所述功能包括至少以下功能中的一种:登记功能、即时消息功能、文件传输功能、群聊功能;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将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功能抽象为API包括至少以下抽象中的一种:将SIP登记通告抽象为RESTful注册;将SIP即时消息抽象为RESTful消息;将SIPInvite/MSRP文件传输抽象为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接入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所使用的功能,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基于电信系统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功能基于第一协议;将所述功能抽象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所述API采用第二协议;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使接入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客户端获取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进行通信的信息,所述客户端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进行的注册,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协议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接入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所使用的功能,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基于电信系统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功能基于第一协议;将所述功能抽象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所述API采用第二协议;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使接入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客户端获取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进行通信的信息,所述客户端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码进行的注册,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即时消息通信;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协议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I基于OMA表述性状态转移架构RESTful,所述第二协议采用HTTP协议;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和REST接口与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所述API能够供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协议调用,或者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内的消息或功能以HTTP调用或响应的方式告知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包括至少以下功能中的一种:登记功能、即时消息功能、文件传输功能、群聊功能;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将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功能抽象为API包括至少以下抽象中的一种:将SIP登记通告抽象为RESTful注册;将SIP即时消息抽象为RESTful消息;将SIPInvite/MSRP文件传输抽象为RESTful消息;将SIPInvite/MSRP群聊抽象为RESTful群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通过SIP协议接入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IMS;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为OTT即时消息系统,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接入OTT即时消息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的即时消息AS通过所述API和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OTT服务器进行交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登录记录;根据所述登录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所处的状态;当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具有客户端的信息进行登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包括: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消息到达主叫归属的即时消息AS时,所述即时消息AS判断主叫用户是否具有客户端的登记,若有,则在所述即时消息系统内进行正常的后续消息流程的同时,将即时消息业务通过所述API转发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OTT服务器,后续由所述OTT服务器下发给此主叫用户的OTT客户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消息系统通过所述API与第二即时消息系统进行交互包括:当即时消息到达被叫归属的即时消息AS时,所述即时消息AS判断被叫用户是否具有客户端的登记,若有,则在所述即时消息系统内进行正常的后续消息流程的同时,将即时消息业务通过所述API转发到第二即时消息系统的OTT服务器,后续由所述OTT服务器下发给此被叫用户的OTT客户端。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客户端的信息收发记录;根据所述信息收发记录,确定所述客户端的类别;当所述客户端为第一类别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消息中包括第一标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