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及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2459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及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下位机包括:第二微控制器、颅内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颅内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引流器,压力传感器和电路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连接。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包括步骤:对颅骨进行钻通孔,将引流器沿通孔插入颅内,使引流器的入口端位于硬膜下或硬膜外;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引流器的出口端,并将压力传感器和引流器之间进行密封。其能够对航天微重力环境下的宇航员或地面实验动物进行连续性颅内压检测,从而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航天微重力环境下,对航天员进行健康监测或航天生理学实验,需要对颅内压进行检测。在地面生物模拟实验中,也往往需要对大鼠等实验动物进行长期、连续的颅内压检测,以获取较为完整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研究。卢页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是指烦内容物(脑组织、脑血流及脑脊液)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即颅内与大气环境间的相对压力,目前多以脑脊液压力为代表。对颅内压的检测主要有两类技术手段:有创性颅内压检测与无创性颅内压检测。有创性颅内压检测指通过有创手术(如额部导管穿刺、腰椎穿刺等)将压力传感设备置于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或腰椎内进行检测,或通过穿刺对脑脊液引流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颅内压值的获取。现有的有创性颅内压检测技术,一般为临床使用的单次或短期检测技术,其检测设备核心是有线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置入颅内,对颅内压受试者的运动强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传感器导线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受试者的活动范围;同时因传感器置入或脑脊液引流伴随着有创性手术,检测过程中存在并发感染、穿刺出血等风险。在航天微重力环境下,有创性颅内压检测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且严重限制航天员活动,因此并不适用;地面生物模拟实验方面,由于大鼠等实验动物体积小、实验过程不会完全配合,有创性颅内压检测只能在其麻醉状态下进行短期检测,无法满足连续性检测需求。无创性颅内压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视神经鞘直径检测、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鼓膜移位法检测、前卤测压法检测、生物电阻抗检测、近红外光谱检测等手段。无创性颅内压检测均属于间接性颅内压检测,不同检测方式基于不同的检测原理进行,故不同检测方式间适应性、准确性差距较大。如视神经鞘直径检测法通过对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像学检测,进而定性地推断颅内压的变化,难以获取准确的颅内压值;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检测,通过视网膜静脉/动脉压的变化间接、定性地推测颅内压变化,其准确性一般也较差;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法检测,通过眼部接受闪光刺激到大脑皮层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时间,从而推导视神经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导颅内压的大小;鼓膜移位法对被测者年龄有一定要求。此外,无创性颅内压检测设备一般体积较大且针对人体进行设计,在航天环境及动物实验中并不适用。由于有创性颅内压检测与无创性颅内压检测的上述缺陷,现有颅内压检测技术难以应用于航天微重力环境,也难以在地面生物实验长期颅内压检测中加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及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其能够对航天微重力环境下的宇航员或地面实验动物进行连续性颅内压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大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大气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气压力值并将其发送至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所述下位机包括:第二微控制器、颅内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颅内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引流器,压力传感器和电路板;所述引流器用以对目标对象的颅内的硬膜下或硬膜外脑脊液进行引流,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引流器内,用以检测所述植入对象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通信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并将其通过所述电路板发送至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并将其发送至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和大气压力值进行对比,并得出对比结果。较优地,所述电路板为柔性材料,并且其表面包覆生物相容材料。较优地,所述上位机还包括外部终端;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包括串口通信模块,所述外部终端与所述串口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所述串口通信模块将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大气压力值以及对比结果发送至所述外部终端,并通过所述外部终端显示。较优地,所述上位机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将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大气压力值以及对比结果发送至所述存储器储存。—种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所述颅内压检测装置为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颅内压检测系统中的所述颅内压检测装置;包括步骤:S100、麻醉目标对象后切开植入处皮肤,并对植入处皮肤进行钝性分离;S200、对颅骨进行钻通孔,将引流器沿通孔插入颅内,使引流器的入口端位于硬膜下或硬膜外,并将引流器固定在颅骨上;S300、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引流器的出口端,并将压力传感器和引流器之间进行密封;S400、将压力传感器和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路板固定在颅骨上。较优地,S200中包括步骤:S210、在暴露的颅骨表面覆盖骨水泥,并通过骨水泥将弓I流器固定在颅骨上。较优地,S210中包括步骤:S211、在暴露的颅骨表面钻盲孔,并在盲孔中旋入螺钉,使螺钉与引流器的顶部平齐;S212、在暴露的颅骨表面覆盖骨水泥,使骨水泥与螺钉和引流器的顶部平齐。较优地,S400中包括步骤:S410、将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骨水泥上。较优地,S300中包括步骤:S310、将医用嵌缝材料涂覆在引流器外部,并通过医用嵌缝材料将压力传感器和引流器之间密封。较优地,电路板为柔性材料,并且其表面包覆生物相容材料;S400中包括步骤:S410、通过螺钉将电路板直接固定在颅骨上;S400后包括步骤:S500、复位颅部皮肤并缝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专利技术能够对航天微重力环境下的宇航员或地面实验动物进行连续性颅内压检测,从而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颅内压的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的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大鼠的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示意图;其中:1上位机;11第一微控制器;111串口通信模块;12大气压力传感器;13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存储器;2下位机;21第二微控制器;22颅内压检测装置;221引流器;222压力传感器;223电路板;23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供电电源;31稳压芯片;4颅骨;5骨水泥;6医用嵌缝材料;7M2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颅内压检测装置的植入方法及颅内压的检测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包括上位机1和下位机2 ;上位机1包括:第一微控制器11、大气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 ;第一微控制器11分别与大气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电连接;大气压力传感器12实时采集大气压力值并将其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11 ;下位机2包括:第二微控制器21、颅内压力检测装置2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 ;颅内压力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颅内压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大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大气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气压力值并将其发送至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所述下位机包括:第二微控制器、颅内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颅内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引流器,压力传感器和电路板;所述引流器用以对目标对象的颅内的硬膜下或硬膜外脑脊液进行引流,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引流器内,用以检测所述植入对象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通信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并将其通过所述电路板发送至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并将其发送至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颅内的绝对压力值和大气压力值进行对比,并得出对比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隆球邵广斌俞中委宋文平李天龙董华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