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其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149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其电机,包括转子铁芯、切向永磁体和转轴,转子铁芯沿圆周径向等间隔分布有偶数个切向永磁体槽,相邻的切向永磁体槽内设有极性相对的切向永磁体,切向永磁体槽与近气隙侧连接或断开,保持转子铁芯中心对称,切向永磁体槽的近转轴侧与位于其两侧的隔磁槽相连通,隔磁槽的近气隙侧与对应的切向永磁体槽的中心线呈角度α向外延伸,且相邻的隔磁槽之间形成径向分布的隔磁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漏磁系数小,机械强度高,便于生产,制造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抗退磁能力和高过载能力,具有更大的转矩/电流比、转矩/体积比和电机效率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无刷电机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其电机
技术介绍
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由于其具有“聚磁”效果,因此,比径向式电机转子结构产生更高的气隙磁密,而且,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独特凸极效应比,能够产生较大的磁阻扭矩,使得电机具有较大的转矩/电流比、转矩/体积比和弱磁扩速特性,所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内的转子结构普遍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具体如下,(1)漏磁系数较大,尤其是靠近转轴的内侧,造成电机性能不佳,过载能力低;(2)结构复杂,转子、铁芯更改为拼块式结构,难以一次成型,并在转子内侧设置隔磁环,装配复杂、工艺成本及材料成本较高、机械强度低,难以用于大功率高速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内的转子结构存在的漏磁系数较大,过载能力低,结构及装配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其电机,结构简单紧凑,漏磁系数小,机械强度高,便于生产,制造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抗退磁能力和高过载能力,并增加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铁芯(1)、切向永磁体(2)和转轴(3),所述转子铁芯(1)沿圆周径向等间隔分布有偶数个切向永磁体槽(21),相邻的切向永磁体槽(21)内设有极性相对的切向永磁体(2),所述切向永磁体槽(21)与近气隙侧连接或断开,保持转子铁芯(1)中心对称,所述切向永磁体槽(21)的近转轴侧与位于其两侧的隔磁槽(4)相连通,所述隔磁槽(4)的近气隙侧与对应的切向永磁体槽(21)的中心线(5)呈角度α向外延伸,且相邻的隔磁槽(4)之间形成径向分布的隔磁桥(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铁芯(1)、切向永磁体(2)和转轴(3),所述转子铁芯(1)沿圆周径向等间隔分布有偶数个切向永磁体槽(21),相邻的切向永磁体槽(21)内设有极性相对的切向永磁体(2),所述切向永磁体槽(21)与近气隙侧连接或断开,保持转子铁芯(1)中心对称,所述切向永磁体槽(21)的近转轴侧与位于其两侧的隔磁槽(4)相连通,所述隔磁槽(4)的近气隙侧与对应的切向永磁体槽(21)的中心线(5)呈角度α向外延伸,且相邻的隔磁槽(4)之间形成径向分布的隔磁桥(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的范围为π/5p≤α≤π/2,p为转子极对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槽(4)的横截面形状为平板形状或弧形形状,且隔磁槽(4)的最小宽度W大于3倍最小气隙宽度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桥(6)的截面形状为平板形状或沿径向向气隙侧逐渐缩小形状,且隔磁桥(6)的最小宽度L的范围为0.3mm≤L≤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向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永磁体槽(21)的近气隙侧与位于其两侧的空气槽(7)相连通,所述空气槽(7)的近气隙侧与对应的切向永磁体槽(21)的中心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成文徐新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