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电法勘探的随机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1852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电法勘探的随机测量方法,属于水电工程勘探技术领域,包括仪器安装、调整、测量和计算等步骤。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随机测量的方法,减少了人工劳动力及辅助工具的投入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测量电极数密度增加,最高可达15个,勘测精度大大提高,另外,由于不再需要多条船配合完成,也大大降低了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电工程勘探
,涉及。
技术介绍
电法勘探是水电工程勘探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水上电法勘探较多。常规的电法勘探采用对称四极装置进行电测深,外面两个电极为供电极,中间的两个电极为测量电极,工作时沿测线在河面上固定一条钢绳,事先在钢绳上确定一个测深位置,以此点为中心,在两边按某一定间距固定测量电极,然后沿钢丝绳由近至远完成供电电极的布置和测量,才完成一个测深点的工作。由于是在水上测量,河水流速快,需要使用2?3条小船来进行电极面极和测量跑极,测量点距10m-30m,测量电极距数6_7个,需要多个小组一起配合,一个小组10佘人一天只能完成200m测线长度,且每条船都有线缆相连,以控制测量船的测线方向,该方法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人工、设备均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从而达到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降低劳动强度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包括如下步骤:(1)仪器安装:在水面上随机安装漂浮拖缆,将外绝缘导线通过漂浮拖缆支撑,在漂浮拖缆上安装若干GPS天线,每个GPS天线所在的位置作为一个测量点,通过外绝缘导线将GPS天线与电法仪依次并联;(2)调整:按事先设计的电极距调整电缆上的电极,使各电极距均达到设计的电极距值,确定测线上与测深范围相关的电极参数;(3)测量:任意选择一条测线,设置和调整漂浮拖缆上的电级距,由一条测量船拖动漂浮拖缆沿测线航行,电法仪安装在测量船上,驾驶测量船逆水流方向匀速行驶,测量船上的电法仪按照参数序列沿测线依次测量,并记录每段时间的电极距参数,同时记录每个测点的GPS坐标,直到完成整条测线上所有电极距的测量;然后再任意选择另外的测线,沿新的测线进行测量,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选择的各测线方向均匀覆盖待测河面各个方向;(4)计算:利用电测深的解释原理,按一定密度随机抽取待测河面范围内所有极距测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反演,从而完成一个区域的水上电法勘探。所述步骤(3)中,电法仪测量前,需确定并记录测量船航行速度。所述步骤⑶中,电法仪测量时,需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并高速测量,记录采样间隔。所述步骤(3)中,每完成一条测线的全部电极距测量后,将每个测量点测量的成果绘制成"水平距一极距一视电阻率值"形式的坐标图,依据电法勘探的原理进行地层剖面解释。所述步骤(3)中,所述坐标图中以水平距作为X坐标,以极距作为Y坐标,将测量值在坐标上逐一标记,并将各点连接,形成视电阻率值曲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效果:1、只需要2-3人工作,一条船只,不拉钢丝绳,每天可完成2_3km的测线长度,是原单日完成量的1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随机选取多条测线多次测量,覆盖面广,测量点距最高达1米,测量电极数最高可达15个,精度提高10倍,提高了勘测精度;3、一条拉缆、一只测量船、一套仪器就能开展工作,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测深随机测量漂浮拖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本方法进行测试的现场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测深随机测量数据处理成果图。图中:1-电法仪,2-电极电子转换器,3-测量船,4-电极,5-漂浮球,7-河水,8-外绝缘导线,9-GPS天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仪器安装:在水面上随机安装漂浮拖缆,将外绝缘导线通过漂浮拖缆支撑,在漂浮拖缆上安装若干GPS天线,每个GPS天线所在的位置作为一个测量点,通过外绝缘导线将GPS天线与电法仪依次并联;(2)调整:按事先设计的电极距调整电缆上的电极,使各电极距均达到设计的电极距值,确定测线上与测深范围相关的电极参数;(3)测量:电法仪测量前,需确定并记录测量船航行速度;电法仪测量时,需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并高速测量,记录采样间隔;任意选择一条测线,设置和调整漂浮拖缆上的电级距,由一条测量船拖动漂浮拖缆沿测线航行,电法仪安装在测量船上,驾驶测量船逆水流方向匀速行驶,测量船上的电法仪按照参数序列沿测线依次测量,并记录每段时间的电极距参数,同时记录每个测点的GPS坐标,直到完成整条测线上所有电极距的测量;然后再任意选择另外的测线,沿新的测线进行测量,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选择的各测线方向均匀覆盖待测河面各个方向;每完成一条测线的全部电极距测量后,将每个测量点测量的成果绘制成"水平距一极距一视电阻率值"形式的坐标图,依据电法勘探的原理进行地层剖面解释;所述坐标图中以水平距作为X坐标,以极距作为Y坐标,将测量值在坐标上逐一标记,并将各点连接,形成视电阻率值曲线。(4)计算:利用电测深的解释原理,按一定密度随机抽取待测河面范围内所有极距测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反演,从而完成一个区域的水上电法勘探。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准备一条具备全部四极对称电极组合方式的漂浮拖缆,该漂浮拖缆包括漂浮球5和外绝缘导线8,外绝缘导线8上均匀设置漂浮球后浸没在河水7中,漂浮球5漂浮在水面上,在外绝缘导线8上均匀设置电极4,电极4的间距约为1.0?1.5m,在漂浮拖缆的各电极4的测量点位置均安装GPS天线9 ;将电法仪1和电极电子转换器2安装在一条测量船3中,将外绝缘导线8与电法仪1连接。先按事先设计的电极距调整电缆上的电极4,确定测线上与测深范围相关的电极参数,在河面上任意选定一条测线;由测量船3拖动漂浮拖缆沿测线匀速航行,并记录测量船3的航行速度,测量船3上连接漂浮拖缆的电法仪1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对各测点进行高速测量并记录相应的电极距参数,同时记录每个测点的GPS坐标,记录采样间隔,直到完成整条测线的测量。然后再任意选择另外的测线,设置和调整漂浮拖缆上需要工作的电级距,并按照上述操作重新沿测线进行测量,直到完成所有电极距的测量工作。每完成一条测线的全部电极距测量工作后,将每个测量点的测量值绘制到"水平距(X坐标)一极距(Y坐标)一视电阻率值(测量值)"形式的断面图中,并将各点依次连接,形成电阻率值曲线,如图3所示,任意选择的多条测线则得到多条曲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依据电法勘探的原理进行地层剖面解释。【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仪器安装:在水面上随机安装漂浮拖缆,将外绝缘导线通过漂浮拖缆支撑,在漂浮拖缆上安装若干GPS天线,每个GPS天线所在的位置作为一个测量点,通过外绝缘导线将GPS天线与电法仪依次并联; (2)调整:按事先设计的电极距调整电缆上的电极,使各电极距均达到设计的电极距值,确定测线上与测深范围相关的电极参数; (3)测量:任意选择一条测线,设置和调整漂浮拖缆上的电级距,由一条测量船拖动漂浮拖缆沿测线航行,电法仪安装在测量船上,驾驶测量船逆水流方向匀速行驶,测量船上的电法仪按照参数序列沿测线依次测量,并记录每段时间的电极距参数,同时记录每个测点的GPS坐标,直到完成整条测线上所有电极距的测量;然后再任意选择另外的测线,沿新的测线进行测量,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选择的各测线方向均匀覆盖待测河面各个方向; (4)计算:利用电测深的解释原理,按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电法勘探的随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仪器安装:在水面上随机安装漂浮拖缆,将外绝缘导线通过漂浮拖缆支撑,在漂浮拖缆上安装若干GPS天线,每个GPS天线所在的位置作为一个测量点,通过外绝缘导线将GPS天线与电法仪依次并联;(2)调整:按事先设计的电极距调整电缆上的电极,使各电极距均达到设计的电极距值,确定测线上与测深范围相关的电极参数;(3)测量:任意选择一条测线,设置和调整漂浮拖缆上的电级距,由一条测量船拖动漂浮拖缆沿测线航行,电法仪安装在测量船上,驾驶测量船逆水流方向匀速行驶,测量船上的电法仪按照参数序列沿测线依次测量,并记录每段时间的电极距参数,同时记录每个测点的GPS坐标,直到完成整条测线上所有电极距的测量;然后再任意选择另外的测线,沿新的测线进行测量,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选择的各测线方向均匀覆盖待测河面各个方向;(4)计算:利用电测深的解释原理,按一定密度随机抽取待测河面范围内所有极距测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反演,从而完成一个区域的水上电法勘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