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715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经由光催化发酵法培养,制取出多肽菌素、多粘菌素后,再与纳米一价铜进行络合,制得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该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的作用机理是由强氧化对病原体的细胞壁进行破坏后,由铜离子与细胞膜的蛋白结合,造成病原体细胞膜的蛋白凝结,阻断病原体的呼吸,进而灭活其活性,另外还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材料是由天然的芽孢杆菌发酵而成,配合植物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铜、锌、锰、镁、铁,在使用后容易被植物吸收不残留,是一种生物型无毒无残留的植物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可用在对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引起的黄瓜、西瓜、甜瓜、豆角、棉花的细菌性角斑病进行防治,用微生物代谢的抗菌蛋白与铜络合后,达到防治的效果,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引起土壤,水体的污染问题,达到防治病害发生、增强作物抗体、维持生态平衡与不残留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功能属于农业病害防治的

技术介绍
引起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体为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常危害黄瓜、甜瓜、西瓜、豆角等作物,一般在管理较好的耕地里,病害发生率在20%-30%,当失肥或气候因素能引起全园病害发生,严重时引起植物细胞死亡,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当病害发生时引起成果率下降,造成产量下降在30-40%之间,严重时造成绝收的情况,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C,相对湿度为75%以上。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肥料管理不当、连茬、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是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体土壤的存活期达1~2年,传染途径,是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或农事操作进行重复多次的侵染,在设施大棚栽培时,空气的湿度大,作物的叶面常常结露,病部菌脓可随叶缘吐水及棚顶落下来水珠或空气中的水为载体,反复的侵染,因此当作物的吐水量多,结露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此病的侵入和流行;为了预防与治疗此病,一般种植户会使用嘧菌百菌清、可杀得、加瑞农、甲霜铜、DT杀菌素等农药进行防治,这些农药的使用,当浓度不够对病原体的作用不大,容易引起病原体的抗药性,而当浓度太高时容易产生药害,使用后使得产出品的质量、口感下降,造成农药残留的问题外,另外长期喷施农药,还会造成土壤内的益生菌死亡,丧失土壤本身的生态平衡,失去活性后的土壤,对往后种植必需依赖更多的农药进行病害的防治,最后引起系统性的病害发生。现在消费者对于无公害、绿色的食物渐渐重视,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内更因为农药、抗生素污染土壤的问题,食品安全造成的问题愈来愈严重,要修护这些污染的问题,需要花费更多的社会资源与金钱,如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配合铜离子的抑制细菌的功能,生产出无公害、不产生抗药性,更可由植物吸收或土壤微生物自动降解的病害防治方法,不但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传染,又可提供作物生长期间的微量元素补充,是目前在农业种植上急需要的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它是以多粘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经由光催化发酵法,制取出具有抗菌性的多肽菌素、多粘菌素,多肽菌素络合纳米一价铜,形成多肽菌素铜,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机理是应用多粘菌素的环状结构能够插入细胞膜,将多肽菌素络合的一价铜带入到病原体的细胞内,铜离子可以凝结细胞内的蛋白质,破坏一些酶的功能,细胞呼吸受阻,直至窒息死亡,达到灭活病原体的功能;巨大芽孢杆菌为解磷、解钾菌,有效解开土壤中的钾、磷肥,提高土壤环境改善,提高作物对磷、钾肥的吸收率,增强本身的抗逆性,当巨大芽孢杆菌进入土壤后,快速的成为土壤的优势菌群,控制根际的营养和其他资源,导致病原菌丧失生存的空间和条件,降低病原体的群体数量,切断传染源头,进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不但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使用的铜离子是植物生长需求的养分,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是自然无害的一种细菌性角斑病毒病的防治剂,除了可以灭活病原体与阻断其传染途径的功能外,在使用时不产生药害的问题,更可增加作物的木质素、纤维素的形成,增强作物本身的抗菌性,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更可改善土壤条件,降解经农药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不但可以成为经济价值的生物防治剂,还能解决农药残留与病原体抗病性的技术难题,达到绿色、无公害种植的目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其材料配比与工艺步骤如下: 1、材料: (1)、材料I富集培养基:油菜饼25%、大豆饼40%、苦菊20%、红糖7%、食盐2%、硫酸锌2%、硫酸锰1.7%、硫酸镁2%、硫酸亚铁0.3% ; (2)、材料II菌种:巨大芽孢杆菌8000IU—份,多粘芽孢杆菌8000IU—份; (3)、材料III络合剂:纳米络合一价铜一份; 2、工艺步骤: (1)、将材料I富集培养基依据比率调整混合后,放入高温灭菌锅,用120°C进行灭菌; (2)、进一步的将完成步骤1的红富集培养基放置待冷却到25°C后,放置到玻璃制的发酵釜中,接种材料II菌种,进行光照发酵7d,发酵期间照射光波长为450nm:660nm,比率为2:8,照度4500流明的灯光,发酵温度维持在25°C -28°C,发酵完成过滤残渣,取得悬液即为芽孢杆菌发酵液; (3)、将材料III络合剂,缓慢滴入到完成步骤2的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直到发酵液变成青绿色,即为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以油菜籽、大豆榨油后的残渣为主材料,配合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的生长特性配制调配成富集培养基,应用芽孢杆菌对光的敏感性,用光照催化方式,产生大量的多肽菌素、多粘菌素、抗菌蛋白及其他的活性酶;再由多肽菌素与铜络合所制成,具有抑制假单胞杆菌、黄单胞杆菌活性的功能,其作用机理是由外部强氧化病原体的细胞壁,造成细胞壁受伤之后,将一价铜侵入到病原细胞膜,与细胞膜内的蛋白结合,形成凝结阻断呼吸的功能,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出物的解磷酶、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其特征是:由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经光波长为450nm:660nm,比率为2:8,照度4500流明的灯光照射,制取出多肽菌素、多粘菌素后,再与纳米一价铜进行络合得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大微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