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1222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方法,感应相位通过设置在路口的RFID读写器,读取路段区间装有电子车牌车辆数,以路段区间车辆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对感应相位进行感应控制,从而可以使感应式协调控制感应相位克服车流量在过饱和时感应控制失效;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协的调相位按照固定配时方案的模式运行,参与路口协调,非协调相位按照感应控制的模式运行,以适应交通控制的车流到达的随机性,达到实现主路绿波控制、次路车流绿灯时间有效利用的目的,从而可有有效的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与平均停车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较大部分交叉口依旧采用固定式协调控制,主要是通过给主干道分配较多的绿灯时间来实现主路的绿波控制,实现主干道车流连续无停车通过多个交叉口。但车流的到达具有随机性,固定式协调控制会增加交叉口的延误。感应控制式协调控制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流数据调整绿信比,它对车辆随机到达的适应性较大,可使车辆在停车线前尽可能少停车,提高绿灯的利用率,达到交通流畅的效果,因此感应控制广泛的应用于交通控制中。但是基于线圈的感应式协调控制策略存在缺陷:基于线圈的感应控制一般选择交通流量较小、交通流波动较大的交叉口 ;它以断面的密度来判断路段密度,对交通的实际状况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以RFID电子标签为信息中介,利用设置在路口的RFID读写器,读取路段区间装有电子车牌车辆数,以路段区间车辆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实现感应式协调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传统车辆检测技术使得现有的感应式协调控制在车流量高饱和时会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以RFID电子标签为信息中介,以使现有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在车流量高饱和时会失效的转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与平均停车次数,提高绿灯时间利用率,设计与实现一个有用的、实用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策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称与主干道相交的干道为感应式干道,在感应式干道上,在进入主干道口处的停车线前50-100米安装RFID读写器,车辆上安装电子标签为车载单元,RFID读写器将读取的车辆数据信息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输至路口交通控制器,实现感应控制,主干道采用常规协调控制; 2)以主干道协调控制为主,协调控制相位上一直保持绿灯,感应控制相位上保持红灯,只有当安装有源电子标签的车辆驶入RFID阅读器的读取范围,RFID阅读器感应到有车到达,交通控制器进行判断:此时判断主干道协调控制最小绿灯时间是否结束,若结束,则进行感应控制,感应控制相位变绿灯,协调控制相位变红灯;否则等待协调控制相位最小绿灯时间结束; 3)进入感应控制后,路口的RFID阅读器读取车辆信息并且记录路段区间车辆数量,计算出检测区间内车辆的密度,若感应控制路段区间内车辆密度高于阈值A p,则延长绿灯,直至设定的最长绿灯时间;当路段车辆密度低于阈值A p,则停止延长绿灯,切换相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基于电子标签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方法,感应相位通过设置在路口的RFID读写器,读取路段区间装有电子车牌车辆数,以路段区间车辆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对感应相位进行感应控制,从而可以使感应式协调控制感应相位克服车流量在过饱和时感应控制失效;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协的调相位按照固定配时方案的模式运行,参与路口协调,非协调相位按照感应控制的模式运行,以适应交通控制的车流到达的随机性,达到实现主路绿波控制、次路车流绿灯时间有效利用的目的,从而可有有效的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与平均停车次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RFID技术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原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两相位信号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感应式信号控制的基本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RFID感应式干道协调感应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基于RFID感应式干道协调感应控制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RFID电子标签为信息中介,构建车辆和路口控制层之间的双向通信,通过利用设置在路口的RFID读写器,读取路段区间装有电子车牌车辆数,以路段区间车辆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对感应相位进行感应控制,从而可以使感应式协调控制感应相位克服车流量在过饱和时感应控制失效;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协调相位按照固定配时方案的模式运行,参与路口协调,非协调相位按照感应控制的模式运行,以适应交通控制的车流到达的随机性,达到实现主路绿波控制、次路车流绿灯时间有效利用的目的,从而可有有效的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与平均停车次数。如图1基于RFID技术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示意图,在南北方向交叉口进口道进口道两边的停车线前50-100米安装RFID读写器,车辆上安装电子标签为车载单元,RFID读写器将读取的车辆数据信息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输至路口交通控制器。图2所示两相位信号图,信号相位:在交叉口进口道处,不同的流向按照一定的顺序获得通行权,通行权的每一次更换,就构成了一个信号相位。通行权的顺序构成了相序,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包含有多个不同的信号相位,如图1中安装有RFID阅读器的相位实现感应控制,为非协调相位(南北向);未安装RFID阅读器的相位为协调相位(东西向),连续的三个交叉口在设置好交叉口间的相位差后,可实现干道协调控制,此为现在常规的协调控制方式。在车辆密集(车流量大)的主干道(图示东西向)上采用常规的协调控制,在与主干道相交的干道上安装RFID阅读器,实现感应控制辅助,使控制更加合理。如图3所示感应式信号控制的基本框图,根据实时动态的交通情况,以实际感应器检测到的交通量为基础,交通控制器中微处理器根据各个相位的通行需要运用控制算法灵活的分配红绿灯时间,微处理器输出控制信号到信号灯控制去控制信号灯色的变化。本质上讲,这种控制是将“反馈”引入交通控制中,它可以实现输出参量跟踪输入参量的变化。在这里可以将交通流的变化看成输入参量,而把信号控制输出的灯色变化控制看成是输出参数,这种控制就是交通感应控制。—种基于RFID车载电子标签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称与主干道相交的干道为感应式干道,在感应式干道上,要进入主干道口处的停车线前50-100米安装RFID读写器,车辆上安装电子标签为车载单元,RFID读写器数据送交通控制器,实现感应控制,主干道采用常规协调控制; 2)以主干道协调控制为主,协调控制相位上一直保持绿灯,感应控制相位上保持红灯,当安装有有源电子标签的车辆驶入RFID阅读器的读取范围,感应到有车到达,交通控制器进行判断:此时主干道协调控制最小绿灯时间是否结束,若结束,则进行感应控制,感应控制相位变绿灯,协调控制相位变红灯;否则等待协调控制相位最小绿灯时间结束; 3)进入感应控制后,路口的RFID阅读器读取车辆信息并且记录路段区间车辆数量,若感应控制路段区间内车辆密度高于阈值△ P,则延长绿灯,直至设定的最长绿灯时间;当路段车辆密度低于阈值A P,则停止延长绿灯,切换相位;阅读器将读取的车辆数据信息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输至交通控制器。交通控制器利用阅读器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检测区间内车辆的密度,改变传统感应控制理论以车辆间时间间隔作为评价标准,提出利用电子车牌以车辆密度作为感应控制绿灯是否延长的评价标准,生成感应信号方案;交通控制器利用生成感应信号控制方案对路口的信号灯进行实时控制。基于电子车牌的干道协调控制是利用设在路口阅读器读取路段区间范围内的车辆数,并计算出路段范围内车辆的密度,改变传统感应控制理论以车辆间时间间隔作为评价标准,提出利用电子车牌以车辆密度作为感应控制绿灯是否延长的评价标准。基于RFID感应式协调控制控制策略: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中主干道采用协调控制,与主干道相交的干道采用感应控制。平时协调控制相位上一直保持绿灯,感应控制相位上保持红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称与主干道相交的干道为感应式干道,在感应式干道上,在进入主干道口处的停车线前50‑100米安装RFID读写器,车辆上安装电子标签为车载单元,RFID读写器将读取的车辆数据信息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输至路口交通控制器,实现感应控制,主干道采用常规协调控制;2)以主干道协调控制为主,协调控制相位上一直保持绿灯,感应控制相位上保持红灯,只有当安装有源电子标签的车辆驶入RFID阅读器的读取范围,RFID阅读器感应到有车到达,交通控制器进行判断:此时判断主干道协调控制最小绿灯时间是否结束,若结束,则进行感应控制,感应控制相位变绿灯,协调控制相位变红灯;否则等待协调控制相位最小绿灯时间结束;3)进入感应控制后,路口的RFID阅读器读取车辆信息并且记录路段区间车辆数量,计算出检测区间内车辆的密度,若感应控制路段区间内车辆密度高于阈值Δρ,则延长绿灯,直至设定的最长绿灯时间;当路段车辆密度低于阈值Δρ,则停止延长绿灯,切换相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翔贾璐王浩李晓丹黄越朱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