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枣庄橡胶厂专利>正文

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236 阅读:4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埋敷防撕裂控制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解决了传统的输送带难以通过检测仪器监控纵向撕裂而造成报废事故的不足,采用了间隔一段距离内在芯胶(3)和上覆盖胶(4)的结合部的平面上并列预埋入两个缠绕方面相同的呈并联联接的金属线圈(5)所构成。具有可检测性,避免造成重大撕裂事故,可降低使用成本费,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钢丝绳输送带中。(*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埋敷防撕裂控制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用于矿山、码头的强力皮带输送机上的钢丝绳输送带通常是由置于芯胶中间的径向钢丝绳和与芯胶结合在一起的上、下覆盖胶所构成。这种钢丝绳输送带具有柔软、抗张强度高、伸长小和成槽性好的优点。由于采用了钢丝绳骨架层,其致命的缺点是耐撕裂性能差,尤其是在输送固体物料时一旦被利物刺穿,会造成大幅度的纵向裂缝,而无法修复。为了能及时发现纵向撕裂,避免长距离的撕裂发生而造成的输送带的报废,人们希望看到能将输送带本身完好状况通过仪器检测出来,从而实施有效地控制的钢丝绳输送带的问世。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通过检测仪器可以无接触地准确检测局部撕裂。本技术的技术要点可以归纳为在芯胶和上覆盖胶的结合部的平面上间隔一段距离并列预埋入两个缠绕方向相同的呈并联联接的金属线圈,两个线圈的平面面积以能覆盖过钢丝绳骨架层为宜。这样,可以用检测控制仪器检测出两个并联线圈的完好与否。当输送带发生纵向撕裂时,预埋入的线圈随撕裂处断开,可以准确地被仪器发现,做为控制信号,使输送机停转,避免使撕裂处延长,从而较好地保护输送带。本技术是这样完成的一种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由包裹在芯胶(3)内的钢丝绳(2)组成的骨架层和与芯胶(3)两面分别结合在一起的上覆盖胶(4)、下覆盖胶(1)所构成,其特征是在芯胶(3)和上覆盖胶(4)的结合部的平面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并列预埋入两个缠绕方向相同的呈并联联接的金属线圈(5)。两个金属线圈(5)的平面面积的一边以能覆盖过钢丝绳(2)骨架层为宜。本技术使用时与传统的钢丝绳输送带没有区别。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借助预埋的传感线圈,通过仪器可以迅速检出带体的撕裂。另外,由于预埋了金属线圈,增加了带体的横向强度,是比较理想的、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输送带。说明书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构造剖面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金属线圈埋敷位置示意图。图中1、下覆盖胶 2、钢丝绳 3、芯胶 4、上覆盖胶 5、金属线圈以下借助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中,金属线圈(5)采用直径1.2MM的碳素钢平面间隔叠绕4匝制成。金属线圈首--首、尾--尾并联联接。相邻的两组金属线圈的间隔距离为5~40米为宜。权利要求1.一种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由包裹在芯胶(3)内的钢丝绳(2)、组成的骨架层和与芯胶(3)两面分别结合在一起的上覆盖胶(4)、下覆盖胶(1)所构成,其特征是在芯胶(3)和上覆盖胶(4)的结合部的平面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并列预埋入两个缠绕方向相同的呈并联联接的金属线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其特征是两个金属线圈(5)的平面面积的一边以能覆盖过钢丝绳(2)骨架层为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其特征是金属线圈(5)采用直径1.2MM的碳素钢平面间隔叠绕4匝制成,金属线圈首--首、尾--尾并联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其特征是相邻的两组金属线圈(5)的间隔距离为5~40米为宜。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埋敷防撕裂控制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解决了传统的输送带难以通过检测仪器监控纵向撕裂而造成报废事故的不足,采用了间隔一段距离内在芯胶(3)和上覆盖胶(4)的结合部的平面上并列预埋入两个缠绕方面相同的呈并联联接的金属线圈(5)所构成。具有可检测性,避免造成重大撕裂事故,可降低使用成本费,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钢丝绳输送带中。文档编号B65G43/06GK2188568SQ9323252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伟勤, 叶宗文, 李友升, 张全胜, 孙晋云, 张克哲, 王丽平, 徐伟, 吴旭, 李继福, 苏秋世, 邢吉香 申请人:枣庄橡胶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埋防撕裂传感线圈的钢丝绳输送带,由包裹在芯胶(3)内的钢丝绳(2)、组成的骨架层和与芯胶(3)两面分别结合在一起的上覆盖胶(4)、下覆盖胶(1)所构成,其特征是在芯胶(3)和上覆盖胶(4)的结合部的平面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并列预埋入两个缠绕方向相同的呈并联联接的金属线圈(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勤叶宗文李友升张全胜孙晋云张克哲王丽平徐伟吴旭李继福苏秋世邢吉香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橡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