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189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插接组件,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准确指示出插头绝缘本体是否插入到插座绝缘本体的预定位置,避免由于插头绝缘本体未插到位而引起的电弧现象,减小引起火灾等隐患。该电源插接组件包括:插头绝缘本体,插头绝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内设置有金属触片;插座绝缘本体,插座绝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用于插接插头绝缘本体,第二插孔内设置有金属触头,当插头绝缘本体插入第二插孔时,金属触头插入第一插孔且与金属触片接触;指示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第二插孔内的预设深度的指示部。该电源插接组件主要用于为用电设备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插接组件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都要用到各种用电设备,需要将连接用电设备的电源线通电以使用电设备能够正常使用,通常电源线的通电是通过电源线连接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接实现的。若在插接插头与插座时,插头没有插到位,造成插头与插座的插接部位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过大,则会产生电弧,容易引发火灾等隐患。例如,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中将型号C7的电源线插头1与型号C8的插座2进行插接时,较难判断出电源线插头1是否插入到位,容易在电源线插头1与插座2的插接部位接触不良的情况下使用笔记本电脑,导致接触电阻过大,产生电弧,容易引发火灾等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插接组件,能够准确指示出插头绝缘本体是否插入到插座绝缘本体的预定位置,避免由于插头绝缘本体未插到位而引起的电弧现象,减小引起火灾等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插接组件,包括:插头绝缘本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设置有金属触片;插座绝缘本体,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用于插接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所述第二插孔内设置有金属触头,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时,所述金属触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且与所述金属触片接触;指示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所述第二插孔内的预设深度的指示部。具体地,所述指示部包括插头指示部,所述插头指示部显露的设置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上,所述插头指示部为第一颜色构件,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为第二颜色构件;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所述第二插孔的预定深度时,所述插头指示部随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隐藏于所述第二插孔内;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所述第二插孔的深度小于所述预定深度时,所述插头指示部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显露于所述第二插孔外。 具体地,所述插头指示部为长条块,所述长条块嵌入至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中,所述长条块的表面露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具体地,所述指示部还包括与所述插头指示部一体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为空心的筒体,所述支撑体的外壁贴设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壁一周,所述金属触片位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插头指示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插头指示部环绕于所述支撑体的外壁一周。具体地,所述指示部包括灯显指示部,所述灯显指示部包括触碰开关和指示灯,所述触碰开关与所述指示灯电连接,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所述第二插孔内的预设深度时,所述触碰开关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之间被按压,使所述指示灯由第一指示状态转入第二指示状态。具体地,所述指示灯的第一指示状态为所述指示灯熄灭,所述指示灯的第二指示状态为所述指不灯壳起。具体地,所述灯显指示部设置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上,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具体地,所述触碰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孔的底部,所述触碰开关的按压方向与所述第二插孔的开口方向相反。具体地,所述指示灯嵌入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外表面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接组件,其插头绝缘本体插入插座绝缘本体的第二插孔时,位于第二插孔内的金属触头对应插入插头绝缘本体的第一插孔内,金属触头与第一插孔内的金属触片接触,实现电连接,由于电源插接组件包括指示部,可以设置在插头绝缘本体或者插座绝缘本体上,指示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第二插孔内的预设深度,判断出插头绝缘本体插入到位,即插头绝缘本体插入到插座绝缘本体的预定位置,保证金属触头与金属触片能够良好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较难判断出插头绝缘本体是否插入到位的问题,通过指示部能够准确指示出插头绝缘本体是否插入到插座绝缘本体的预定位置,避免由于插头绝缘本体未插到位而引起的电弧现象,减小引起火灾等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电源线插头与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接组件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插头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第二插孔内预定深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插头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源插接组件,包括:插头绝缘本体3,插头绝缘本体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孔31,第一插孔31内设置有金属触片;插座绝缘本体4,插座绝缘本体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孔41,第二插孔41用于插接插头绝缘本体3,第二插孔41内设置有金属触头42,当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第二插孔41时,金属触头42插入第一插孔31且与金属触片接触;指示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的指示部。其中,插头绝缘本体3即插头的本体为绝缘材质,插座绝缘本体4即插座的本体为绝缘材质,插头绝缘本体3能够插入插座绝缘本体4的第二插孔41内,插座绝缘本体4的第二插孔41内有金属触头42,金属触头42 —般为从第二插孔41的底部向第二插孔41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接头,插头绝缘本体3的第一插孔31内有金属触片,一般第一插孔31的形状与金属触头42的形状相一致,第一插孔31的数量与金属触头42的数量也一致,每个第一插孔31内均设置有金属触片,当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插座绝缘本体4的第二插孔41内时,金属触头42对应插入第一插孔31,第一插孔31内的金属触片能够与金属触头42接触,实现电连接。为了避免金属触片与金属触头42之间接触不良,而容易造成接触电阻过大,产生电弧,引发火灾等隐患,因此在插头绝缘本体3或者插座绝缘本体4上设置有指示部,指示插头绝缘本体3是否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预设深度为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到位的深度,例如,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插头绝缘本体3上设置有插头指示部51,插头指示部51为与插头绝缘本体3颜色不同的条块,当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时,此条块随着插头绝缘本体3刚好插入隐藏在第二插孔41内,由此可根据条块是否插入隐藏在第二插孔41内来判断插头绝缘本体3是否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即插头绝缘本体3是否插入到位;或者如图5和图6所示,在插座绝缘本体4的第二插孔41内设置有触碰开关521,在插座绝缘本体4的外表面设置有指示灯522,当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时,插头绝缘本体3按压触碰开关521,使指示灯522亮起,由此根据指示灯522是否亮起来判断插头绝缘本体3是否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即插头绝缘本体3是否插入到位。通过指示部指示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至第二插孔41内的预设深度,保证插头绝缘本体3插入到位,使金属触头42与金属触片能够良好接触,提高安全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接组件,其插头绝缘本体插入插座绝缘本体的第二插孔时,位于第二插孔内的金属触头对应插入插头绝缘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绝缘本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设置有金属触片;插座绝缘本体,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用于插接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所述第二插孔内设置有金属触头,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时,所述金属触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且与所述金属触片接触;指示所述插头绝缘本体插入至所述第二插孔内的预设深度的指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