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组装体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9059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盖在瓶子的口部上的盖组装体以及该盖组装体的组装方法,提供一种防止将盖初次打开时产生错误判断的易于使用的盖组装体及其组装方法。该盖组装体具有内塞(40)和盖(50),在将盖部(421)纳入纳入部(52)而使突起部(53)位于盖部(421)的下方并且将盖部(421)配置在纳入部(52)的内部且在与壳部(5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的位置的状态下,将内塞(40)和盖(50)组装,从而抑制因内塞开封前的扭矩变化导致的错误判断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盖在瓶子的口部的盖组装体以及该盖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大多使用如下结构的容器:利用内塞或封贴等封堵放入了例如蛋黄酱或果酱等具有流动性的食品的瓶子的口部并使盖从其上盖上。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取出该瓶子的内容物时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等:首先取下盖,然后打开内塞的拉动翼片或者将封贴剥离,被指出对于年长者来说取下拉动翼片很困难,或者在剥离封贴时瓶子的内容物会沾到手上或者飞散到周围而将周围污染等使用不方便的情况。为了改善该情况,近年来,提出了如下构造的盖组装体:在初次取下盖时,通过使盖暂且向与取下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将内塞开封,然后使盖向取下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在已将内塞开封的状态下取下盖(参照专利文献1、2、3)。根据这一提案的盖组装体,不需要在取下盖之后打开内塞,使用便利性明显提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0/2007/1260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2522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5810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提案的盖组装体的情况下,当想要初次打开盖而使盖向作为与取下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紧闭方向转动时,转动暂时变重然后变轻,但是在该阶段内塞未被开封,进一步在紧闭方向上转动而将内塞开封,然后这次需要将盖向取下方向转动。然而,存在在将盖向紧闭方向转动而暂时变重然后变轻的阶段误认为已将内塞开封的案例,寻求消除这种判断错误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使用的,防止在将盖初次打开时产生上述的判断错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内塞,其盖在瓶子的口部而将该口部封闭;以及盖,其以覆盖该内塞的方式盖在瓶子的口部,上述内塞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中空部和衔入部,该中空部成为与瓶子的口部连通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中空形状且其下端部插入到瓶子的口部中,该衔入部与该中空部的下端部共同地接受瓶子的上端部的插入而将瓶子的上端部衔入;以及盖体,该盖体具有盖部和接合部,所述盖部以覆盖上述中空部的方式在该中空部的上方延展,所述接合部与该中空部的上端缘在一周的范围内接合而与盖部一同将中空部上端的开口封闭,该盖体作为与上述主体一体的部件而与主体一同将瓶子的口部封闭,接合部受到来自上方的按压而被破坏从而该盖体与主体成为不同的部分,上述盖具有:壳部,其在下方开口而形成为中空状,以覆盖内塞的方式盖在瓶子的口部;纳入部,其从该壳部的内侧上表面朝向下方突出且在下方开口,将盖部纳入内侧而围绕盖部的缘;以及突起部,其从纳入部的内周面朝内突出,在该盖与内塞的组装时,该突起部与盖部的缘发生干涉而借助盖部使纳入部扩开,当盖部向壳部上表面侧通过时使纳入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该突起部位于盖部的下方,在接合部被破坏后该突起部也对盖部进行支承,上述盖以如下的状态与内塞组合:将盖部纳入纳入部而突起部位于盖部的下方,并且盖部在纳入部内配置在与壳部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的内塞和盖分别具有上述的结构,由于盖以如下的状态与内塞组合:将盖部纳入纳入部而突起部位于盖部的下方,并且盖部在纳入部内配置在与壳部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的位置的状态,因此成为如下的易于使用的构造:在利用盖将内塞开封时,不会产生像以往那样的暂时变重而后变轻这样的使用户产生误会的举动。这里,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中,上述内塞具有在中空部外周面螺旋环绕的螺纹,上述盖具有螺合部,该螺合部从壳部的内侧上表面朝向下方呈圆筒状突出且在下方开口,在该螺合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外螺纹螺合的螺纹。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以与瓶子无关系的方式将内塞和盖组装。或者,在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中,也可以是上述盖在壳部内表面上具有与形成于瓶子的螺纹螺合的螺纹。并且,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中,中空部的围绕上方的开口且朝向上方的上端面是朝向外方具有上升坡度的面。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使瓶子倾斜而倒出该瓶子的内容物并将瓶子立起时,能够良好地进行内容物的切离,防止内容物意外滴落的情况。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的组装方法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盖组装体的内塞与盖的组装方法,将盖盖在内塞上,使盖部纳入纳入部直到如下的位置为止:突起部越过盖部而位于盖部的下方且盖部与壳部内表面之间的间隔相对较窄,然后,在保持突起部位于盖部的下方的状态的范围内使盖相对于内塞相对地向上方移动,而扩大盖部与壳部内表面之间的间隔。根据该组装方法,能够采用使内塞的盖部与盖的壳部内表面的间隔可靠地扩大的配置,即使在开封前意外地按压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力波及到内塞的盖部,防止内塞被意外地开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以上的本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初次将盖取下时内塞未开封但误认为内塞已开封的情况,使用便利性提尚。【附图说明】图1是比较例的盖组装体的纵剖视图。图2是关于图1所示的比较例,示出消费者进行开封时的动作的图。图3是关于图1所示的比较例,示出消费者进行开封时的动作的图。图4是关于图1所示的比较例,示出消费者进行开封时的动作的图。图5是示出图1?图4所示的比较例中的、在将盖初次打开时使盖暂且向紧闭方向旋转时的扭矩的变化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的纵剖视图。图7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的盖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的盖组装体的、将内塞的盖部纳入到盖的纳入部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是示出对内塞的盖部进入到盖的纳入部的状态下的盖部水平地进行剖切的剖面的、盖部的缘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中的盖相对于内塞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中的盖相对于内塞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12是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中的盖相对于内塞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13是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中的盖相对于内塞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14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封盖到瓶子上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5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封盖到瓶子上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6是初次打开盖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7是初次打开盖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初次打开盖时使盖暂且向紧闭方向旋转时的扭矩的变化的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的纵剖视图。图20是初次打开第2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中的盖的情形的说明图。图21是初次打开第2实施方式的盖组装体中的盖的情形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首先对与本专利技术对比的比较例进行说明,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比较例的盖组装体的纵剖视图。该图1所示的比较例的盖组装体1A由内塞10和盖20构成。内塞10是盖在瓶子30的口部31上而将该口部31封闭的部件。并且,盖20是以覆盖内塞10的方式从内塞10之上盖在瓶子30的口部31上的部件。该图1示出如下状态:内塞20已经被封盖于瓶子30的口部31,盖20从该内塞10之上盖上,并相对于内塞10处于期望的位置关系。内塞10具有主体11和盖体12。[00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塞,其盖在瓶子的口部而将该口部封闭;以及盖,其以覆盖所述内塞的方式盖在所述瓶子的口部,所述内塞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中空部和衔入部,所述中空部成为与所述瓶子的口部连通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中空形状且其下端部插入到该瓶子的口部中,所述衔入部与该中空部的下端部共同地接受所述瓶子的上端部的插入而将该上端部衔入;以及盖体,该盖体具有盖部和接合部,所述盖部以覆盖所述中空部的方式在该中空部的上方延展,所述接合部与该中空部的上端缘在一周的范围内接合而与该盖部一同将该中空部上端的开口封闭,该盖体作为与所述主体一体的部件而与该主体一同将所述瓶子的口部封闭,该接合部受到来自上方的按压而被破坏从而使该盖体与所述主体成为不同的部分,所述盖具有:壳部,其在下方开口而形成为中空状,以覆盖所述内塞的方式盖在所述瓶子的口部;纳入部,其从所述壳部的内侧上表面朝向下方突出且在下方开口,将所述盖部纳入内侧而围绕该盖部的缘;以及突起部,其从所述纳入部的内周面朝内突出,当进行该盖与所述内塞的组装时,该突起部与所述盖部的缘发生干涉而借助该盖部使该纳入部扩开,当该盖部向所述壳部上表面侧通过时使该纳入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该突起部位于该盖部的下方,在所述接合部被破坏后该突起部也对该盖部进行支承,所述盖以如下的状态与所述内塞组合:将所述盖部纳入所述纳入部而所述突起部位于该盖部的下方,并且该盖部在该纳入部内配置在与所述壳部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贝孝光岩水敬太矶部武志室井秀幸高宫聪磨
申请(专利权)人:东罐兴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