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200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1:07
一种发光模块,包括:(a)液晶模块,包括:一对透明基板,及液晶层,位于该对透明基板之间;(b)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配置于液晶模块的第一侧;(c)第一透明外板,覆盖于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上,使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夹于液晶模块及第一透明外板之间;以及(d)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液晶模块的开关频率及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频率,使液晶模块同步遮蔽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且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自相反于液晶模块的一侧透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使得室内人员不但不会受到LED光线影响,还可因视觉暂留作用持续看见窗外风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特别是涉及包括液晶模块及二极管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s, LEDs)属半导体元件的一种,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轻薄短小、自发光、反应时间短、寿命长及耗电量低等优点,带动LED的蓬勃发展。在成功量产高亮度蓝光二极管后,LED已具备红、绿、蓝三元色而得以合成白光及彩色,大幅增加LED的应用范围。目前,LED已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信息、通信、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器与显示装置。而白光LED的推出,更开启LED发展作为光源或照明产品的新纪元,也可说是LED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因此,开发更多能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拓展LED的日常照明应用已成为业界首要的设计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包括:(a)液晶模块,包括:一对透明基板,及液晶层,位于该对透明基板之间;(b)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配置于液晶模块的第一侧;(c)第一透明外板,覆盖于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上,使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是夹于液晶模块及第一透明外板之间;以及⑷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液晶模块的开关频率及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频率,使液晶模块同步遮蔽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且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自相反于液晶模块的一侧透出。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照明模块,包括:(a)透明液晶模块,包括:一对透明基板,及液晶层,位于该对透明基板之间;(b)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以及(c)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液晶模块的开关频率及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的发光频率,使液晶模块同步遮蔽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所发出的光线,且透明液晶模块及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是彼此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使得室内人员不但不会受到LED光线影响,还可因视觉暂留作用持续看见窗外风景。【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剖面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模块的剖面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剖面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发光模块的剖面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剖面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剖面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剖面图,其包括分布布拉格反射器。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剖面图,其包括反射镀层。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发光模块;101、102 ?观察者;110?液晶模块;111、112?透明基板;113、117 ?电极层;114、116 ?配向膜;115?液晶层;120?发光二极管元件;130?透明外板;140?控制电路;300?发光模块;301、302 ?观察者;320?发光二极管元件;330?透明外板;410?线路层;420?粘着层;500?照明模块;501、502 ?观察者;510?液晶模块;520?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540?控制电路;601、602 ?观察者;610 ?物体;620?发光二极管照明元件;630 ?隔板;700?发光模块;701、702 ?观察者;710?透明基板;720?发光二极管元件;730?分布布拉格反射器;740?透明外板;800?发光模块;801、802 ?观察者;810?透明基板;820?发光二极管元件;830?反射镀层;840?透明外板;F?荧光粉材料;L?光线;P、P1、P2、M、B、T?观察者所见的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清楚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方式作详细说明。然而应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许多可供应用的专利技术概念,其可以多种特定类型实施。文中所举例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制造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附图标记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专利技术,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连性。本专利技术中特定的元件及安排是为了简化,而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当述及第一元件形成于第二元件上时,可包括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直接接触的情形,也包括具有额外的元件形成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使得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并未直接接触的情形。根据常规的作法,附图中各种特征并未依比例示出。相反地,为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各种特征的尺寸可能任意扩张或缩小。再者,图中未示出或描述的元件,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近年来,LED已普遍应用于广告或指示看板中,但常见的广告或指示看板多属不透明装置,配置于窗户或落地窗时会遮蔽视线,使室内人员无法看到窗户或落地窗外的景象。即使制备出透明的LED广告或指示看板,也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1)在广告或指示看板后方看见的内容为左右相反,而无法达到广告或指示的功效、(2)配置于窗户或落地窗时,LED所发出的光线会影响室内人员,且室内人员也无法看到窗户或落地窗外的景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液晶模块及发光二极管元件所构成的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其中,发光二极管元件可发出光线或显示图案以作为广告、指示或照明之用,而液晶模块则用以同步遮蔽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则室内人员不但不会受到LED光线影响,还可因视觉暂留作用持续看见窗外风景。本文中所述液晶模块的“开”或“关”是指液晶模块因施加电压与否而表现遮蔽或不遮蔽光线的效果。例如:在未施加电压形成电场时,光线行进方向可受液晶分子的影响产生偏转,而顺利地穿透液晶模块由另一侧射出(此时称液晶模块为“开”的状态);而在施加电压形成电场时,液晶分子将受电场驱动而改变排列方向,于是光线便无法穿透液晶模块,进而遮蔽光源(此时称液晶模块为“关”的状态)。再者,本文中所述液晶模块的“开关频率”是指液晶模块表现遮蔽或不遮蔽光线的切换频率。本文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频率”是指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不发光(亮/暗)转换频率。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元件为达省电功效多以某一定频率进行发光/不发光(亮/暗)转换,而非持续发光。当此频率大于每秒15次时,观察者将因视觉暂留而无法分辨此发光/不发光(亮/暗)变化,并认为发光二极管元件是持续发光。本文中所述“同步遮蔽”是指液晶模块的开关状态对应于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情形以遮蔽所发出的光线,例如:当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光(亮)时,液晶模块表现“关”的状态以遮蔽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当发光二极管元件不发光(暗)时,液晶模块则表现“开”的状态,可允许光线穿过,此时位于液晶模块一侧的观察者可观察到对侧景物。本文中所述以液晶模块“遮蔽”光线是指光线大抵无法穿过液晶模块,故位于液晶模块的一侧的观察者大抵不会看到被遮蔽的光线。图1 7K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100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发光模块100包括:液晶模块110、发光二极管元件120、透明外板130及控制电路140,其中控制电路140可调控液晶模块110的开关频率及发光二极管元件120的发光频率,使液晶模块110同步遮蔽发光二极管元件120所发出的光线。因此,在发光模块100运行过程中,靠近发光二极管元件120的一侧的观察者101可看到发光二极管元件120所发出的光线L或其显示的图案P,而靠近液晶模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模块及照明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模块,包括:一液晶模块,包括:一对透明基板,及一液晶层,位于该对透明基板之间;一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配置于该液晶模块的一第一侧;一第一透明外板,覆盖于该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上,使该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是夹于该液晶模块及该第一透明外板之间;以及一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该液晶模块的一开关频率及该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第一发光频率,使该液晶模块同步遮蔽该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且该第一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光线自相反于该液晶模块的一侧透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昆泉
申请(专利权)人:光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