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306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3 17:52
一种刷辊,包括辊轴、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套、万向节、旋转油缸,所述辊轴的两端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所述辊套内孔为内齿形花键,辊套内孔与辊轴两端啮合,辊套外圆与轴承内孔配合安装,左边辊套的端面与万向节连接,所述旋转油缸动力输出端与辊轴右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使得刷辊刷毛部分都能均匀接触到带钢表面,达到均匀磨损,提高了刷毛的使用寿命和带钢表面的刷洗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钢处理线上刷洗工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刷辊
技术介绍
带钢处理线中的清洗段设备一般都会设置刷洗装置,主要用来去除带钢表面的氧化皮和酸洗以及碱洗作业线中残留的大量微小异物,提高带钢表面质量。现有的刷洗设备,刷辊轴向位置是固定的,带钢长时间沿刷辊某一段位连续工作时,将会把刷辊的对应位置处磨出一个与带钢同形的微凹槽,此后,当需要更换带钢规格时,刷辊因出现凹槽而挤压不到带钢,从而使带钢与下辊之间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下辊会因为滑动摩擦迅速磨损直至不能使用,造成成本浪费,同时带钢表面由于未刷干净,影响带材的加工质量。目前,有专利内容提出可轴向移动的刷洗设备,但是这种设备是整体移动的,整个装置结构复杂,维护和运行成本高。因此需要根据生产线上工艺需求将刷辊结构进行改进并解决刷辊由于不均匀磨损使其寿命变短和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刷辊,提高了刷毛使用寿命,该刷辊防止因刷毛的不均匀磨损导致刷辊不能继续工作,同时提高带钢表面清洗质量。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刷辊,包括辊轴、轴承,还包括辊套、万向节、旋转油缸,所述辊轴的两端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所述辊套内孔为内齿形花键,辊套内孔与辊轴两端啮合,辊套外圆与轴承内孔配合安装,左边辊套的端面与万向节连接,所述旋转油缸动力输出端与辊轴右端连接。按上述方案,所述辊轴包括第一辅助辊轴、刷辊轴、第二辅助辊轴、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辅助辊轴右端通过连接螺栓、键与刷辊轴左端轴连接,第一辅助辊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第一辅助辊轴与左端辊套内孔啮合,所述第二辅助辊轴左端通过连接螺栓、键与刷辊轴右端轴连接,第二辅助辊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第二辅助辊轴与右端辊套内孔啮合,第二辅助辊轴右端与旋转油缸动力输出端连接。按上述方案,所述辊套包括端盖、第一辊套、第二辊套,所述端盖通过螺栓与第一辊套一端连接,端盖的内孔为内齿形花键,端盖内孔与第一辅助辊轴两端轴外圆啮合,所述第一辊套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辊套连接,第一辊套外圆与轴承内孔配合安装。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辊套外圆上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一端与轴承的端面接触,挡圈的另一端与端盖的接触面为端盖与第一辊套套接处的端面。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辊套与第一辅助辊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辊套与刷辊轴之间设置有两套第二密封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使得刷辊刷毛部分都能均匀接触到带钢表面,达到均匀磨损,提高了刷毛的使用寿命和带钢表面的刷洗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刷辊结构示意图;图中,1-刷辊轴,2-第一密封件,3-第一辊套,4-第一辅助辊轴,5-端盖,6-万向节,7-连接螺栓,8-挡圈,9-轴承,10-第二辊套,11-第二密封件,12-旋转油缸,13-第二辅助辊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刷辊,包括辊轴、轴承9,还包括辊套、万向节6、旋转油缸12,所述辊轴的两端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所述辊套内孔为内齿形花键,辊套内孔与辊轴两端啮合,辊套外圆与轴承内孔配合安装,左边辊套的端面与万向节6连接,所述旋转油缸12动力输出端与辊轴右端连接。所述辊轴包括第一辅助辊轴4、刷辊轴1、第二辅助辊轴13、连接螺栓7,所述第一辅助辊轴4右端通过连接螺栓7、键与刷辊轴1左端轴连接,第一辅助辊轴4外圆为外齿形花键,第一辅助辊轴4与左端辊套内孔啮合,所述第二辅助辊轴13左端通过连接螺栓7、键与刷辊轴1右端轴连接,第二辅助辊轴13外圆为外齿形花键,第二辅助辊轴13与右端辊套内孔啮合,第二辅助辊轴13右端与旋转油缸12动力输出端连接,旋转油缸12的作用是在保证刷辊1正常转动的前提下,推动刷辊轴1和两侧的第一辅助辊轴4、第二辅助辊轴13一起沿轴向往复移动,使得刷毛有效接触带钢表面,达到均匀磨损,提高刷毛使用效率和带钢表面刷洗质量。所述辊套包括端盖5、第一辊套3、第二辊套10,所述端盖5通过螺栓与第一辊套3一端连接,端盖5的内孔为内齿形花键,端盖5内孔与第一辅助辊轴4两端轴外圆啮合,所述第一辊套3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辊套10连接,第一辊套3外圆与轴承9内孔配合安装,电机通过万向节6驱动端盖5、第一辊套3、第二辊套10、第一辅助辊轴4、刷辊轴1、第二辅助辊轴1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辊套3外圆上设置有挡圈8,所述挡圈8一端与轴承9的端面接触,挡圈8的另一端与端盖5的接触面为端盖5与第一辊套3套接处的端面,所述的端盖5、第一辊套3、第二辊套10、挡圈8均各两套,分别位于刷辊轴1的两端,刷辊轴1左边连接有万向节6的为传动端,刷辊轴1右边连接有旋转油缸12为操作端,轴承9用于本装置的支撑旋转,轴承9还包括轴承座,两侧透盖以及油封等零件。所述第一辊套3与第一辅助辊轴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所述第二辊套10与刷辊轴1之间设置有两套第二密封件11,用来防止刷辊传动端头和辊颈部分杂质的介入,对于整套装置,在操作端和传动端各配置两套第二密封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操作端旋转油缸12的驱动刷辊轴1沿轴向低速往复移动,具体往复移动的位移可由所处理带钢的宽度决定,对于不同宽度带钢,旋转油缸12都能精确调节刷辊轴1的移动距离,使得刷辊刷毛部分都能均匀接触到带钢表面,达到均匀磨损,提高了刷毛的使用寿命和带钢表面的刷洗质量。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刷辊,包括辊轴、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套、万向节、旋转油缸,所述辊轴的两端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所述辊套内孔为内齿形花键,辊套内孔与辊轴两端啮合,辊套外圆与轴承内孔配合安装,左边辊套的端面与万向节连接,所述旋转油缸动力输出端与辊轴右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刷辊,包括辊轴、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套、万向节、旋转油缸,所述辊
轴的两端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所述辊套内孔为内齿形花键,辊套内孔与辊轴两端啮合,辊
套外圆与轴承内孔配合安装,左边辊套的端面与万向节连接,所述旋转油缸动力输出端与辊
轴右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包括第一辅助辊轴、刷辊轴、第
二辅助辊轴、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辅助辊轴右端通过连接螺栓、键与刷辊轴左端轴连接,第
一辅助辊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第一辅助辊轴与左端辊套啮合,所述第二辅助辊轴左端通过
连接螺栓、键与刷辊轴右端轴连接,第二辅助辊轴外圆为外齿形花键,第二辅助辊轴与右端
辊套啮合,第二辅助辊轴右端与旋转油缸动力输出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英才艾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