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机清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98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皮带机清理器,其刮刀的刮削部分通过贯穿所有清理器单元的均匀力恒定地压住传送带的表面。皮带机清理器包括一排若干清理器单元,清理器单元布置在传送带的横向上,和与清理器单元结合的压力发生器。压力发生器包括各自的支承部分,这些支承部分与清理器单元刮刀的相应工作部分接合,以便随着相对于皮带表面刮刀向前和向后的运动一起整体移动,压力通道,该压力通道用来使支承部分相互连通,和完全充满压力通道的流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带机清理器,该皮带机清理器用于除去卡在皮带运输机的返回路径上的传送带表面上剩余的输送材料,例如焦炭。典型的传送带适合在一个皮带驱动轮和一个惰轮之间的一个环路内以循环方式运转。该带向前输送一种输送材料,卸下该输送材料,然后在皮带轮上向着与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返回。在本说明书中,“向前路径”指传送带行程的一部分,皮带经过该向前路径输送要输送的材料,直到从此卸下材料,而“返回路径”指行程的其余部分,皮带在卸下输送材料之后经该返回路径返回。这样,返回路径包括恰好在返回点之后在皮带轮上的通路。即使在输送材料在返回点掉落之后,剩余物仍然卡在传送带的表面上,这样需布置皮带机清理器,以便除去卡在返回路径上的皮带上的剩余物。如在美国专利3841470中所公开,传统的皮带机清理器包括若干清理器单元,这些清理器单元布置在皮带的返回路径上的传送带的横向上。这些清理器单元布置在支承框架上,并且由横跨返回路径上的皮带宽度排成一行,并且保持与皮带表面接触的刮削部分组成。每个清理器单元具有带刮削部分的刮刀,和用于支承刮刀的弹性部件,例如橡胶块,所述刮削部分在其顶端具有一个尖头。清理器单元由支承框架调节以便垂直移动,以使顶部的刮削部分在相同的高度上对齐。通过升高支承框架,刮削部分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皮带表面接触,并因此刮掉皮带表面上的剩余物。在皮带表面上的剩余物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例如波形,而不是具有平坦的表面,并且这种不规则部分不仅出现在皮带的纵向,而且出现在皮带的横向。因为每个清理器单元通过如上所述的相应的弹性部件弹性地支承其刮刀,每个刮刀可以在清理器单元之间随着剩余物的不规则部分而独立地后退或前进,并因此刮掉剩余物。当剩余物的不规则部分高度很大时,或者当剩余物在其顶点较硬时,在刮削动作过程中,刮刀借助弹性部件后退和越过顶点。与此同时,皮带跳跃或振动以便从刮刀后退。当皮带以这种方式振动时,沿其整个宽度的皮带趋于从刮刀上升,并且在性能方面,刮刀刮掉剩余物的效果减弱。特别是,在剩余物的顶点,刮刀顶住皮带表面的压力增加,同时在皮带表面的其余部分中的其它刮刀的压力减弱。线性排列的刮刀的刮削部分不能以均匀压力压住皮带表面,因此导致在皮带的横向上的剩余物的刮削效果不均匀。为了可靠地输送其上的输送材料,传送带通常由导轮支承,这些导轮布置成相互保持一定“槽”角,这样皮带在横截面上成为弧形。因此皮带表面上的剩余物在皮带的中心部分大,而在靠近皮带两侧上较小,并且被刮刀刮掉的剩余物的数量相应变化。为此目的,线性排列的刮刀在其中心刮削部分上的磨损比在其末端刮削部分上的磨损多,因此受到不平衡的磨损。因为作用在刮刀上的弹性部件的弹力随刮削部分的磨损量变化(即,磨损量越多,刮削部分的弹力越小),这导致在产生不平衡磨损之后,存在一排刮刀之间顶住皮带表面的刮削部分的压力差。换句话说,线性对齐的刮刀的刮削部分不能以均匀压力压住皮带表面,并且对剩余物的刮削效果在皮带宽度上不均匀。通过传送带输送操作和皮带机清理器的刮削,传送带本身在其皮带表面受磨损。而且传送带由于其具有的如上所述的“槽形特性”而承受已变形形状。在传统的皮带机清理器中,线性对齐的刮刀并非总是均匀地压住皮带表面,因此不能获得在皮带宽度上的均匀刮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上述那些问题的皮带机清理器。本专利技术的皮带机清理器一方面包括若干清理器单元,这些清理器单元在可垂直移动支承框架上的传送带的横向上布置成一排,和压力发生器,该压力发生器与清理器单元结合。每个所述清理器单元包括刮刀,该刮刀在相对于传送带的表面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该刮刀包括位于其顶端的刮削部分,该刮削部分与皮带表面接触,和在刮刀的底端的工作部分。压力发生器包括若干支承部分,这些支承部分分别与清理器单元的相应工作部分接合,以便随刮刀的向前和向后运动一起整体移动,压力通道,该压力通道用来使支承部分相互连通,和充填在压力通道中的流体。所述压力通道封闭并填满流体,当随着刮刀的相应工作部分压住一个支承部分,从而压力通道的内压增加时,其它支承部分向上推动相应刮刀的相应工作部分。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清理器单元包括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用来弹性支承指向皮带表面的刮刀。弹性部件在工作部分下提供插孔,因此一排清理器单元设置贯穿其中延伸的插孔。压力发生器包括细长体,该细长体穿过插孔延伸,该插孔穿过所述一排清理器单元连通,细长体包括弹性壁,该弹性壁沿填满流体的压力通道延伸。弹性壁随压力通道的内压变化而弹性变形。弹性壁与清理器单元的刮刀的工作部分接合,从而构成对应于刮刀的工作部分的支承部分。每个支承部分随刮刀的向后运动而向内弹性变形,并且在受到流体增加的压力作用下向外弹性变形。最好,压力发生器的细长体的长度基本上等于一排清理器单元的总长度,并且弹性壁由细长体的顶壁形成,同时压力通道的底壁和侧壁是硬的,且即使在沿压力通道的内压变化时也不变形。细长体穿过所有清理器单元的插孔插入,弹性壁与清理器单元的刮刀的工作部分接合。最好,每个清理器单元包括一对由弹性部件形成的隔板,这些隔板将刮刀夹在其中,以便在相对于皮带表面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地弹性支承刮刀。插孔布置在工作部分之下和该对隔板之间。当清理器单元布置成排时,插孔穿过该一排清理器单元相互连通。最好,该对隔板分别包括导壁,这些导壁具有连接到刮刀两侧上的顶部,和从顶部向下相互逐渐分离倾斜的锥形部分,颈壁,该颈壁从各自的导壁向内弯曲,和脚壁,该脚壁从各自的颈壁垂直伸展,并且固定在基底部件上。插孔形成在基底部件上的这对脚壁之间。刮刀通过颈壁的弹性变形以可垂直移动的方式支承。最好,每个清理器单元设有向上开口的槽形部件的基底部件,该槽形部件包括安装装配螺栓的底部基底部分,和从基底部分的两侧垂直竖立的一对槽壁。这对清理器单元的脚壁分别固定到槽壁上。最好,工作部分由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轨状部件构成,该轨状部件布置在刮刀的下端上。凹槽形成在细长体的顶表面上,这样弹性壁由薄部分构成,该薄部分具有由凹槽限定的U形横截面,该凹槽内容纳工作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图解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清理器单元和压力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横截面正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局部剖开的横截面图;并且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操作状况的横截面图。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下面是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描述。图1图解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一排若干清理器单元2布置在传送带1的几乎整个宽度上,该传送带1位于皮带运输机的返回路径上。每个清理器单元2包括可在相对于传送带1的表面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的刮刀3。每个刮刀3包括在其顶端的刮削部分4,和在其底端的工作部分5。刮削部分4与传送带1的表面接触。虽然图1表示了五个清理器单元2的五个刮刀3a至3e,但是,清理器单元2的数量不重要。清理器单元2的刮刀3由压力发生器6支承。压力发生器6包括若干支承部分7,该支承部分7与刮刀3的工作部分5接合。支承部分7随清理器单元2的刮刀3的退后和前进运动与之一起整体移动。压力发生器6还包括完全充满流体9的压力通道8,以便使支承部分7相互连通。为了更容易理解,图1表示对应于清理器单元2的若干汽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机清理器,该皮带机清理器包括若干清理器单元(2),这些清理器单元(2)在可垂直移动支承框架(23)上的传送带的横向上布置成一排,和压力发生器(6),该压力发生器(6)与清理器单元(2)结合; 每个所述清理器单元(2)包括刮刀(3),该刮刀(3)在相对于传送带的表面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刮削部分(4),该刮削部分(4)位于刮刀(3)的顶部并与皮带表面接触,和在刮刀(3)的底部的工作部分(5);并且 所述压力发生器(6)包括若干支承部分(7),这些支承部分(7)分别与清理器单元(2)的相应工作部分(5)接合,以便随刮刀(3)的向前和向后运动一起整体移动,压力通道(8),该压力通道(8)用来使支承部分(7)相互连通,和充填在压力通道(8)中的流体(9);所述压力通道(8)封闭并填满流体(9);由此 当随着相应刮刀(3a)压住任何一个支承部分(7a),从而压力通道(8)的内压增加时,其它支承部分(7)向上推动刮刀(3)的相应工作部分(5),以这样的方式,所有刮刀(3a,3)的刮削部分(4a,4)的压力保持均匀的压靠住皮带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迫景义内田昌宏藤崎信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通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