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736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瓶装置,包括分瓶星轮、第一限位护栏、第二限位护栏、止瓶机构,所述分瓶星轮上沿其外周设有多个分瓶拨齿,相邻的两个分瓶拨齿之间形成与容器瓶匹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限位护栏设置在分瓶星轮的外围并与分瓶星轮的外周形成弧形的分瓶通道,所述第二限位护栏与第一限位护栏相对设置形成运输通道,所述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连通,所述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的交接处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所述止瓶机构设置在运输通道一侧。当容器瓶输送至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的交接处时,容器瓶先进入对应的第一凹陷部中,然后随分瓶星轮的转动被依次带入分瓶通道,每个第一凹陷部每次只输送一个容器瓶,实现容器瓶的可靠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灌装生产线上,灌装机或贴标机内紧靠在一起输送的容器瓶,需将其依次分隔开。传统的螺旋分瓶装置是通过螺旋棱边进入两容器瓶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当中将相邻容器瓶分离的。如图1所示,对于圆形截面容器瓶而言,即使在螺旋分瓶装置中发生卡滞,圆形截面容器瓶还是能够实现滚动的。然而,矩形截面容器瓶表面各点到容器中心的距离是不等的,两容器瓶之间所产生的三角区域无限接进为零,因此利用传统的螺旋分瓶装置对矩形截面容器瓶进行分瓶,容易出现卡滞的情况,无法及时、准确地将容器瓶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分瓶装置,能够稳定、安全、可靠地实现容器瓶的分离。其技术方案如下:—种分瓶装置,包括分瓶星轮、第一限位护栏、第二限位护栏、止瓶机构,所述分瓶星轮上沿其外周设有多个分瓶拨齿,相邻的两个分瓶拨齿之间形成与容器瓶匹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限位护栏设置在分瓶星轮的外围并与分瓶星轮的外周形成弧形的分瓶通道,所述第二限位护栏与第一限位护栏相对设置形成运输通道,所述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连通,所述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的交接处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所述止瓶机构设置在运输通道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通道包括相连的输送段及出口段,所述输送段与出口段之间具有拐角,该拐角为钝角,所述输送段下方设有输送带,所述出口段与分瓶通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瓶机构设置在输送段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口段的出口方向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瓶机构为止瓶星轮,所述止瓶星轮上沿其外周设有多个止瓶拨齿,相邻的两个止瓶拨齿之间形成与容器瓶匹配的第二凹陷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护栏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运输限位护栏与分瓶限位护栏,所述运输限位护栏与第二限位护栏相对设置形成所述运输通道,所述分瓶限位护栏设置在分瓶星轮的外围并与分瓶星轮的外周形成所述分瓶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具有非对称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其中第一侧壁及底壁与容器瓶匹配,第二侧壁光滑且第二侧壁的弧度小于第一侧壁的弧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呈圆弧形。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分瓶装置,容器瓶从运输通道输入,当容器瓶输送至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的交接处时,容器瓶先进入对应的第一凹陷部中,然后随分瓶星轮的转动被依次带入分瓶通道,每个第一凹陷部每次只输送一个容器瓶,实现容器瓶的可靠分离,同时当设备异常或停机时,止瓶机构可以起到防止容器瓶进入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卡滞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圆形截面容器瓶与矩形截面容器瓶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分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分瓶星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分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分瓶星轮,2、第一限位护栏,3、第二限位护栏,4、止瓶机构,5、分瓶通道,6、运输通道,10、分瓶拨齿,11、第一凹陷部,11a、第一侧壁,lib、第二侧壁,60、输送段,61、出口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所述的分瓶装置,包括分瓶星轮1、第一限位护栏2、第二限位护栏3、止瓶机构4,所述分瓶星轮1上沿其外周设有多个分瓶拨齿10,相邻的两个分瓶拨齿10之间形成与容器瓶匹配的第一凹陷部11,所述第一限位护栏2设置在分瓶星轮1的外围并与分瓶星轮1的外周形成弧形的分瓶通道5,所述第二限位护栏3与第一限位护栏2相对设置形成运输通道6,所述分瓶通道5与运输通道6连通,所述分瓶通道5与运输通道6的交接处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11,所述止瓶机构4设置在运输通道6 —侧。上述分瓶装置,容器瓶从运输通道6输入,当容器瓶输送至分瓶通道5与运输通道6的交接处时,容器瓶先进入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1中,然后随分瓶星轮1的转动被依次带入分瓶通道5,每个第一凹陷部11每次只输送一个容器瓶,实现容器瓶的可靠分离,同时当设备异常或停机时,止瓶机构4可以起到防止容器瓶进入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卡滞情况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运输通道6包括相连的输送段60及出口段61,所述输送段60与出口段61之间具有拐角,该拐角为钝角,紧密排列的容器瓶在经过拐角处时,能够拉开一段距离,避免了容器瓶因挤压力过大造成的表面损伤。所述输送段60下方设有输送带,所述出口段61与分瓶通道5连通,通过输送带产生的动力及容器瓶相互之间的压力,使容器瓶能顺利地从输送段60送入出口段61中而又不会产生过度的挤压,安全可靠。优选的,所述止瓶机构4设置在输送段60 —侧,在设备发生异常或停机时,能够及早停止容器瓶的输入。进一步的,所述出口段61的出口方向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11,使容器瓶能顺利地从出口段61的出口进入第一凹陷部11中。为了使矩形截面容器瓶能顺利进瓶,所述第一凹陷部11具有非对称的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其中第一侧壁11a及底壁与容器瓶匹配,第二侧壁lib光滑且第二侧壁lib的弧度小于第一侧壁11a的弧度。容器瓶进入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11时,先与第二侧壁lib接触,此时该容器瓶并不能被分瓶星轮1推动,待分瓶星轮1转动至容器瓶与第一侧壁11a接触后,才能推动容器瓶移动,有效地避免容器瓶发生卡滞。本实施例选用止瓶星轮作为止瓶机构4,所述止瓶星轮上沿其外周设有多个止瓶拨齿,相邻的两个止瓶拨齿之间形成与容器瓶匹配的第二凹陷部,设备发生异常或停机时,锁住止瓶星轮,容器瓶卡入第二凹陷部中,使得后方输入的容器瓶不能继续前进。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限位护栏2可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运输限位护栏与分瓶限位护栏,所述运输限位护栏与第二限位护栏3相对设置形成所述运输通道6,所述分瓶限位护栏设置在分瓶星轮1的外围并与分瓶星轮1的外周形成所述分瓶通道5。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所述的分瓶装置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由于输送的容器瓶为圆形截面容器瓶,因此第一凹陷部11无需采用非对称设计,只需要使用与圆形截面容器瓶瓶身匹配的圆弧形第一凹陷部11即可。该分瓶装置的进瓶动力来源于输送带产生的动力及容器瓶相互之间的压力,进瓶效率较低,其额定速度不高于1万瓶/小时,低速运行较为理想。可以理解的是,无论应用于何种形状的容器瓶,只要符合本技术所述的分瓶装置结构,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瓶星轮、第一限位护栏、第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瓶星轮、第一限位护栏、第二限位护栏、止瓶机构,所述分瓶星轮上沿其外周设有多个分瓶拨齿,相邻的两个分瓶拨齿之间形成与容器瓶匹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限位护栏设置在分瓶星轮的外围并与分瓶星轮的外周形成弧形的分瓶通道,所述第二限位护栏与第一限位护栏相对设置形成运输通道,所述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连通,所述分瓶通道与运输通道的交接处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所述止瓶机构设置在运输通道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毅周晶曾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