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云灏专利>正文

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476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属于包装机械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架体和下料口;所述的工作台前端上表面是一斜面,斜面的后端设有“7”形构件;工作台内部设有液压缸;活塞杆前端处铰接一推杆;所述的工作台上有条形槽孔,所述的7”形构件和推杆暴露在条形槽孔内;所述的工作台的台面上按前后顺序依次设置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分别与比较元件电路连接,第一重量传感器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液压缸的控制电路;第二重量传感器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报警器;所述的下料口活动连接在架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称量快速准确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机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散料分装的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
技术介绍
食品、制药等行业,由于物料零散,在成品装箱之前的流水线运作中,往往需要将原均匀分布的物料先承接在承装物件内(如食品行业中的不锈钢盘、铁盘、撒装箱等),达到一定的重量标准后再进行流水线内的储存、运输,给后续的分装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其具体过程通常为前道加工工序完成后,经传送带等传输设备将货物送至装盘处,货物自由落到铁盘上,当铁盘内的货物达到设定的重量后将装满的铁盘移走,换上空盘。目前的这种分装称重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人工目测,通过人工方式换盘,但这种方式目测不准确,需要后续称量,增减货物,同时增加了工作量、费时费力。另一种是加装自动称重设备,即将当达到预定的重量后自动将铁盘移走换上空盘,但是此类设备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价格昂贵,小微企业、个体户无法承受。其次由于不同称重物料下落时,对铁盘有一定的冲击力,同时铁盘移走过程中,又有一部分物料落下,造成铁盘中物料过多,造成称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称量快速准确的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架体和下料口 ;所述的工作台前端上表面是一斜面,斜面的后端有凹槽,凹槽内铰接有“7”形构件,所述的“7”形构件包括通过一端连接的成一定夹角的长臂和短臂,通过长臂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的斜面后端相铰接,短臂在前,长臂在后;工作台内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活塞杆在前,缸筒在后,活塞杆前端上侧面设有斜面;活塞杆前端处铰接一推杆,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的工作台上有条形槽孔,所述的7”形构件和推杆暴露在条形槽孔内;所述的工作台的台面上按前后顺序依次设置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分别与比较元件电路连接,第一重量传感器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液压缸的控制电路;第二重量传感器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报警器;所述的下料口活动连接在架体上,下料口位于第一重量传感器的上方。上述的下料口上口为圆形,下口为长方形。上述的下料口内设有多个缓冲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自动称重,省时省力;2、能够误差补偿,称量准确;3、结构简单,购入成本低,适合小微企业、个体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中以铁盘2为承装器皿,但实际应用中并不仅限于这一种承装方式,独立货斗、纸箱、金属箱均可以采用。为便于叙述,设定铁盘2的来向为前,去向为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工作台3、架体7和下料口 7。所述的工作台3前端上表面是一斜面,斜面倾斜角的大小能够满足铁盘2向后滑动,斜面的后端有凹槽,凹槽内铰接有“7”形构件4,通过“7”形构件4能够挡住铁盘2不让其从斜面上随意滑下。所述的“7”形构件4包括通过一端连接的成一定夹角的长臂和短臂,通过长臂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的斜面后端相铰接,短臂在前,用于挡住空铁盘2,长臂在后。工作台3内部设有液压缸10,液压缸活塞杆6在前,缸筒在后,活塞杆6前端上侧面设有斜面,当活塞杆6前移时,活塞杆6斜面将所述的“7”形构件4后端顶起,“7”形构件4前端下落,从而工作台3斜面上的铁盘2可以向后滑下。活塞杆6前端处铰接一推杆5,铰接处设有扭簧,通过扭簧的作用使推杆5后端向上翘起,高于工作台3的上平面。所述的工作台3上有条形槽孔,所述的7”形构件4和推杆5暴露在条形槽孔内。所述的工作台3的台面上按前后顺序依次设置第一重量传感器9和第二重量传感器11。第一重量传感器9和第二重量传感器11输出端分别与比较元件电路连接,第一重量传感器9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液压缸10的控制电路。当装满的铁盘2滑过第一重量传感器9时,通过第一重量传感器9称出重量,通过比较元件将该重量与设定重量相比较,当达到设定的重量时,控制电路开启液压缸10,推走装满的铁盘2,换上空盘。第二重量传感器11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报警器,当第二重量传感器11检测的重量与设定重量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值时,启动报警器,提醒工作人员,若报警器不报警说明重量是准确的。所述的报警器可以是灯泡、电铃等常用报警设备。所述的比较元件可以是LM324、LM358、uA741、TL081\2\3\4、0P07、0P27 等本领域常用的芯片,也可以是单片机、PLC、DSP等具有比较功能的设备,其具体连接关系及其涉及到的参数设定为本领域公知常识,故不再累述。所述的下料口 7活动连接在架体7上,其中下料口 7的高度可调节,下料口 7位于第一重量传感器9的上方。可以根据物料的形态和密度,调整下料口 7的高度。优化方案中下料口 7主体部分呈漏斗状,即上口大,下口小,采用“天圆地方”结构,即上口为圆形,下口为长方形。“天圆”的斗体内部过度圆滑,消除接缝夹角,彻底解决了斗体内部积料问题。“地方”的下口更好的满足了货物堆积角度要求,实现装卸“标准盘”,更好地适应铁盘2的形状,满足装盘需求。下料口 7内设有多个缓冲杆12,用于缓冲物料的冲击,起到减速作用。分装物料时,散料通过下料口 7落在位于第一重量传感器9上的铁盘2上,当第一重量传感器9通过比较元件检测到该铁盘2已达到设定重量时,通过控制电路启动液压缸10,液压缸活塞杆6完成一个做功行程,即先向前移动,后向后移动。行程中:向前移动时,活塞杆6的推杆5首先碰到第一重量传感器9前方的铁盘2,在该铁盘2的作用下推杆5被压下,当推杆5移动至该铁盘2的前边时,推杆5向上弹起,继续向前移动,活塞杆6斜面把“7”形构件4后端顶起,斜面上的铁盘2向后滑动至第一重量传感器9前方;然后活塞杆6向后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推杆5把第一重量传感器9前方的铁盘2向后推动至第一重量传感器9上,其后方的铁盘2同时依势被推走,刚装满的铁盘2被推倒第二重量传感器11上。在第二重量传感器11上,对装满的铁盘2进行准确称重,将称重结果与设定重量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设定值,启动报警器,提醒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下料口 7的高度进行调节,直到合适,具体为:若实际重量大于设定重量时,向上移动下料口 7,增大物料对铁盘2的冲击力,使物料量较小时就可启动液压缸10 ;当实际重量小于设定重量时,向下移动下料口 7,减小物料对铁盘2的冲击力,使物料量较小时就可启动液压缸10。一般来说,只有当物料的种类或下落速度改变时才需要重新调节下料口 7的高度,因此实际操作次数很少。从第二重量传感器11上推走的铁盘2可以通过传送带、机械臂或者单纯人工搬移走,其具体选择取决于生产线的整体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架体和下料口 ;所述的工作台前端上表面是一斜面,斜面的后端有凹槽,凹槽内铰接有“7”形构件,所述的“7”形构件包括通过一端连接的成一定夹角的长臂和短臂,通过长臂的中间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感应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架体和下料口;所述的工作台前端上表面是一斜面,斜面的后端有凹槽,凹槽内铰接有“7”形构件,所述的“7”形构件包括通过一端连接的成一定夹角的长臂和短臂,通过长臂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的斜面后端相铰接,短臂在前,长臂在后;工作台内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活塞杆在前,缸筒在后,活塞杆前端上侧面设有斜面;活塞杆前端处铰接一推杆,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的工作台上有条形槽孔,所述的7”形构件和推杆暴露在条形槽孔内;所述的工作台的台面上按前后顺序依次设置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分别与比较元件电路连接,第一重量传感器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液压缸的控制电路;第二重量传感器通过比较元件连接报警器;所述的下料口活动连接在架体上,下料口位于第一重量传感器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云灏
申请(专利权)人:郑云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