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5530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底框架和底板支架之间的称重传感器、支撑轴和滚动导套,所述轿底框架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盲孔,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底部中心,所述支撑轴的顶端与所述底板支架固定,所述支撑轴的底端伸入所述盲孔内且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部贴合,所述滚动导套安装于所述盲孔内部,且所述支撑轴的中下部和所述称重传感器均位于所述滚动导套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省井道空间,安装和调试操作方便,轿厢称重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
技术介绍
轿厢载荷称重系统的目的是准确测量轿厢内载荷,当轿厢载荷超重时电梯发出报警声,并且不允许起动运行。目前常用的有压力传感式、机械式、橡胶块式,各厂家应用不同的结构实现称重。但测量不准确,误报警时常发生;或实际已经超载,但称重系统并未检测出来,导致电梯超负荷运行。由于传感器安装时位于轿厢中间部位,如果乘客倚靠轿壁站立时,称重传感器并不能测量出轿厢的真实载荷。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称重测量精度高,抗偏载的称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成本低、安装和调试操作方便的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底框架和底板支架之间的称重传感器、支撑轴和滚动导套,所述轿底框架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盲孔,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底部中心,所述支撑轴的顶端与所述底板支架固定,所述支撑轴的底端伸入所述盲孔内且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部贴合,所述滚动导套安装于所述盲孔内部,且所述支撑轴的中下部和所述称重传感器均位于所述滚动导套的内侧。作为优选,所述盲孔内部还同轴安装有轴套,所述滚动导套安装在所述轴套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轴套与所述盲孔之间过盈配合。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部,并在该安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底板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沉头通孔,所述底板支架与所述支撑轴的安装部通过穿过所述沉头通孔并旋入螺纹孔内的螺钉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呈环形,由所述支撑轴的顶端外缘向外侧径向延伸形成,所述螺纹孔为多个,多个螺纹孔在所述安装部上环形周向分布,所述沉头通孔与所述螺纹孔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作为优选,所述底板支架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支撑轴的安装部形状大小匹配的止口,所述支撑轴的安装部位于该止口内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为底端封闭的空心轴。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的底端外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呈筒状的支撑部,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的底端与所述轿底框架的盲孔底面之间具有供支撑轴向下移动的行进间隙,该行进间隙的尺寸不小于电梯轿厢满载后所述底板支架向所述轿厢底部行进的最大行程。作为优选,所述滚动导套为钢球衬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省井道空间,安装和调试操作方便,轿厢称重精度高。本技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当轿厢底板承受偏置载荷时,由于滚动导套摩擦系数非常小,因此轿厢底部所承受的偏置载荷全部由支撑轴传递给称重传感器,此时称重传感器测量的重量几乎都是轿厢底板所承受的偏置载荷,从而保证了本技术能够准确测量电梯轿厢内载荷,避免误报警和超载后仍不报警的情况发生,有效地保证了电梯正常运行,避免电梯超负荷运行,使电梯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提高,减少因超载导致的故障和事故率,并有效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I处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轿底框架,2、轴套,3、滚动导套,4、支撑轴,5、底板支架,6、轿厢底板,7、称重传感器,41、支撑部,42、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轿厢,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轿厢底板6、底板支架5、轿底框架1组成,所述轿厢底板6放置在所述底板支架5上,所述底板支架5与所述轿底框架1之间具有间隙,以上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的常规结构。如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底框架1和底板支架5之间的称重传感器7、支撑轴4和滚动导套3,作为优选,所述滚动导套3为钢球衬套,当然滚动导套3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所述轿底框架1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形状为圆形,所述称重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底部中心,所述支撑轴4的顶端与所述底板支架5固定,所述支撑轴4的底端伸入所述盲孔内且与所述称重传感器7的顶部贴合,所述滚动导套3安装于所述盲孔内部,所述支撑轴4的中下部均位于所述滚动导套3的内部。所述盲孔内部还同轴安装有轴套2,所述轴套2的外壁与所述盲孔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所述滚动导套3安装在所述轴套2的内部。为了减轻支撑轴4的重量,避免支撑轴4自重对轿厢负荷造成影响,在保证支撑轴4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将所述支撑轴4设置为底端封闭的空心轴,所述支撑轴4的底端外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呈筒状的支撑部41,所述支撑部41与所述支撑轴4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称重传感器7位于所述支撑部41的内部。所述支撑部41的底端与所述轿底框架1的盲孔底面之间具有供支撑轴4向下移动的行进间隙,该行进间隙的尺寸不小于电梯轿厢满载后所述底板支架5向所述轿厢底部行进的最大行程。所述支撑轴4的顶端外缘向外侧径向延伸形成一圆环形的安装部42,所述安装部42与所述支撑轴4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底板支架5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42形状大小匹配的止口,所述支撑轴4的安装部42位于该止口内部。所述止口的深度大于所述安装部42的厚度,以便在所述安装部42的下表面与所述轿底框架1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尺寸大于电梯轿厢满载后所述底板支架5向所述轿厢底部行进的最大行程。在所述安装部42开设有以安装部42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螺纹孔,所述底板支架5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的多个沉头通孔,所述底板支架5与所述支撑轴4的安装部42通过穿过所述沉头通孔并旋入螺纹孔内的螺钉固定。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轿厢底板6承受偏置载荷时,由于滚动导套3摩擦系数非常小,因此轿厢底部所承受的偏置载荷全部由支撑轴4传递给称重传感器7,此时称重传感器7测量的重量几乎都是轿厢底板6所承受的偏置载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底框架(1)和底板支架(5)之间的称重传感器(7)、支撑轴(4)和滚动导套(3),所述轿底框架(1)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盲孔,所述称重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底部中心,所述支撑轴(4)的顶端与所述底板支架(5)固定,所述支撑轴(4)的底端伸入所述盲孔内且与所述称重传感器(7)的顶部贴合,所述滚动导套(3)安装于所述盲孔内部,且所述支撑轴(4)的中下部和所述称重传感器(7)均位于所述滚动导套(3)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底框架(1)和底板支架(5)之间的称重传感器(7)、支撑轴(4)和滚动导套(3),所述轿底框架(1)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盲孔,所述称重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底部中心,所述支撑轴(4)的顶端与所述底板支架(5)固定,所述支撑轴(4)的底端伸入所述盲孔内且与所述称重传感器(7)的顶部贴合,所述滚动导套(3)安装于所述盲孔内部,且所述支撑轴(4)的中下部和所述称重传感器(7)均位于所述滚动导套(3)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内部还同轴安装有轴套(2),所述滚动导套(3)安装在所述轴套(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与所述盲孔之间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抗偏载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4)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部(42),并在该安装部(42)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底板支架(5)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沉头通孔,所述底板支架(5)与所述支撑轴(4)的安装部(42)通过穿过所述沉头通孔并旋入螺纹孔内的螺钉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健陈庆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