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送链用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18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搬送链用导引装置,该装置因消除与驱动链轮啮合的搬送链所致打嗝现象和晕船现象,能够平滑地完成稳定的物品搬送,同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搬送链的驱动力和振动噪音。搬送链导引装置(100),其中搬送链(C)的连续3个辊(C1、C2、C3)在与搬送面支持用的直线导轨(R)及配合衔接位置(X1)和啮合位置(X2)一直对应地排列运行状态下,在从搬送面支持用的直线导轨(R)向驱动链轮(S)一边缓慢下降一边进入啮合的情况下,沿着配合衔接位置(X1)中辊(C2)的移动路径规定前述导引轨道(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用于消除在搬送物品的搬送带上与驱动链轮啮合而作多边形运动的搬送链的速度变化。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链轮驱动链的脉动防止装置,该装置装配有偏向导引部件,该偏向导引部件具有偏向圆弧面,该偏向圆弧面在悬挂旋转于驱动链轮一侧与辊链的辊对接并偏置该链,来在前述链轮上悬挂并引导旋转,前述辊链的辊与前述偏向导引部件以及驱动链轮齿各自开始接触点之间的链长度L与链的节距P之间的关系是L=(n+0.5)×P,可防止由链轮驱动的辊链的旋转不均匀、即所谓的脉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昭55-63047号公报(第1页,图2)但现有的链轮驱动链的脉动防止装置设计成使得枢转连接在辊链上的辊的中心沿着啮合节圆的切线进入驱动链轮,在驱动链轮的齿数少的情况下,由于在与驱动链轮啮合的啮合位置发生多边形运动而引起辊链的速度变化。并且,由于这种辊链的速度变化,存在下面所述的问题搬送带上的搬送物品上产生导致倒置、滚落的所谓榫槽现象;装配线上因装配物品的前后上下运动构成的所谓晕船现象导致产生不良产品;辊链张力变化需要过大的驱动动力使链也大型化振动、噪音增加使搬送作业环境恶化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搬送链用导引装置,该装置既能解决与驱动链轮啮合的搬送链所致的榫槽现象和晕船现象,也能够顺利地实现稳定的物品搬送,同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搬送链的驱动力和振动噪音。首先,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措施解决前述问题一种搬送链用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装有导引轨道,该导引轨道设置在使多个辊按照规定的链节距依次枢转联接并等速运行在搬送面支持用的直线导轨上的搬送链即将与等速旋转的驱动链轮啮合之前的配合衔接位置,用于消除在前述驱动链轮上刚啮合之后的啮合位置作多边形运动的搬送链的辊上发生的速度变化;前述搬送链的连续3个辊在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及配合衔接位置和啮合位置一直对应地排列运行状态下,在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向驱动链轮缓慢下降的同时进入啮合的情况下,沿着配合衔接位置中辊的移动路径规定前述导引轨道。而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除了前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构造之外,由连续2个圆弧状曲线形成前述导引轨道,从而进一步解决前述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是指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送出的搬送链的辊向驱动链轮下降同时接近并直到啮合为止的移动范围,并且,本专利技术所谓的是指在辊与驱动链轮刚啮合之后,到后续辊在此啮合的移动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搬送链的连续3个辊在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及配合衔接位置和啮合位置一直对应地排列运行状态下,在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向驱动链轮缓慢下降的同时进入啮合的情况下,沿着配合衔接位置中的辊的移动路径规定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的导引轨道,由连续2个圆弧形曲线形成的导引轨道吸收和消除与驱动链轮啮合而作多边形运动的搬送链的速度变化,搬送链的速度不均匀被解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的设置图。图2是表示搬送链的辊移动路径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的设置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的设置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的设置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的设置图。符号说明100、200、300、400、500-搬送链用导引装置111、211、311、411、511-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一侧增设的下方导引装置112、212、312-驱动链轮S一侧增设的下方导引装置 121、221、321-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一侧增设的上方导引装置122-驱动链轮S一侧增设的上方导引装置S-驱动链轮Sp-驱动链轮S的啮合节圆Sα-驱动链轮S的导程角C-搬送链C1-在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上运行的辊C2-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送出的辊C3-与驱动链轮S刚刚啮合之后的辊Cp-链节距R-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X1-配合衔接位置X2-啮合位置T-导引轨道T1、T2-圆弧形曲线Tp-圆弧形曲线的拐点Hr-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的设置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在附图基础上对本专利技术的搬送链用的导引装置的最佳实施形式中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搬送链导引装置100的设置图,图2是表示搬送链的辊的移动路径的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200的设置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300的设置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400的设置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500的设置图。如图1中所示,为了消除由与搬送物品的搬送带的驱动链轮S啮合的、作多边形运动的辊链所构成的搬送链C的速度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100设置在等速旋转的驱动链轮S即将与搬送链C啮合之前的配合衔接位置X1处,该搬送链C以规定的链节距Cp依次枢转连接多个辊C1、C2、C3…,从而以等速经过支持搬送面用的直线导轨R。另外,图1中的符号Sα是驱动链轮S的平均一个齿的导程角。而且,如图2中所示,以下述方式沿着由连续的2个圆弧形曲线T1、T2构成的运行路径规定形成在本专利技术搬送链用导引装置100上的导引轨道T,即搬送链C的连续3个辊C1、C2、C3在与搬送面支持用的直线导轨R和配合衔接位置X1及啮合位置X2一直对应地排列运行状态下,在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辊R向驱动链轮S一边缓慢下降一边进入啮合的情况下,在即将与驱动链轮S啮合之前的配合衔接位置X1处,辊C2能够确保分别距辊C1、C3保持链节距Cp的间距而合理移动。在此,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谓的,例如是指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被送出的搬送链C的辊C2向驱动链轮S下降同时接近并直到啮合为止的移动范围,所谓的,例如是指在例如辊C3与驱动链轮S刚啮合之后到后续辊C2在此啮合的移动范围。另外,对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的设置高度Hr,如果是能够在向驱动链轮S缓慢下降的同时进入啮合,同时前述导引装置轨道T能够形成连续两个圆弧形曲线T1、T2的设置高度,也就是说,如果是比形成在驱动链轮S上的啮合节圆Sp切线(未图示)高的设置高度,则没有什么妨碍。进一步讲,对于2个圆弧形曲线T1、T2的拐点Tp,辊C1、C2、C3能够确定当在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R上运行的辊C1、在配合衔接位置X1上运行的辊C2以及在啮合位置X2运行的辊C3变成一直线状排列运行状态时辊C2的运行位置。因而,本专利技术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在构成上述这样移动路径的2个圆弧形曲线T1、T2上增加辊C1、C2、C3的辊径后的导向装置曲率半径的基础上,至少增设在配合衔接位置X1内移动路径下方侧,或者上方侧。即,图1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100是由在配合衔接位置X1处增加辊径而形成的移动路径上增设的下方导引装置111、112和上方导引装置121、122构成的,图3中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200是由在配合衔接位置X1处增加辊径而形成的移动路径上增设的下方导引装置211、212和上方导引装置221构成的,图4中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搬送链用导引装置300是由在配合衔接位置X1处增加辊径而形成的移动路径上增设的下方导引装置311、312构成的,图5中所示第四实施例的搬送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搬送链用导引装置,备有导引轨道,该导引轨道设置于按照规定的链节距依次枢转连接多个辊并以等速在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上运行的搬送链即将与等速旋转的驱动链轮啮合之前的配合衔接位置,消除在与前述驱动链轮刚刚啮合之后的啮合位置作多边形运动的搬送链的辊上发生的速度变化;其特征在于,    前述搬送链的连续3个辊在与搬送面支持用的直线导轨及配合衔接位置和啮合位置一直对应地排列运行状态下,在从搬送面支持用直线导轨向驱动链轮一边缓慢下降一边进入啮合的情况下,沿着配合衔接位置中的辊移动路径规定前述导引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之园田胜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