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5482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1:04
一种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包括螺旋本体,螺旋本体包括前连接部、中间部和后连接部;中间部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中段和后段的螺距分别为1mm~3mm、1.8mm~4.5mm和2.5mm~6.5mm,且P1<P2<P3;螺旋本体的总长度L为1350±100mm~1750±100mm,前连接部、中间部和后连接部的长度分别为4mm~10mm、1340±100mm~1740±100mm和5mm~10mm;中间部的前段、中段和后段的长度分别为466±200mm、566±200mm和508±2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至少三段不同柔软度,弯曲性能好,且便于插入,以及不易造成患者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簧管,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软式的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 簧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生在进行结肠镜临床操作过程中,是通过对结肠镜相关功能的调节,然 后将主软管装置从患者的肛门插入,对结肠镜镜身的主软管装置不断进行插送,便可顺利 地通过乙状结肠、降-乙移行部、脾曲、肝曲送达盲肠及回肠末段。在检查的过程中,医生不 断使结肠缩短变直,或对镜身软管的旋转,使得能顺利通过下消化道各肠道部位并进行检 查。以前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的整根柔软度是一样的,即有的弹簧管柔软度过硬,有的柔 软度过软,也就是说,弹簧管的螺距是相等的,由于弹簧管的柔软度过硬或太软,因此,就会 出现插入时的进、退困难,还容易造成无法辨认肠管内腔的位置,若是勉强插入,患者还会 感到疼痛难忍,甚至会有肠管穿孔的危险。另外,还会出现损伤粘膜,将有碍于发现微小的 病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三段不同柔软度,弯曲性能好,且便于插 入,以及不易造成患者肠腔损伤的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 管,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包括螺旋本体(1),所述螺旋本体(1)包括前连接部(1‑1)、中间部(1‑2)和后连接部(1‑3),所述螺旋本体(1)的外径Φ为8.5~12.5mm;其特征在于:a、所述螺旋本体(1)的中间部(1‑2)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1‑2‑1)、中段(1‑2‑2)和后段(1‑2‑3);b、所述前段(1‑2‑1)的螺距P1为1mm~3mm;中段(1‑2‑2)的螺距P2为1.8mm~4.5mm;后段(1‑2‑3)的螺距P3为2.5mm~6.5mm,且P1<P2<P3;c、所述螺旋本体(1)的总长度L为1350±100mm~1750±100mm,前连接部(1‑1)的长度为L1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梦蕾谢民政谢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延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