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5390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包括油剂缓冲罐、油剂去泡器和背压阀,油剂缓冲罐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油剂缓冲罐的罐内设有缓流隔板,进油口处设有滤网,出油口处设有细孔网格;油剂去泡器包括电机、去泡主体、旋转桨叶和排气管,去泡主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依次分为进油段、过渡段和出油段;去泡主体上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旋转浆叶设于工作腔内,旋转桨叶又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排气管设于工作腔内并贯穿去泡主体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通过油剂缓冲罐、油剂去泡器和背压阀的配合,能够有效减少油剂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得油嘴能够均匀上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丝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学纤维的制备过程中,纺纤维原料经过熔融后成为熔体,并经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纺丝箱体,在纺丝箱体上设有纺丝熔体计量栗,熔体从纺丝箱体定量得输送至纺丝组件,经过过滤后熔体从喷丝板上的小孔后挤压成束,从喷丝板喷出的丝束在经过快速冷却后,需要进行上油,上油后丝束被传至卷绕机,得到成品。其中,在上油工序中,对丝束上油的目的是将乳化剂均匀地喷涂在冷却成型的丝束上,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含油率,并使其柔软光滑,防止毛丝和静电的产生,便于卷绕和后加工。在上油工序中,一般的上油装置由储油槽、管道、栗和上油油嘴组成。现有的上油装置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油剂的输送过程中,由于杂质增多、密封性等问题,油剂中会产生大小不一的气泡,如果管路的油剂中出现气泡,不对其作任何处理的话,当含有气泡的油剂达到油嘴后,会影响油嘴喷油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使得化纤丝束上油不均匀,影响纤维的性能。授权号CN 203807606 U,公开日2014年09月13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的油剂供应系统,所述纺丝生产线设有油剂配制间、螺杆间和纺丝车间,所述油剂配制间用于配制和储存油剂,所述纺丝车间中设有油剂高位槽、与油剂高位槽连通的油剂供应管道、与油剂供应管道连通的油剂计量栗,所述螺杆间设有油剂过渡罐,所述油剂配制间通过管道向油剂过渡罐供应油剂,所述油剂过渡罐通过管道向所述油剂高位槽供应油剂,将油剂暂时存放在油剂过渡罐可增加油剂的温度,使油剂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从而有效消除油剂气泡,克服现有技术油剂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温环境产生气泡的问题。但该专利方案设计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实用性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本消泡装置设计简单,能够有效消除油剂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得油嘴能够均匀上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油剂缓冲罐、油剂去泡器和背压阀。所述油剂缓冲罐的顶部设有进油口,油剂缓冲罐的底部设有出油口,油剂缓冲罐的罐内设有交错排列的缓流隔板,所述进油口处设有滤网14,所述出油口处设有细孔网格15 ;所述油剂去泡器包括电机、去泡主体、旋转桨叶和排气管,所述去泡主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依次分为进油段、过渡段和出油段,所述进油段和出油段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进油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出油段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过渡段呈圆锥型,且过渡段连接进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过渡段连接出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去泡主体上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旋转浆叶设于工作腔内,旋转桨叶又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排气管设于工作腔内并贯穿去泡主体与外界连通。本技术的原理为:油剂从储油箱经过管路输送到油剂缓冲罐,油剂缓冲罐的进油口处的滤网能够对油剂中的一些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减少因杂质而产生的气泡,由于油剂缓冲罐内设有缓流隔板,油剂的流动路径变长,流速变慢,因此减小了气泡的产生率。但是缓流隔板是流体缓流只能消除小气泡的生成,对于抑制大气泡生成的效果较差,因此在油剂缓冲罐的出油口设有细孔网格,大气泡经过细孔网格后,被破碎为小气泡。油剂从油剂缓冲罐出去后,流至油剂去泡器,在电机控制的旋转浆叶的带动下,油剂流体在工作腔内旋转流动,从进油段到过渡段的流道截面直径越来越小,流体的流速越来越快,流体的压力逐渐降低,当流体达到出油段时,流道截面直径趋于稳定,配合设于油剂起泡器出口处的背压阀,流体的流速下降,压力增大,此时出油段的轴心线处的压力最小,从而气泡聚集在出油段的轴线线上,排气管设于出油段轴心线处,气泡进入排气管被排出。流体从出油段的出油管被输送至油嘴。作为优选,所述进油管和旋转浆叶设于工作腔的进油段,所述出油管和排气管设于工作腔的出油段。作为优选,所述工作腔的进油段、过渡段和出油段同轴,且所述旋转桨叶与进油段、过渡段和出油段同轴。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设于出油段的轴心线上并且进气口方向朝向进油段。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转轴与去泡主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消泡装置设计简单,通过油剂缓冲罐、油剂去泡器和背压阀的配合,一方面抑制气泡的产生,另一方面对气泡进行消除,能够有效减少油剂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得油嘴能够均匀上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油剂缓冲罐1、油剂去泡器2、背压阀3、进油口 11、出油口 12、缓流隔板13、滤网14,细孔网格15、电机21、去泡主体22、旋转桨叶23、排气管24、进油管25、出油管26、密封圈27、工作腔221、进油段2211、过渡段2212、出油段22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油剂缓冲罐1、油剂去泡器2和背压阀3,所述油剂缓冲罐的顶部设有进油口 11,油剂缓冲罐的底部设有出油口 12,油剂缓冲罐的罐内设有交错排列的缓流隔板13,所述进油口处设有滤网14,所述出油口处设有细孔网格15 ;所述油剂去泡器包括电机21、去泡主体22、旋转桨叶23和排气管24,所述去泡主体内设有工作腔221,所述工作腔依次分为进油段2211、过渡段2212和出油段2213,所述进油段和出油段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进油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出油段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过渡段呈圆锥型,且过渡段连接进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过渡段连接出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去泡主体上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进油管25和出油管26,所述旋转浆叶设于工作腔内,旋转桨叶又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排气管设于工作腔内并贯穿去泡主体与外界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和旋转浆叶设于工作腔的进油段,所述出油管和排气管设于工作腔的出油段。且工作腔的进油段、过渡段和出油段同轴,且所述旋转桨叶与进油段、过渡段和出油段同轴。此外,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设于出油段的轴心线上并且进气口方向朝向进油段。所述电机的转轴与去泡主体之间设有密封圈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油剂缓冲罐(1)、油剂去泡器(2)和背压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剂缓冲罐的顶部设有进油口(11),油剂缓冲罐的底部设有出油口(12),油剂缓冲罐的罐内设有交错排列的缓流隔板(13),所述进油口处设有滤网(14),所述出油口处设有细孔网格(15);所述油剂去泡器包括电机(21)、去泡主体(22)、旋转桨叶(23)和排气管(24),所述去泡主体内设有工作腔(221),所述工作腔依次分为进油段(2211)、过渡段(2212)和出油段(2213),所述进油段和出油段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进油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出油段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过渡段呈圆锥型,且过渡段连接进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丝生产线上油工序的消泡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油剂缓冲罐(1)、油剂去泡器(2)和背压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剂缓冲罐的顶部设有进油口(11),油剂缓冲罐的底部设有出油口(12),油剂缓冲罐的罐内设有交错排列的缓流隔板(13),所述进油口处设有滤网(14),所述出油口处设有细孔网格(15);所述油剂去泡器包括电机(21)、去泡主体(22)、旋转桨叶(23)和排气管(24),所述去泡主体内设有工作腔(221),所述工作腔依次分为进油段(2211)、过渡段(2212)和出油段(2213),所述进油段和出油段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进油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出油段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过渡段呈圆锥型,且过渡段连接进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过渡段连接出油段的端部的横截面直径;去泡主体上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进油管(25)和出油管(26),所述旋转浆叶设于工作腔内,旋转桨叶又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排气管设于工作腔内并贯穿去泡主体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县大成轻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