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波专利>正文

移动式旋装卸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16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移动式旋装卸煤机,它涉及一种卸煤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各种卸煤机对火车车厢内的冻煤没有办法卸下,只能靠人工卸冻煤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轴(13)的上端与液压马达(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传动轴(13)的下端与旋装头壳体(22)的上端固定连接,压盖(18)固定在滑套(16)的下端,连接盘(20)固定在压盖(18)的上侧,压盖(18)与副支撑臂(3)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场合灵活、卸结冻在车厢内的煤速度快。解决了冬季货运煤炭结冻无法用机械卸车的问题。不但降低了卸车的成本,还加快了车皮的周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除了用于卸冻煤以外,还可用于砂石、煤等散装货物的装车和卸车,尤其可以装卸像冻煤一类用通常的方法很难装卸的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煤机。
技术介绍
由铁路运输煤炭是煤炭外运的主要手段之一。北方的冬季气温低,煤炭经常结冻在火车的车厢内。目前,各种卸煤机械对车厢内的冻煤都没有办法卸下,比如站场的门式卸煤机、电厂的翻转式卸煤机、手提的风镐等对冻煤都无可奈何。可采取的唯一办法只能是用镐刨、锹铲的人工作业,卸煤作业十分困难,速度也慢,一节车皮内的60吨煤大约要4~5个小时才能卸完。不但增加了作业成本,而且最主要的是严重影响了车皮的周转。冬季是煤炭运输的高峰期,卸煤的速度是车皮能否正常周转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与当前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也是不能适应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各种卸煤机对火车车厢内的冻煤没有办法卸下,只能靠人工卸冻煤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旋装卸煤机,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场合灵活、卸冻煤速度快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由旋装装置1、第二液压缸2、副支撑臂3、主支撑臂4、第一液压缸5和底盘6组成,主支撑臂4的下端与底盘6相连接,主支撑臂4的上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侧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一端与主支撑臂4的一侧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第二液压缸2的一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副支撑臂3的另一端和第二液压缸2的另一端分别与旋装装置1铰接。旋装装置1由液压马达9、顶板10、第一升降液压缸11、轴箱12、传动轴13、第二升降液压缸14、传动轴套15、滑套16、卡套17、压盖18、连接臂19、连接盘20、弹簧21、旋装头壳体22、套板23、挂钩24、挂钩支臂25、倒钩26、截齿27、中心轴28、对称的活动底板29、导向键30、两个限位块31、固定底板32、拉杆34和轴36组成,液压马达9固定在轴箱12的上端,轴箱12的下端与传动轴套15的上端固定连接,顶板10固定在液压马达9的顶部,传动轴13设置在轴箱12和传动轴套15内,传动轴13的上端与液压马达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传动轴13的下端与旋装头壳体22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套16设置在传动轴套15的外侧并与传动轴套15滑动连接,滑套16与传动轴套15之间设有导向键30,导向键30固定在传动轴套15上,卡套17固定在滑套16的外表面上,连接臂19的一端与卡套17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臂19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2铰接,压盖18固定在滑套16的下端,连接盘20固定在压盖18的上侧,压盖18与副支撑臂3铰接,第一升降液压缸11和第二升降液压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顶板10下侧的两端上,第一升降液压缸11和第二升降液压缸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压盖18上侧的两端上,固定底板32由轴36与旋装头壳体22的下部铰接,中心轴28固定在固定底板32的上侧,对称的活动底板29设置在中心轴28上,活动底板29与固定底板32之间设有进料口33,进料口33一侧的活动底板29上固定有截齿27,固定底板32的上侧对称地固定有两个限位块31,倒钩26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32的上侧,套板23固定在旋装头壳体22上侧的内壁上,挂钩支臂25固定在旋装头壳体22下侧的内壁上,拉杆34设置在旋装头壳体22及套板23上并与旋装头壳体22和套板23上下滑动连接,拉杆34的端帽35与旋装头壳体22之间设有弹簧21,拉杆34的下端与挂钩24的上端铰接,挂钩24的中部与挂钩支臂25铰接,挂钩24的下部与倒钩26的上部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场合灵活、卸结冻在车厢内的煤速度快。彻底解决了冬季货运煤炭结冻无法用机械卸车的问题。一节车皮(厢)按装载60吨煤计算,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卸完,不但降低了卸车的成本,还加快了车皮的周转,适应了当前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本专利技术除了用于卸冻煤以外,还可用于砂石、煤等散装货物的装车和卸车,尤其可以装卸像冻煤一类用通常的方法很难装卸的物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旋装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K向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旋装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5)本实施方式由旋装装置1、第二液压缸2、副支撑臂3、主支撑臂4、第一液压缸5和底盘6组成,主支撑臂4的下端与底盘6相连接,主支撑臂4的上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侧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一端与主支撑臂4的一侧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第二液压缸2的一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副支撑臂3的另一端和第二液压缸2的另一端分别与旋装装置1铰接。旋装装置1由液压马达9、顶板10、第一升降液压缸11、轴箱12、传动轴13、第二升降液压缸14、传动轴套15、滑套16、卡套17、压盖18、连接臂19、连接盘20、弹簧21、旋装头壳体22、套板23、挂钩24、挂钩支臂25、倒钩26、截齿27、中心轴28、对称的活动底板29、导向键30、两个限位块31、固定底板32、拉杆34和轴36组成,液压马达9固定在轴箱12的上端,轴箱12的下端与传动轴套15的上端固定连接,顶板10固定在液压马达9的顶部,传动轴13设置在轴箱12和传动轴套15内,传动轴13的上端与液压马达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传动轴13的下端与旋装头壳体22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套16设置在传动轴套15的外侧并与传动轴套15滑动连接,滑套16与传动轴套15之间设有导向键30,导向键30固定在传动轴套15上,卡套17固定在滑套16的外表面上,连接臂19的一端与卡套17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臂19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2铰接,压盖18固定在滑套16的下端,连接盘20固定在压盖18的上侧,压盖18与副支撑臂3铰接,第一升降液压缸11和第二升降液压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顶板10下侧的两端上,第一升降液压缸11和第二升降液压缸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压盖18上侧的两端上,固定底板32由轴36与旋装头壳体22的下部铰接,中心轴28固定在固定底板32的上侧,对称的活动底板29设置在中心轴28上,活动底板29与固定底板32之间设有进料口33,进料口33一侧的活动底板29上固定有截齿27,固定底板32的上侧对称地固定有两个限位块31,倒钩26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32的上侧,套板23固定在旋装头壳体22上侧的内壁上,挂钩支臂25固定在旋装头壳体22下侧的内壁上,拉杆34设置在旋装头壳体22及套板23上并与旋装头壳体22和套板23上下滑动连接,拉杆34的端帽35与旋装头壳体22之间设有弹簧21,拉杆34的下端与挂钩24的上端铰接,挂钩24的中部与挂钩支臂25铰接,挂钩24的下部与倒钩26的上部相配合。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4)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导向键30由两个组成,两个导向键30位置相向地固定在传动轴套15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设置两个导向键可以增加滑套16与传动轴套15之间的稳定性,延长滑套16和传动轴套15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底盘6为履带式底盘。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履带式底盘具有重心低,底盘工作平稳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旋装卸煤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旋装装置(1)、第二液压缸(2)、副支撑臂(3)、主支撑臂(4)、第一液压缸(5)和底盘(6)组成,主支撑臂(4)的下端与底盘(6)相连接,主支撑臂(4)的上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侧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一端与主支撑臂(4)的一侧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第二液压缸(2)的一端与副支撑臂(3)的一端铰接,副支撑臂(3)的另一端和第二液压缸(2)的另一端分别与旋装装置(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建俊崔波宋宝玉吴忠来王辉于文喜王永欣孙海松魏玉国
申请(专利权)人:崔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