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清专利>正文

一种浓相粉状物料长距离疏通与输送交替作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489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浓相粉状物料长距离疏通与输送交替作业的方法。该方法借助于灰斗、灰仓泵、输灰管、压缩气补气管组成的系统实现。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完成疏通与输送的交替作业:①在灰仓泵至储灰仓之间、均布串联着电磁调节阀的补气支路,②与每个补气支路对应的输灰管内、补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③根据物料性质和空压机的压力和排量确定正常输送压Y1和堵塞压Y2,④对加满物料后的灰仓泵充气加压,采集到堵塞压Y2时,启动输灰管端口处的补气支管进入补气状态导引传输,直至灰仓泵内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⑤任何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堵塞压Y2时将前一级补气支路开通、补气、清理疏通,直至后一级补气口处的压力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输灰的系统和作业方法的改进。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热电厂、钢铁厂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粉状灰尘经除尘器收集到储灰斗,再经灰仓泵系统气力输送至储灰库。现有的灰仓泵系统大多采用上行式灰仓泵,系统结构中包括通过落料阀与灰斗连通的仓式泵,仓底的流化床装置通过进气阀与压缩气总管连接,仓顶设置有加压充气口通过加压阀与压缩气总管气连接。上行式内输灰管从仓泵的顶部直插至仓底、流化床面的上部。现有的技术中上行式灰仓泵内输灰管换通过一个出料阀与主输灰管连通。整个系统通过一个落料阀和锁气器设定在出灰斗的下方。目前的结构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粉煤灰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堵塞。从而导致整个系统操作的中断,需要人力去疏通管路,效率低下且工作繁重,严重的仿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目前的气力输灰管路的常规设计长度基本上不超过1500m,以保证基本正常的传输和比较经济的消耗气灰比。目前所改进的设计中仅包括提高流化床的效率和功率、设置沿输灰管分布补气管吹堵等技术措施均因为缺少有效的调控方法而导致综合耗气量过大,在生产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运营成本。所以并没有显著的效果、更谈不到实现超过1500m的长距离输送浓相粉状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使得在改进后系统设置上实现疏通与输送交替进行的连续作业,并维持一个经济的气灰消耗比。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构思是在输送的过程中对即时出现的堵塞进行及时和有效的疏通。根据对产生堵塞的过程以及堵塞状态的研究,堵塞的原因往往是流态化气体输送前锋达到一定距离后气体动力减弱和气量的不足导致粉尘的沉降量加大,通路逐渐变窄,气阻逐渐加大,当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会迅速形成衰减波峰状堵塞点。此时如果堵塞点后的气压迅速上升的同时及时打开堵塞点前、后面的补气阀,疏导减阻,压力和气量得到及时补充的同时则就可以迅速疏通堵塞点实现从疏通作业再次转换为输送作业。此时各个打开的补气阀并没有立即关断继续补气,实现正常输送压后同时立即关闭各级补气管,直至下一次疏通作业的开始。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方法借助于灰斗、通过落料阀和落灰管与灰斗连接的灰仓泵、从灰仓泵中引出至储灰仓之间的输灰管、通向灰仓泵的压缩气总管和连接在输灰管上各个补气入口的压缩气支管组成的系统实现,关键在于采用以下的步骤的改造和操作来完成疏通与输送的交替作业①在灰仓泵至储灰仓之间、所平行铺设的输灰管和压缩补气管对应位置上,均布串联着电磁调节阀的补气支路,②与每个补气支路对应的输灰管内、补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③根据物料的粒度和比重、空压机的压力和排气量确定出正常输送压Y1和堵塞压Y2,④通过压缩气总管对加满粉状物料后的灰仓泵持续充气加压,当灰仓泵内的零号传感器采集到堵塞压Y2时,发出启动信号使位于灰仓泵内、输灰管口处的补气管进入补气状态,导引物料顺输灰管开始传输,直至灰仓泵内的零号传感器采集到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关闭补气阀,⑤所有的设在某一个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堵塞压Y2时将开启阀门的指令信号送至前一级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开通前级补气支路清理疏通障碍,直至后一级补气支管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十分明显,本专利技术关键是对系统硬件作出了重大改进。均布在输灰管上的每个补气支路的入气口处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并采取了由后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前置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开、关的操作步骤。这样以来,可以在启动传输以后,及时发现堵塞的发生,在实现清堵的同时,此时后置的补气支路已经打开,气量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恢复输送后可能出现再堵塞、则再清堵、再补气、再恢复,直至补气支路全部、或接近全部打开后的极短时间内完成灰仓泵内全部存灰输送完毕。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可以实现浓相粉状物料长距离疏通与输送交替作业,可以一次性连续完成整个仓泵内物料的传输。由于规定了正常输送的关断压,保证了整个系统中没有放空,保持了自始至终的合理流态,所以其消耗的气灰比与同距离相比明显降低,与相同的空压机系统相比可以提高传输距离10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补气支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机械式压力传感器时的控制电路4是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时的控制电路中1是灰斗,2是仓式泵,3是压缩气总管,4是输灰管,5是补气管,6是加压气管,7是零号压力传感器,8,9,10是流量调节阀,11是位于输灰管端口处的补气管支路,12-14是位于仓式泵外输灰管上的补气管支路,15是电磁阀,16是压力传感器,图1中的虚线代表压力传感器与受控的电磁阀之间的逻辑关系,17是落料阀,18是流化床,L代表受控的电磁阀之驱动线圈,K1代表密封、气压驱动下的机械式双位双掷开关中的常开开关,K2代表密封、气压驱动下的机械式双位双掷开关中的常闭开关,J代表与线圈L所控电磁阀同步启动的继电器常开触点,CPU代表配套电脑的中央处理器,EEPROM是存有管理软件和理论数据的可擦写存储器,74LS代表中间存储器,B1、B2代表译码器,16A是与压力传感器16组合应用的数字式开关电路,15A是给电磁阀15提供启动电流而组合应用的数字式开关电路。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给出的系统结构设计可以清楚的看到,该方法借助于灰斗1、通过落料阀17和落灰管与灰斗1连接的灰仓泵2、从灰仓泵2中引出至储灰仓之间的输灰管4、通向灰仓泵2的压缩气总管3和连接在输灰管4上各个补气入口的补气管5组成的基本系统结构实现,关键在于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完成疏通与输送的交替作业①在灰仓泵2至储灰仓之间、所平行铺设的输灰管4和补气管5对应位置上,均布串联着电磁调节阀15的补气支路,②与每个补气支路对应的输灰管内、补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③根据物料的粒度和比重、空压机的压力和排气量确定出正常输送压Y1和堵塞压Y2,④通过加压气管6对加满粉状物料后的灰仓泵2持续充气加压,当灰仓泵2内的零号传感器7采集到堵塞压Y2时,发出启动信号使位于灰仓泵内、输灰管口处的补气支管11进入补气状态,导引物料顺输灰管开始传输,直至灰仓泵内的零号传感器采集到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关闭补气支路11中的电磁阀,⑤所设在某一个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堵塞压Y2时将开启阀门的指令信号送至前一级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开通前级补气支路清理疏通障碍协调前级疏通阻塞,直至后一级补气支管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在系统作出以上的基本改进设计后,在每次加满粉料并达到启动压力后,设在仓式泵2底部、输灰管4入灰端口的补气支管11就会首先开通补气,并将同时流态化的物料向前沿输灰管推进。在仓泵持续补气加压的支持下,即使没有流化床的条件,输送推进也会达到一定的距离然后才发生堵塞。堵塞点以前的管路中压力会迅速加大,推动堵塞点迁移形成塞点前的堵塞区,当堵塞点以前的管路中压力达到设定的堵塞压Y2时,堵塞点前一级的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立即开启,清理塞点前沉积的粉状物,使塞点前的气阻迅速下降。此时,塞点前的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衣全部开启,压力和气量充足,可以瞬时冲开塞点重新进入输送状态,此时所有的塞点后包括紧靠塞点的前一个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并不关闭,以维持压力和补充气量,直至随着输送距离的加大气压在即时条件下降到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相粉状物料长距离疏通与输送交替作业的方法,该方法借助于灰斗(1)、通过落料阀(17)和落灰管与灰斗(1)连接的灰仓泵(2)、从灰仓泵(2)中引出至储灰仓之间的输灰管(4)、通向灰仓泵(2)的压缩气总管(3)和连接在输灰管(4)上各个补气入口的补气管(5)组成的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完成疏通与输送的交替作业:①在灰仓泵(2)至储灰仓之间、所平行铺设的输灰管(4)和补气管(5)对应位置上,均布串联着电磁阀(15)的补气支路,②与每个补气支路对应的输灰管(4)内、补气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③根据物料的粒度和比重、空压机的压力和排气量确定出正常输送压Y1和堵塞压Y2,④通过加压气管(6)对加满粉状物料后的灰仓泵(2)持续充气加压,当灰仓泵(2)内的零号传感器(7)采集到堵塞压Y2时,发出启动信号使位于灰仓泵内、输灰管(4)端口处的补气支管(11)进入补气状态,导引物料顺输灰管(4)开始传输,直至灰仓泵(2)内的零号传感器采集到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关闭补气支路(11)的电磁阀,⑤所设在某一个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堵塞压Y2时将开启阀门的指令信号送至前一级补气支路中的电磁阀、开通前级补气支路清理疏通障碍协调后级疏通阻塞,直至后一级补气支管补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下降到正常输送压Y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清朱望猛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