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3269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5:53
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涉及核磁共振成像。设有上位机、PMAC控制器、谱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四个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交流伺服电机、四个直流伺服电机、边缘磁场成像平面升降台、成像探头、二条样品腔Y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五条样品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七条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四条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探头线圈、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蜗杆。能实现样品腔的任意角度调节、稳定的机械不连续式旋转及样品腔和探头线圈的相对运动。通过定位算法和精密机械结构相结合,实现样品腔相对于线圈的移动,解决当前国际上多维边缘磁场成像探头实验装置无法实现超强梯度场下大尺寸样品成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成像,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利用超导磁体边缘超强的梯度场来对样品进行成像,由于传统核磁共振边缘磁场设备所用的梯度线圈所能产生的梯度场一般只能达到1.5T/m左右,远小于边缘磁场的50~60T/m,又因为核磁共振成像的分辨率和梯度场强直接相关,因此在图像的分辨率上,边缘磁场成像技术相比传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很大的提高。在核磁共振成像领域,固体样品由于分子不能自由运动,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旋耦合效应,谱宽很宽,分辨率很差,通常的做法是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再进行测定,而边缘磁场成像技术中超强的梯度场能够克服固体样品在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上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高分辨率的固体成像。由于边缘磁场成像技术利用的是超导磁体的边缘天然超强梯度场,不需要梯度线圈,这是边缘磁场成像技术的特点之一。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当前的边缘磁场成像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位机、PMAC控制器、谱仪、一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四个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一个交流伺服电机、四个直流伺服电机、边缘磁场成像平面升降台、固体成像探头、样品腔Y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二、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二、样品腔Y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二、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七、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三、探头线圈、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四、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五、样品腔、样品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位机、PMAC控制器、谱仪、
一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四个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一个交流伺服电机、四个直流伺服电
机、边缘磁场成像平面升降台、固体成像探头、样品腔Y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
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X轴运动系
统动力传递线路一、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二、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
路二、样品腔Y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二、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七、样品腔
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三、探头线圈、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四、样品腔X
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五、样品腔、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五、样品腔旋转运
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四、样品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五、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
递线路六、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四、样品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三、样
品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二、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三、样品腔上下运动
系统蜗杆;
所述上位机分别通过线缆与谱仪、PMAC运动控制器相连,谱仪通过线缆与固体成像探
头相连,PMAC运动控制器通过线缆分别与一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和四个直流伺服电机驱
动器相连,一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通过线缆与一个交流伺服电机相连,交流伺服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吴俊薛文东洪永强施建龙孙惠军陈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