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含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3266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5:52
本方法公开了一种测定含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测定水中游离余氯的量。2)根据游离余氯的值初步判定是否有大肠杆菌残留的可能。3)向大肠杆菌有可能残留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浓度为0.11g/L的硫代硫酸钠还原游离余氯。4)对水样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符合其特征的报告大肠杆菌检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污染小,准确度高、干扰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生物检测
,具体涉及测定含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大肠杆菌(dachangganjun)(Escherichiacoli)细菌门。细胞杆状,直径约1微米,长约2微米,两端钝圆,周身具鞭毛,可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菌落圆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而具闪光,低平或微凸起,边缘整齐。最适条件下培养20分钟可繁殖1代。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的主要菌种。一般生活在人大肠中并不致病,可能在肠中对合成维生素K起作用。但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由大肠杆菌导致的疾病:一是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二是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一般不致病。但致病性大肠菌株能引起食物中毒。致病性菌株能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痢疾杆菌样致病力。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170种,表面(K)抗原近103种,鞭毛(H)抗原60种,因而构成了许多血清型。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间称EIEC)等之分,多数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都带有F抗原。在170种“O”型抗原血清型中约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个血清型。另有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其肠毒素有耐热性及不耐热性两种,均能使人致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小板减少性紫癫(TTP)等严重的并发症。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7号令)的相关规定,生活及医疗污水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可以排放,其中常用的消毒处理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法消毒,次氯酸钠法、二氧化氯法消毒等,而这些废水、污水是大肠杆菌很重要的一个污染源,虽然经过消毒,但由于消毒的效果与水中菌液的浓度、作用时间、消毒剂的含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即便是经过消毒的废水,也可能有大肠杆菌的残留,对于这些污水消毒处理的效果,有关单位会定期对其进行监测,对此有很大的检测市场需求,而我国目前的水质检测方法中只有生活饮用水GB5750.12-2006中有大肠杆菌的相关检测,环保部标准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中检测的粪大肠菌群,废水中未发现大肠杆菌的相关检测方法。由于含氯消毒剂有强氧化性,如果参照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方法来测定含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会使乳糖胆盐培养液中的指示剂脱色,致使实验无法操作,因此,建立一个准确可行的含氯消毒废水大肠杆菌的测定方法非常必要。本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检测含氯消毒废水中残留的大肠杆菌新方法,虽然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很好,但由于其浓度、作用时间、菌的浓度都与消毒效果息息相关。本方法采用测定游离余氯的量来初步判定是否有大肠杆菌残留,再对废水中的余氯进行还原来测定大肠杆菌残留。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污染小,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含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测定的问题,用于检测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的残留,避免大肠杆菌对环境水质的生物污染,本方法成本低,污染小,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检测需求。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定含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的新方法,具体采用下述技术方案:(1)对样品先进行游离余氯的测定,方法参照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2)根据游离余氯的值判定是否有大肠杆菌残留可能。当游离余氯的含量小于等于165mg/L时,大肠杆菌可能残留,需要进一步检测来确证。(3)如果大肠杆菌有可能残留,向每升水样中加入1mL浓度为0.11g/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还原游离余氯。(4)取水样10mL于10mL双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平行接种5份,36℃±1℃培养24h±2h,如未产酸产气则继续培养24h,对产酸产气管划线分离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6℃±1℃培养24h±2h,挑取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种于IMViC(用来测定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的4个实验,参见GB4789.38-201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进行生化鉴定和革兰氏染色,符合其特征的判定大肠杆菌检出。(5)当游离余氯的量为165mg/L时是大肠杆菌残留的临界点,本处的临界点指水样的菌落总数为≤108cfu/mL,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5.2.4方法操作,消毒时间大于2h。大于此值时,定性检测大肠杆菌无残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分析步骤:取营养肉汤300mL于无菌罐中,制备20罐,121℃灭菌15min,向每个无菌罐中加入一环(接种环)大肠埃希氏菌液,36℃培养24h后,对每个无菌罐进行编号,分别加入10%次氯酸钠溶液,如下表所示:将所有无菌罐放置2小时(消毒剂作用时间)后分别无菌取2mL用于测定游离余氯的值参照(GB/T5750.11-2006),同时无菌取10mL于10mL双倍乳糖蛋白胨中,平行接种5份,36℃培养24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未产酸产气者继续培养24h,将产酸产气管挑取一环划线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培养24h,观察有无典型菌落,挑取单个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种于IMViC进行生化鉴定和革兰氏染色,36℃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为靛基质阳性、甲基红试验阳性、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柠檬酸盐试验阴性。具体结果如下表。结果分析:当游离余氯的量为165mg/L时是大肠杆菌残留的临界点,本处的临界点指水样的菌落总数为≤108cfu/mL,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5.2.4方法操作,消毒时间大于2h。大于此值时,定性检测大肠杆菌无残留。实施例2:分析步骤:无菌取经含氯消毒过的生活污水2mL测定游离余氯的值为164mg/L。判定有大肠杆菌残留,向1L水样中加入0.11g/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mL,取10mL于双倍乳糖蛋白胨中,同时平行接种5份,36℃培养24h后产酸产气者,挑取一环划线于伊红美蓝平板上,36℃培养24h,观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定合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的新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1)对样品先进行游离余氯的测定;(2)根据游离余氯的值是否达到临界点来判定是否有大肠杆菌残留;(3)如果游离余氯的值小于临界点,则向每升水样中加入1mL浓度为0.11g/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还原游离余氯;(4)取水样10mL于10mL双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平行接种五份,36℃±1℃培养24h±2h,如未产酸产气则继续培养24h,对产酸产气管划线分离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6℃±1℃培养24h±2h,挑取典型和可疑菌落进行IMViC(用来测定菌的生化特征的4个实验)生化鉴定和革兰氏染色,符合其特征的判定大肠杆菌检出;(5)大肠杆菌残留的临界点是游离余氯的量为165mg/L,本处的临界点指消毒时间大于2h,水样中菌落总数≤108cfu/mL;游离余氯的量大于165mg/L时,底定性检测大肠杆菌无残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定合氯消毒废水中大肠杆菌残留的新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1)对样品先进行游离余氯的测定;
(2)根据游离余氯的值是否达到临界点来判定是否有大肠杆菌残留;
(3)如果游离余氯的值小于临界点,则向每升水样中加入1mL浓度为0.11g/L的硫代硫
酸钠溶液,还原游离余氯;
(4)取水样10mL于10mL双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平行接种五份,36℃±1℃培养24h
±2h,如未产酸产气则继续培养24h,对产酸产气管划线分离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薇徐丽清
申请(专利权)人:谱尼测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