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3104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及换热器,其中,气液分离管包括主体段及至少一段过流面积变化段(63),主体段包括位于顶部的进口及位于底部的出口,进口处设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导气通道(62),过流面积变化段(63)位于进口的下方,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过流面积小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内的气液两相态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换热性能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空调系统中,制冷剂经过膨胀阀之后为气液两相的状态,为了保证换热性能,通常会在换热器的进口前设置气液分离器,使进入换热器的制冷剂为液相态制冷剂。然而,在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中,由于集流管内相对空间较大,经外置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从换热器的进口进入集流管之后,会重新成为气液两相的状态,从而使集流管内的气液两相态制冷剂分布不均匀,不仅导致整个换热器换热不均匀,而且降低了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内的气液两相态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换热性能不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气液分离管包括主体段及至少一段过流面积变化段,主体段包括位于顶部的进口及位于底部的出口,进口处设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和导气通道,过流面积变化段位于进口的下方,过流面积变化段的过流面积小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进一步地,过流面积变化段的过流面积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的比值为0.4至0.8。进一步地,过流面积变化段由缩颈段形成。进一步地,过流面积变化段位于气液分离管的中下部。进一步地,制冷剂进入通道和导气通道并列设置于主体段的上端并分别与主体段相连通。进一步地,气液分离管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向下延伸至主体段内,第一隔板将主体段分隔形成制冷剂进入通道和导气通道。进一步地,气液分离管还包括设置在导气通道内的至少一个挡板,挡板上设置有分离孔。进一步地,气液分离管还包括粗糙结构,粗糙结构至少设置在位于过流面积变化段的上方的主体段的内表面上和/或过流面积变化段的上端的内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上集流管以及下集流管,上集流管设置在换热管的上方并与换热管连通,下集流管设置在换热管的下方并与换热管连通,换热器还包括气液分离管,气液分离管为上述的气液分离管。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设置在下集流管内。进一步地,第二隔板为多个,多个第二隔板沿制冷剂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隔板上具有节流孔,节流孔位于第二隔板的下部。进一步地,第二隔板上还设置有气孔,气孔的面积大于节流孔的面积。进一步地,换热管的下端插入至下集流管内形成插入段,气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插入段之间,且气孔的位置高于换热管的下端口。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沿制冷剂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多个第二隔板的节流孔的面积沿制冷剂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导气管,导气管设置在上集流管的外部,导气管的进口与气液分离管的导气通道连通,导气管的出口与制冷剂出口连通。进一步地,气液分离管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气液分离管的进口与上集流管连通,气液分离管的出口与下集流管连通。进一步地,气液分离管位于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处,气液分离管的进口与上集流管的端部连通或者气液分离管的进口形成制冷剂入口,气液分离管的出口与下集流管连通,气液分离管的制冷剂进入通道与制冷剂入口连通,气液分离管的导气通道与制冷剂出口连通。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隔板,第三隔板设置在上集流管内并将上集流管分隔开,气液分离管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向下延伸至主体段内,第一隔板将主体段分隔形成制冷剂进入通道和导气通道,第三隔板与气液分离管的第一隔板对应连接。进一步地,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过流面积变化段位于气液分离管与下集流管的连接处。进一步地,气液分离管的横截面呈矩形。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主体段及至少一段过流面积变化段,并且过流面积变化段的过流面积小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同时,在主体段的进口处设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和导气通道。当使用气液分离管进行气液分离时,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入通道进入到气液分离管内。由于过流面积变化段的过流面积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相比较小,当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上述过流面积变化段时流速降低,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相分离。经过气液分离管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可以进入后续设备进行工作,例如,液态制冷剂进入换热管进行换热,气态制冷剂直接通入至压缩机进行再利用。上述气液分离管分离出气液两相态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液相制冷剂参与后续的分配及换热,不仅解决了气液两相态制冷剂分配不均的问题,且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换热器的第一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图2的换热器的第二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了图1的换热器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换热器的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的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换热器的第一局部放大图;以及图10示出了图8的换热器的第二局部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换热管;20、上集流管;30、下集流管;40、制冷剂入口;50、制冷剂出口;60、气液分离管;61、制冷剂进入通道;62、导气通道;63、过流面积变化段;70、挡板;81、第一隔板;82、第二隔板;821、节流孔;822、气孔;83、第三隔板;90、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管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上述气液分离管包括主体段及一段过流面积变化段63。其中,主体段包括位于顶部的进口及位于底部的出口。进口处设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导气通道62。过流面积变化段63位于进口的下方。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过流面积小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应用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管,设置主体段及一段过流面积变化段63,并且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过流面积小于主体段的过流面积。同时,在主体段的进口处设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导气通道62。当使用气液分离管进行气液分离时,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入通道61进入到气液分离管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及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包括主体段及至少一段过流面积变化段(63),所述主体段包括位于顶部的进口及位于底部的出口,所述进口处设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导气通道(62),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位于所述进口的下方,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主体段的过流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包括主体段及至少一段过
流面积变化段(63),所述主体段包括位于顶部的进口及位于底部的出口,所述进口处设
置有相分离的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导气通道(62),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位于
所述进口的下方,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主体段的过流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过流面
积与所述主体段的过流面积的比值为0.4至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由缩颈段
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
位于所述气液分离管的中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所述导
气通道(62)并列设置于所述主体段的上端并分别与所述主体段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还包括第一隔板(81),
所述第一隔板(81)向下延伸至所述主体段内,所述第一隔板(81)将所述主体段分隔
形成所述制冷剂进入通道(61)和所述导气通道(6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
气通道(62)内的至少一个挡板(70),所述挡板(70)上设置有分离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还包括
粗糙结构,所述粗糙结构至少设置在位于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上方的所述主体
段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过流面积变化段(63)的上端的内表面上。
9.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10)、制冷剂入口(40)、制冷剂出口(50)、上集流管(20)
以及下集流管(30),所述上集流管(20)设置在所述换热管(10)的上方并与所述换热
管(10)连通,所述下集流管(30)设置在所述换热管(10)的下方并与所述换热管(10)
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气液分离管(60),所述气液分离管(60)为权利
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隔板(82),所述第
二隔板(82)设置在所述下集流管(30)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8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
二隔板(82)沿制冷剂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隔板(82)上具有节流孔(821),
所述节流孔(821)位于所述第二隔板(82)的下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82)上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煌煌罗标能钟笑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