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飞机端轴颈零件表面的激光熔覆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3020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激光熔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飞机端轴颈零件表面的激光熔覆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激光熔融沉积技术对飞机端轴颈零件在长期服役后出现的机械磨损和划伤故障进行修复。该方法针对该零件表面出现的机械磨损和划伤等缺陷,选用球形沉淀硬化不锈钢金属粉末,采用合理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并通过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去除熔覆后零件中的残余应力,从而恢复该飞机端轴颈的性能,实现延寿修复。修复的端轴颈零件变形几乎为零,热影响区深度不超过0.5mm;修复区域无裂纹、未熔合、夹渣等缺陷;修复的端轴颈恢复了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熔覆
,涉及,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激光熔融沉积技术对飞机端轴颈零件在长期服役后出现的机械磨损和划伤故障进行修复。
技术介绍
飞机端轴颈零件是用于某飞机上固定发动机的重要承力件,其材料通常为lCrl5Ni4Mo3N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该材料具有高的强度、低的缺口敏感性、优良的横向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然而飞机到一个翻修周期后,发现部分端轴颈的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轴向或周向的划伤或磨损,导致零件的表面粗糙且出现尺寸超差现象。端轴颈零件表面的划伤和磨损深度通常为0.5?2.0mm,但对零件修复区域的强度、结合力、韧性有较高要求,故需采用能够实现冶金结合的熔焊方法进行修复。根据端轴颈零件的维修要求,在维修过程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填充金属与母材的线膨胀系数应相近;二是零件母材与填充材料应有良好的冶金相容性;三是熔化接头区应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均匀性,为了满足飞机一个大修周期的要求,修复区域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应不低于母材的90% ;四是修复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零件的变形量、热影响区深度和热输入量。显然,常用的熔化焊修复方法(如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的热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端轴颈零件表面的激光熔覆修复方法,所述端轴颈的材料为1Cr15Ni4Mo3N沉淀硬化不锈钢,所述飞机端轴颈零件缺陷是指在零件表面局部区域内的机械磨损或划伤,缺陷深度为0.5~2.0mm,该激光熔覆修复方法是采用激光三维熔覆成形工艺及设备来完成的,其特征在于:针对飞机端轴颈零件激光熔覆修复方法的步骤包括:1)对待修复飞机端轴颈零件表面的损伤区域进行磨削,去除表面杂质和氧化层,磨削深度大于损伤区域的最大深度;2)采用激光三维熔覆成形修复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为500~1250W、激光扫描速度为400~1200mm/min、送粉方式为同轴的高纯度氩气送粉、送粉速度为3~15g/min、道次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仁耀张学军郭绍庆唐思熠孙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