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163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分动箱,分动箱上连接有与第一油路相连的第一液压泵,第一油路连接有铲斗油缸、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和行走马达,铲斗油缸、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和行走马达与第一油路之间均设有控制阀组;分动箱上连接有第二液压泵,第二液压泵通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与回转马达相连且它们四者之间形成闭式回路,闭式回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液压泵排量大小的液压泵管理单元,液压泵管理单元与操作手柄相连。实现两个液压泵分别供油,减少了阀芯调试的个数,降低了调试难度;通过闭式回路减少了液压油流动阻力的损失和油耗,避免了溢流损失,提高了整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挖掘机
,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包括与液压泵1相连的油路2,该液压泵1由发动机9驱动,该油路2上连接有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铲斗油缸5、行走马达6以及回转马达7,该油路2与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铲斗油缸5、行走马达6以及回转马达7之间均设有控制阀组8。在工作中,操纵操作手柄并根据驾驶员拨动的位移,输出与之成正比的控制压力,该控制压力通过油路2到达相应的控制阀组8两端,阀芯开口面积与控制压力成正比。因此液压泵1产生的高压油液经过油路2到达相应的执行元件(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铲斗油缸5、行走马达6以及回转马达7)。例如当手柄向上推,与斗杆油缸4相连的控制阀组8中的换向阀801左位相通向上推手柄产生的控制压力推动换向阀801的阀芯向右移动,实现斗杆油缸4与高压油接通,斗杆便向上运动,反之向下运动。但是采用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液压泵1产生的高压油经油路2进行传输,由各个控制阀组根据需要进行分配,即:所有动作的液压油均经过控制阀组,阻力损失大,耗油高,经济性差;(2)在复合动作(即:多个执行元件需要同时动作)时,一个液压泵向4个执行元件(包括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铲斗油缸5、回转马达7)供油,为了获得较好的动作协调性,需要同时调节4个控制阀组8中阀芯的曲线,调试难度大;(3)在回转动作时,在启动和停止过程中,高压油经过控制阀组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溢流,进而造成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达到降低调试难度、提高挖掘机作业效率和经济性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分动箱,所述分动箱上连接有与第一油路相连的第一液压泵,所述第一油路连接有铲斗油缸、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和行走马达,所述铲斗油缸、所述动臂油缸、所述斗杆油缸和所述行走马达与所述第一油路之间均设有控制阀组;所述分动箱上还连接有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二液压泵通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与回转马达相连,所述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回转马达形成闭式回路,所述闭式回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泵排量大小的液压泵管理单元,所述液压泵管理单元与操作手柄相连。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液压泵管理单元包括由所述操作手柄控制的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同步动作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有补油泵,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两工作油口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相连的第二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泵管理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油路相连的第一比例阀以及与所述第三油路相连的第二比例阀,所述第一比例阀的回油口和所述第二比例阀的回油口均通过第四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比例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比例阀的进油口均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相连。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上均设有弹性元件。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三油路之间设有溢流阀。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二液压泵、第二油路、第三油路和回转马达相形成闭式回路,从而在工作中,第一液压泵向铲斗油缸、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和行走马达供油,第二液压泵直接向回转马达供油,减少了阀芯调试的个数,降低了调试难度;同时,通过闭式回路减少了液压油流动阻力的损失和油耗,提高了整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工作效率,而且,传统相比,避免了溢流损失,提高了响应时间,第二液压泵产生的能量也全部得到了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实现了两个液压泵分别供油,油量更加充足,为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由于闭式回路上设有液压泵管理单元,从而通过液压泵管理单元控制第二液压泵排量的大小,实现全液压控制,无需电控参与,提高了工作可靠性,且成本低。由于液压泵管理单元包括第一液压油缸以及与第一液压油缸连接且同步动作的三位四通换向阀,从而在工作时,操作手柄带动第一液压油缸和三位四通换向阀同步动作,然后补油泵供油,若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左位,油液进入第二液压油缸的左腔且压力升高,此时第二液压泵左转,反之右转。采用该结构,进一步避免了溢流,且结构简单,为实现全液压控制,无需电控参与且动作可靠奠定基础。由于液压泵管理单元还包括与第二油路相连第一比例阀以及与第三油路相连第二比例阀,第一比例阀的进油口和第二比例阀的进油口均与第一液压油缸相连,从而在工作中,若启动压力过大,则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动作并溢流,起到了启动时的安全保护作用;同时,通过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也避免了操作手柄动作幅度过大,压力急剧升高,而带动第二液压泵产生冲击力的问题。由于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上均设有弹性元件,从而通过弹性元件不仅起到了复位作用,而且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调节弹性元件的弹力,调节闭式回路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的液压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中,1-液压泵;101-第一液压泵;102-第二液压泵;2-油路;201-第一油路;202-第二油路;203-第三油路;204-第四油路;3-动臂油缸;4-斗杆油缸;5-铲斗油缸;6-行走马达;7-回转马达;8-控制阀组;801-电磁换向阀;802-溢流阀;9-发动机;10-分动箱;11-液压泵管理单元;111-第一液压油缸;112-三位四通换向阀;113-第二液压油缸;114-第一比例阀;115-第二比例阀;116-弹性元件;12-溢流阀;13-补油泵;14-油箱;15-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所示,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包括由发动机9驱动的分动箱10,该分动箱10上连接有与第一油路201相连的第一液压泵101,该第一油路201连接有铲斗油缸5、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和行走马达6,该铲斗油缸5、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和行走马达6与第一油路201之间均设有控制阀组8(由现阶段挖掘机上常用的电磁换向阀801和溢流阀802组成);该分动箱10上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动机(9)驱动的分动箱(10),所述分动箱(10)上连接有与第一油路(201)相连的第一液压泵(101),所述第一油路(201)连接有铲斗油缸(5)、动臂油缸(3)、斗杆油缸(4)和行走马达(6),所述铲斗油缸(5)、所述动臂油缸(3)、所述斗杆油缸(4)和所述行走马达(6)与所述第一油路(201)之间均设有控制阀组(8);所述分动箱(10)上还连接有第二液压泵(102),所述第二液压泵(102)通过第二油路(202)和第三油路(203)与回转马达(7)相连,所述第二液压泵(102)、所述第二油路(202)、所述第三油路(203)和所述回转马达(7)形成闭式回路,所述闭式回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泵(102)排量大小的液压泵管理单元(11),所述液压泵管理单元(11)与操作手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动机(9)驱动的
分动箱(10),所述分动箱(10)上连接有与第一油路(201)相连的第一液压
泵(101),所述第一油路(201)连接有铲斗油缸(5)、动臂油缸(3)、斗
杆油缸(4)和行走马达(6),所述铲斗油缸(5)、所述动臂油缸(3)、所
述斗杆油缸(4)和所述行走马达(6)与所述第一油路(201)之间均设有控制
阀组(8);
所述分动箱(10)上还连接有第二液压泵(102),所述第二液压泵(102)
通过第二油路(202)和第三油路(203)与回转马达(7)相连,所述第二液压
泵(102)、所述第二油路(202)、所述第三油路(203)和所述回转马达(7)
形成闭式回路,所述闭式回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泵(102)排量大
小的液压泵管理单元(11),所述液压泵管理单元(11)与操作手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掘机用液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液压泵管理单元(11)包括由所述操作手柄控制的第一液压油缸(111),所述
第一液压油缸(111)连接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秦绪鑫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