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LDO电路及切换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270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LDO电路及切换电路,包括用于产生参考电压的带隙基准电路、用于向负载供电的第一负反馈电路,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连接、用于向负载供电的第一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一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反馈电路连接。芯片系统中数字电路在睡眠状态时,带隙基准电路为第一负反馈电路提供一个参考电压,通过第一供电输出端向负载供电,由于辅助LDO电路所有的器件都工作在亚阈值区,带隙基准电路中MOS管工作在亚阈值区消耗的静态电流小,使得电路整体产生的功耗小,节约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睡眠状态下辅助LD0电路及切换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MCU(微处理器)等电路的设计中,需要一个较低功耗的sle印(睡眠)状态,但芯片系统中数字电路工作在一个较低的电源电压下,而整个系统的供电又是高压的电源,所以系统中需要用到LD0(低压差稳压器),将高压电源转换为低压电源给数字系统供电,但是一般的LD0要求较高的精度和带负载性能,所以LD0的功耗会比较大,而在sleep状态时同样需要将LD0打开,只有LD0打开才能保证系统可以处于随时进行唤醒的状态,这就使得在sleep下系统的整体功耗会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LD0电路,能够使得芯片系统中数字电路在睡眠状态下,可以实现较小的静态电流,电路整体产生的功耗小,节约电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LD0电路,包括:用于产生参考电压的带隙基准电路;用于向负载供电的第一负反馈电路,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连接;与第一负反馈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带隙基准电路包括第一 PM0S晶体管、第二 PM0S晶体管、第三PM0S晶体管、第一 NM0S晶体管、第二 NM0S晶体管、第一 PNP三极管、第二 PNP三极管、第三PNP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 PM0S晶体管、第二 PM0S晶体管、第三PM0S晶体管的源极均与电源连接,第二 P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 PM0S晶体管的漏极、第一 PM0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PM0S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第一 PM0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 N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 N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 NM0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 NM0S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第二 NM0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二 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 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 NM0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一 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 PNP三极管的基极、第一 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连接且接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 NM0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三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包括第四PM0S晶体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进一步地,所述第四P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PM0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第四PM0S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三P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偏置端连接,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输出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切换供电电路,包括:辅助LD0电路;主LD0电路,所述主LD0电路包括第二负反馈电路、向第二负反馈电路提供参考电压的VBG模块、与第二负反馈电路连接的第三开关;分别与所述辅助LD0电路和主LD0电路中第二负反馈电路连接的CTRL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五PM0S晶体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第二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VBG模块,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五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P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五PM0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开关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接地,第五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供电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三NM0S晶体管,所述第三NM0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六电阻连接,第三NM0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辅助LD0电路包括:用于产生参考电压的带隙基准电路;用于向负载供电的第一负反馈电路,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连接;与第一负反馈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带隙基准电路包括第一 PM0S晶体管、第二 PM0S晶体管、第三PM0S晶体管、第一 NM0S晶体管、第二 NM0S晶体管、第一 PNP三极管、第二 PNP三极管、第三PNP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 PM0S晶体管、第二 PM0S晶体管、第三PM0S晶体管的源极均与电源连接,第二 P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 PM0S晶体管的漏极、第一 PM0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PM0S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第一 PM0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 N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 N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 NM0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 NM0S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第二 NM0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二 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 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 M0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一 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 PNP三极管的基极、第一 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 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连接且接地,第二 PNP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 NM0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三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包括第四PM0S晶体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四P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PM0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连接,第四PM0S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PM0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三PM0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偏置端连接,第四PM0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CTRL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一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二供电输出端连接。芯片系统中数字电路在睡眠状态时,带隙基准电路为第一负反馈电路提供一个参考电压,通过第一供电输出端向负载供电,由于辅助LD0电路所有的器件都工作在亚阈值区,带隙基准电路中M0S管工作在亚阈值区消耗的静态电流小,使得电路整体产生的功耗小,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LD0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LD0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M0S管的电流和电压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LD0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LD0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RL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其中带隙基准电路为第一负反馈电路提供一个参考电压,通过第一负反馈电路为芯片系统提供供电电源。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辅助LD0电路包括:用于产生参考电压的带隙基准电路A1 ;用于向负载供电的第一负反馈电路A2,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A2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A1连接;与第一负反馈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在电源上电后,带隙基准电路A1将产生1.2V左右的参考电压提供给第一负反馈电路A2,通过第一负反馈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LDO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参考电压的带隙基准电路;用于向负载供电的第一负反馈电路,所述第一负反馈电路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连接;与第一负反馈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付王铭义袁奥马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