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614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它由底座(1)、筒体(2)、筒体外壳(3)、上盖(4)、折叠拉链(5)、筒盖拉链(6)、环形凹槽(7)、外部防护罩(8)、内部衬里(9)、大弹簧(10)、内芯(11)和帆布(12)组成;筒体(2)底部嵌在底座(1)的环形凹槽(7)中,筒体(2)顶部通过筒盖拉链(6)与上盖(4)连接,筒体(2)的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筒体(2)的顶部圆周和上盖的圆周上缝有筒盖拉链(6);将折叠拉链(5)拉上可将筒体(2)折叠,将筒盖拉链(6)拉开可卸掉上盖(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折叠,且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可收缩且方便携带的容器,属于日常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的大多数容器多为固定结构,占用空间较大、搬运困难且不方便携带。专利CN103373515A和CN104229257A所述的容器虽可折叠,但采用的折叠材料为柔性材料,这种材料难以长时间以撑开的固定状态放置,所以当前需要一种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且可长时间以撑开状态放置的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固定容器所存在的占用空间较大、搬运困难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以及可折叠容器难以长时间以撑开的固定状态放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制作方便且成本较低,该容器可进行折叠以方便携带,且不折叠时能长时间以撑开的固定状态放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它由底座(1)、筒体(2)、筒体外壳(3)、上盖(4)、折叠拉链(5)、筒盖拉链(6)、环形凹槽(7)、外部防护罩(8)、内部衬里(9)、大弹簧(10)、内芯(11)和帆布(12)组成,其特征是:圆柱形筒体外壳(3)包括筒体外壳(3-A)和筒体外壳(3-B),折叠拉链(5)包括折叠拉链(5-A)和折叠拉链(5-B),筒盖拉链(6)包括筒盖拉链出-A)和筒盖拉链出-B);圆柱形筒体(2)底部嵌在底座⑴的环形凹槽(7)中,筒体⑵顶部通过筒盖拉链(6)与圆形上盖⑷连接,所述筒盖拉链出-A)缝在上盖(4)的圆周上,筒盖拉链出-B)缝在筒体(2)的上表面圆周上,所述筒体外壳(3-A)的上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顶部圆周上,筒体外壳(3-B)的下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底部圆周上,筒体外壳(3-A)的下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A),筒体外壳(3-B)的上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B)。所述底座(I)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圆台,上、下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圆,上、下表面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底座(I)的上表面开有环形凹槽(7)。所述筒体⑵为中空的圆柱体,由外部防护罩⑶、内部衬里(9)和大弹簧(10)组成;外部防护罩(8)和内部衬里(9)均为帆布材料,大弹簧(10)缝在外部防护罩(8)和内部衬里(9)之间;筒体(2)的下表面圆周直径与环形凹槽(7)的直径相同。所述筒体外壳(3)的帆布材料,筒体外壳(3)的表面圆周直径与筒体(2)的表面圆周直径相同。所述上盖(4)的直径与筒体(2)的上表面圆周直径相同,上盖⑷的内芯(11)为圆形硬质材料,内芯(11)外部包有帆布(12)。【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撑开状态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筒体剖开图;图3是本技术的筒体外壳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盖剖开图;图5是本技术的折叠立体图;图中标号:1.底座,2.筒体,3.筒体外壳,3-A.—个筒体外壳,3_B.另一个筒体外壳,4.上盖,5.折叠拉链,5-A.折叠拉链的一半,5-B.折叠拉链的另一半,6.筒盖拉链,6-A.筒盖拉链的另一半,6-B.筒盖拉链的一半,7.环形凹槽,8.外部防护罩,9.内部衬里,10.大弹簧,11.内芯,12.帆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设计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筒体(2)、筒体外壳(3)、上盖(4)、折叠拉链(5)、筒盖拉链(6)和环形凹槽(7),其中圆柱形筒体外壳(3)包括筒体外壳(3-A)和筒体外壳(3-B),折叠拉链(5)包括折叠拉链(5-A)和折叠拉链(5-B),筒盖拉链(6)包括筒盖拉链出-A)和筒盖拉链出-B);所述底座(I)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圆台,上、下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圆,上、下表面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底座(I)的上表面开有环形凹槽(7);所述圆柱形筒体(2)包括外部防护罩(8)、内部衬里(9)和大弹簧(10),外部防护罩⑶和内部衬里(9)均为帆布材料,大弹簧(10)缝在外部防护罩(8)和内部衬里(9)之间,筒体(2)的下表面圆周直径与环形凹槽(7)的直径相同;所述筒体外壳(3)的帆布材料,筒体外壳(3)的表面圆周直径与筒体(2)的表面圆周直径相同;所述上盖⑷的直径与筒体⑵的上表面圆周直径相同,上盖⑷的内芯(11)为圆形硬质材料,内芯(11)外部包有帆布(12)。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为:圆柱形筒体(2)底部嵌在底座(I)的环形凹槽(7)中,筒体(2)顶部通过筒盖拉链(6)与圆形上盖(4)连接,将筒盖拉链出-A)缝在上盖(4)的圆周上,将筒盖拉链出-B)缝在筒体(2)的上表面圆周上,把筒体外壳(3-A)的上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顶部圆周上,把筒体外壳(3-B)的下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底部圆周上,在筒体外壳(3-A)的下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A),在筒体外壳(3-B)的上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B)。本技术设计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使用方法为:将筒体外壳(3)的折叠拉链(5)拉上可将筒体(2)收纳在筒体外壳(3)中,如图5所示,将筒体外壳(3)上的折叠拉链(5)拉开可形成固定的容器,将筒盖拉链(6)拉开可开卸下上盖(4),将筒盖拉链(6)拉上可将上盖(4)安装上。【主权项】1.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特征在于:由底座(I)、筒体(2)、筒体外壳(3)、上盖(4)、折叠拉链(5)、筒盖拉链(6)、环形凹槽(7)、外部防护罩⑶、内部衬里(9)、大弹簧(10)、内芯(11)和帆布(12)组成,其特征是:圆柱形筒体外壳(3)包括筒体外壳(3-A)和筒体外壳(3-B),折叠拉链(5)包括折叠拉链(5-A)和折叠拉链(5-B),筒盖拉链(6)包括筒盖拉链(6-A)和筒盖拉链(6-B);圆柱形筒体⑵底部嵌在底座⑴的环形凹槽(7)中,筒体(2)顶部通过筒盖拉链(6)与圆形上盖(4)连接,所述筒盖拉链出-A)缝在上盖(4)的圆周上,筒盖拉链出-B)缝在筒体(2)的上表面圆周上,所述筒体外壳(3-A)的上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顶部圆周上,筒体外壳(3-B)的下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底部圆周上,筒体外壳(3-A)的下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A),筒体外壳(3-B)的上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Β)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特征是:底座(I)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圆台,上、下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圆,上、下表面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底座(I)的上表面开有环形凹槽(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特征是:筒体(2)为中空的圆柱体,由外部防护罩(8)、内部衬里(9)和大弹簧(10)组成;外部防护罩⑶和内部衬里(9)均为帆布材料,大弹簧(10)缝在外部防护罩(8)和内部衬里(9)之间;筒体(2)的下表面圆周直径与环形凹槽(7)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特征是:筒体外壳(3)的帆布材料,筒体外壳⑶的表面圆周直径与筒体⑵的表面圆周直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特征是:上盖(4)的直径与筒体(2)的上表面圆周直径相同,上盖⑷的内芯(11)为圆形硬质材料,内芯(11)外部包有帆布(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它由底座(1)、筒体(2)、筒体外壳(3)、上盖(4)、折叠拉链(5)、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收缩的便携式容器,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筒体(2)、筒体外壳(3)、上盖(4)、折叠拉链(5)、筒盖拉链(6)、环形凹槽(7)、外部防护罩(8)、内部衬里(9)、大弹簧(10)、内芯(11)和帆布(12)组成,其特征是:圆柱形筒体外壳(3)包括筒体外壳(3‑A)和筒体外壳(3‑B),折叠拉链(5)包括折叠拉链(5‑A)和折叠拉链(5‑B),筒盖拉链(6)包括筒盖拉链(6‑A)和筒盖拉链(6‑B);圆柱形筒体(2)底部嵌在底座(1)的环形凹槽(7)中,筒体(2)顶部通过筒盖拉链(6)与圆形上盖(4)连接,所述筒盖拉链(6‑A)缝在上盖(4)的圆周上,筒盖拉链(6‑B)缝在筒体(2)的上表面圆周上,所述筒体外壳(3‑A)的上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顶部圆周上,筒体外壳(3‑B)的下表面圆周缝在筒体(2)的底部圆周上,筒体外壳(3‑A)的下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A),筒体外壳(3‑B)的上表面圆周上缝有折叠拉链(5‑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冰倩朱永强王欣谢文超唐萁夏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