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间复合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边坡支护结构型式有挡墙、锚杆(索)、锚喷、排粧或复合结构,常见基坑支护结构型式有土钉墙、锚杆(索)、钢板粧、排粧、逆作拱墙、地下连续墙和复合结构等。但是,上述支护结构都采用在坡体表面支护和(或)坡内植入土钉、锚杆(索)等,其影响范围有限,尤其缺乏对支护结构影响区后方岩土体的有效约束。有时,可能还会为增大对坡体的约束力,采取加深锚杆(索)的植入深度、机械式增大支挡混凝土体积、加密支护等加量不改质的措施,不利于节地节材。现有的边坡、基坑支护结构只注重于表面和水平向加固,而不采取坡内竖向增强体加固,可能造成坡体约束不够进而失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间复合支护结构,坡内开孔粧、锚杆与现有支护结构三者相连成为整体,开孔粧在为锚杆提供锚固点的同时又承担了粧后土压力,减小了现有支护结构所要承受的土压力,从而达到防止坡体失稳破坏目的。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间复合支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坡体内的中空状的开孔粧,所述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间复合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临道路、基坑一侧的支护桩体(7),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锚杆(5)以及竖直设置在坡体内的呈中空状结构的开孔桩(1),所述开孔桩(1)上沿径向设有开孔(3),所述开孔(3)的方向朝向支护桩体(7)的一侧,所述锚杆(5)的尾部穿过开孔(3),锚杆(5)的头部通过锚板(6)固定设置在支护桩体(7)上,所述锚杆(5)穿设到开孔桩(1)外端的锚杆尾部(2)设置为柱体状,并在锚杆尾部(2)上沿轴向开设有柱状孔洞,通过从开孔桩(1)的上端开口向下注入浆体以及向柱状孔洞内注入浆体的方式使锚杆(5)固定在开孔桩(1)上,通过开孔桩(1)、锚杆(5)及支护桩体(7)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介国庆,冯世杰,刘丰军,陈彤,薛体亮,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万泰建安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