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56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包括泄漏检测池,泄漏检测池设有进水泵, 泄漏检测池设有出水泵,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开口;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调节管,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待检测的救生圈套装在套管位置,水通过开口倒入泄漏检测池内,从而方便对救生圈进行快速泄漏检测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现有的救生圈不方便进行泄漏检测处理,且对救生圈的性能检测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待检测的救生圈套装在套管位置,水通过开口倒入泄漏检测池内,从而方便对救生圈进行快速泄漏检测处理的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包括泄漏检测池,泄漏检测池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泄漏检测池设有进水栗,进水栗设置在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侧壁,泄漏检测池设有出水栗,出水栗设置在泄漏检测池的底部侧壁;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开口 ;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升降调节管,第一升降调节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与第一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一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旋管与第一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套管;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二升降调节管,第二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与第二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二旋管与第二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泄漏检测池的端部内侧壁设有液位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条为弧形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上端设有第二限位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条为弧形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将待检测的救生圈套装在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位置,水通过开口倒入泄漏检测池内,从而方便对救生圈进行快速泄漏检测处理;第一旋管的旋转可以控制第一升降调节管沿着第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调节,第二旋管的旋转可以控制第二升降调节管沿着第二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调节,从而方便对救生圈进行竖直升降调节,对救生圈进行泄漏检测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包括泄漏检测池1,泄漏检测池I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2与第二移动轮3,第一移动轮2与第二移动轮3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2与第二移动轮3均为万向轮;泄漏检测池I设有进水栗4,进水栗4设置在泄漏检测池I的端部侧壁,泄漏检测池I设有出水栗5,出水栗5设置在泄漏检测池I的底部侧壁;泄漏检测池I的端部设有开口 7 ;泄漏检测池I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导向管8,第一导向管8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8内套装有第一升降调节管9,第一升降调节管9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导向管8的端部设有第一旋管10,第一旋管10与第一导向管8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一旋管10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旋管10与第一升降调节管9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升降调节管9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一升降调节管9的下端设有第一套管11 ;泄漏检测池I的端部设有第二导向管13,第二导向管13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13内套装有第二升降调节管14,第二导向管13的端部设有第二旋管15,第二旋管15与第二导向管13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二旋管15与第二升降调节管14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升降调节管14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升降调节管14的下端设有第二套管16,第二套管16与第一套管11对应;泄漏检测池I的端部内侧壁设有液位传感器6,第一升降调节管9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条12,第一限位条12为弧形形状,第二升降调节管14的上端设有第二限位条17,第二限位条17为弧形形状。本技术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可以将待检测的救生圈套装在第二套管16与第一套管11位置,水通过开口 7倒入泄漏检测池I内,从而方便对救生圈进行快速泄漏检测处理;第一旋管10的旋转可以控制第一升降调节管9沿着第一导向管8实现竖直升降调节,第二旋管15的旋转可以控制第二升降调节管14沿着第二导向管13实现竖直升降调节,从而方便对救生圈进行竖直升降调节,对救生圈进行泄漏检测效率大大提高。其中,泄漏检测池I的端部内侧壁设有液位传感器6,所以还具有液位检测功能。其中,第一升降调节管9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条12,第一限位条12为弧形形状,第二升降调节管14的上端设有第二限位条17,第二限位条17为弧形形状,所以还具有限位功會K。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包括泄漏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泄漏检测池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泄漏检测池设有进水栗,进水栗设置在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侧壁,泄漏检测池设有出水栗,出水栗设置在泄漏检测池的底部侧壁;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开口 ;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升降调节管,第一升降调节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与第一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一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旋管与第一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套管;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二升降调节管,第二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与第二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二旋管与第二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泄漏检测池的端部内侧壁设有液位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条为弧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上端设有第二限位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条为弧形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包括泄漏检测池,泄漏检测池设有进水泵,?泄漏检测池设有出水泵,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开口;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内套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圈泄漏检测设备,包括泄漏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泄漏检测池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泄漏检测池设有进水泵, 进水泵设置在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侧壁,泄漏检测池设有出水泵,出水泵设置在泄漏检测池的底部侧壁;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开口;泄漏检测池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升降调节管,第一升降调节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与第一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一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旋管与第一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一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套管;泄漏检测池的端部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二升降调节管,第二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与第二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二旋管与第二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升降调节管的下端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宏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