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圈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30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圈式耳机,包括耳杯,耳杯包括喇叭和壳体,喇叭设置于壳体内,其中,还包括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包括相连通的一级后腔和二级后腔,壳体包括喇叭腔体前板、喇叭腔体后板和耳杯后盖,一级后腔形成于喇叭腔体前板和喇叭腔体后板之间,二级后腔形成于喇叭腔体后板与耳杯后盖之间,喇叭设置于一级后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圈式耳机具有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可以让低频工作频带拓宽,谐波失真降低,整体频率响应更加平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低音增强效果的动圈式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动圈式耳机中由于尺寸的限制,扬声器单元的下限截止频率常常达不到很低(比如10Hz以下),并且低频区由于振幅较大通常失真也会较大。申请号为201410341845.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噪声降低的耳机,如图1所示,其适于根据耳机音频信号将声音输出信号提供至佩戴者的耳朵7,并且进一步适于在操作位置中设置在佩戴者的头部2,从而使得头部2与耳机I之间的前腔室5与周围空间6分离,耳机I包括外壳3、耳垫4、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3。外壳3具有外壳壁9,外壳壁9使具有声顺的后腔室10与前腔室5分离并且与周围空间6分离;耳垫4被设置为并且适于在耳机I处于操作位置中时衰减从周围空间6中进入前腔室5的声音信号;第一膜片11,越过在前腔室5与后腔室10之间的外壳壁9中的第一通孔被往复地悬置并适于有源地驱动以提供声音输出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膜片13,越过在后腔室10与周围空间6之间的外壳壁9中的第二通孔被往复地悬置,从而使得第二膜片13和后腔室10构成在共振频率处声音共振的声音共振系统10、13。由图1可以看出,该耳机虽然具有噪声降低功能,但是该方案具有后腔室10,仍存在低音频区振幅大、低音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耳机低音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动圈式耳机,通过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实现低音增强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动圈式耳机,包括耳杯,所述耳杯包括喇叭和壳体,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还包括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所述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包括相连通的一级后腔和二级后腔,所述壳体包括喇叭腔体前板、喇叭腔体后板和耳杯后盖,所述一级后腔形成于所述喇叭腔体前板和所述喇叭腔体后板之间,所述二级后腔形成于所述喇叭腔体后板与所述耳杯后盖之间,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一级后腔。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一级后腔和所述二级后腔之间通过一低音管连通,所述低音管连接在所述喇叭腔体后板上。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低音管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喇叭腔体后板平齐,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二级后腔中。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喇叭腔体前板上设置有前阻尼孔,所述前阻尼孔上设置一前阻尼件。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喇叭腔体后板上设置有后阻尼孔,所述后阻尼孔上设置一后阻尼件。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前阻尼件和所述后阻尼件分别为声学网布。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耳杯后盖上设置有泄声孔,所述泄声孔连通所述二级后腔与外界大气。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喇叭连接在所述喇叭腔体前板上。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所述喇卩八的直径为6mm至50mm。上述的动圈式耳机,其中,还包括电路板结构件,所述电路板结构件设置于所述二级后腔。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的耳机具有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可以让低频工作频带拓宽,谐波失真降低,整体频率响应更加平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耳机的声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耳机的声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耳机2头部3外壳4耳垫5前腔室6周围空间7耳朵9外壳壁10 后腔室11第一膜片13 第二膜片本技术:10 动圈式耳机100 耳杯110 喇叭120 壳体130 喇叭腔体前板131 前阻尼孔140 喇叭腔体后板141 后阻尼孔150 耳杯后盖151 泄声孔160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161一级后腔162二级后腔170低音管171第一端部172第二端部180 电路板结构件20前腔30耳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动圈式耳机10包括耳杯100,使用时,动圈式耳机10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且使耳杯100套在使用者的耳朵上,以将耳机10提供的声音送至使用者的耳朵。如图3所示,动圈式耳机10的耳杯100包括喇叭110和壳体120,喇叭110设置于壳体120内。壳体120包括喇叭腔体前板130、喇叭腔体后板140和耳杯后盖150。本技术的动圈式耳机10采用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160,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160包括相连通的一级后腔161和二级后腔162,其中,一级后腔161形成于喇叭腔体前板130和喇叭腔体后板140之间,二级后腔162形成于喇叭腔体后板140与耳杯后盖150之间。喇叭110设置于一级后腔161在,并连接在喇叭腔体前板130上。使用者的耳朵、耳垫30与喇叭腔体前板130形成前腔20。—级后腔161和二级后腔162之间通过低音管(bass tube) 170相连通,低音管170连接在喇叭腔体后板140上。低音管170包括第一端部171和第二端部172,第一端部171与喇叭腔体后板140平齐,第二端部172延伸至二级后腔162中。本专利技术的动圈式耳机10同时采用了双阻尼调节系统,分别为前阻尼系统和后阻尼系统,前阻尼系统设置于前腔20和一级后腔161之间,后阻尼系统设置于一级后腔161和二级后腔162之间,用以调节中高频段频率响应。具体地,如图3所示,喇叭腔体前板130上设置有前阻尼孔131,前阻尼孔131上设置一前阻尼件。前阻尼孔131和前阻尼件构成前阻尼系统。喇叭腔体后板140上设置有后阻尼孔141,后阻尼孔141上设置一后阻尼件。后阻尼孔141和后阻尼件构成后阻尼系统。其中,前阻尼件、后阻尼件分别为调声网布。声学网布的规格和阻尼孔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喇叭和声腔体积等选取。前阻尼孔131用来调节1000Hz以下的中频及低频频率响应曲线,后阻尼孔141用来平滑管子和后腔的谐振以及调节500Hz以下的灵敏度。耳杯后盖150上设置有泄声孔151,泄声孔151连通二级后腔162与外界大气。另,本技术的动圈式耳机10还包括电路板结构件180,电路板结构件180设置于二级后腔162中,其可连接在喇叭腔体后板140上。本技术中,一级后腔161为纯声学腔体并是主要声后腔,二级后腔162为辅助腔体,其中可以放置电路板结构件180等。该设计中一级后腔161非常容易做到左右耳非常一致,即使二级后腔162摆放的电路板结构件180,例如电子和机构件不太对称,也基本不会影响左右耳的平衡度。因此,本技术中的二级后腔162的设置可以保证即使是复杂的耳机(如蓝牙ANC耳机)也可以保证左右耳的平衡度。本技术的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160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半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动圈式耳机。动圈式耳机10的喇叭110的直径为6mm至50mmo动圈式耳机10可为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本技术描述的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160设计采用低音管170,配合两级后腔以及双阻尼调节系统,可以增强低音,把下限截止频率减少至原来的一半左右,降低低频失真,并且通过双阻尼系统更好的调节中高频,以达到更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和更自然均衡的听感。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圈式耳机,包括耳杯,所述耳杯包括喇叭和壳体,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所述双后腔耳机声学系统包括相连通的一级后腔和二级后腔,所述壳体包括喇叭腔体前板、喇叭腔体后板和耳杯后盖,所述一级后腔形成于所述喇叭腔体前板和所述喇叭腔体后板之间,所述二级后腔形成于所述喇叭腔体后板与所述耳杯后盖之间,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一级后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原邬宁
申请(专利权)人:峰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峰范苏州音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