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104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1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铁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线圈、磁铁、方铁、平衡电枢以及平行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平衡电枢设置于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平衡电枢延伸出一驱动件,驱动件两端分别驱动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并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初音孔,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之间设有倒相管,倒相管还设有第三出音孔。通过刚性较强的硬质膜片产生高频以及柔软的软质膜片延伸低频,具有较佳的高频和中低频音质效果,而且倒相管起到调整低频声波相位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高频与低频之间的相互抵消所导致的失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声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动铁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电子产品娱乐性要求的提高,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等具有扬声器的消费类产品得到广泛普及。作为扬声器中主要部件的振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扬声器的有效频率范围、失真以及音质。尤其对于具有动铁单元的扬声器,振膜直接影响动铁单元的声学性能。传统上,动铁单元中的振膜为单一层的硬质膜片,硬质膜片的谐振频率较高,能产生较好的高频效果,但是中低频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动铁单元的振膜中低频音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高频和中低频音质效果的动铁单元。一种动铁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线圈、磁铁、方铁、平衡电枢、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平行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平衡电枢、所述线圈、所述磁铁和所述方铁设置于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所述平衡电枢依次穿设在所述线圈和所述方铁的中心通孔中,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方铁的中心通孔内,所述平衡电枢延伸出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两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音腔,对应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音腔,对应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之间设有倒相管,所述倒相管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出音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膜为硬质膜片,所述第二振膜为软质膜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设有折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环为圆形环或者矩形环或者椭圆形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二振膜靠近所述壳体较宽的端面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铁单元,通过刚性较强的硬质膜片产生高频以及柔软的软质膜片延伸低频,使动铁单元具有较佳的高频和中低频音质效果,而且通过倒相管调整低频声波的相位,有效地避免高频与低频之间的相互抵消所导致的失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动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动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动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动铁单元10的结构示意图。动铁单元1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内设有平衡电枢120、第一振膜130、第二振膜140、线圈150、磁铁160和方铁170。第一振膜130和第二振膜140平行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在壳体110的内壁上。平衡电枢120、线圈150、磁铁160和方铁170设置于壳体110内,并位于第一振膜130和第二振膜140之间。平衡电枢120依次穿设在线圈150和方铁170的中心通孔中,磁铁160设置在方铁170的中心通孔内。其中,平衡电枢12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10的内壁上,平衡电枢120的另一端延伸出一驱动件180,驱动件180的两端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振膜130和第二振膜140振动发声。驱动件180与第一振膜130和第二振膜140之间可以为点接触,也可以为线接触。第一振膜130与壳体11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音腔181,对应设有第一出音孔182,第二振膜140与壳体11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音腔183,对应设有第二出音孔184,第一出音孔182与第二出音孔184之间设有倒相管190,倒相管190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三出音孔185并通过第三出音孔185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振膜130为硬质膜片,主要用于产生高频;第二振膜140为软质膜片,主要用于延伸中低频。较佳的,为了增强软质膜片的振动幅度,以增强中低频效果,软质膜片的上设有折环。例如,所述折环为圆形环或者矩形环或者椭圆形环。所述折环可以通过压制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振膜130和第二振膜140也可以分别为软质膜片和硬质膜片。第二振膜140产生的中低频声波通过第二出音孔184,并经由倒相管190,从第三出音孔185出去。倒相管190用于调整中低频声波的相位,有效地避免了第一振膜130产生的高频声波与第二振膜140产生的中低频声波相互抵消而导致的失真。如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动铁单元20的结构示意图。动铁单元20与动铁单元10的区别在于:动铁单元20中壳体210的横截面为梯形,第一振膜130靠近壳体210较窄的端面设置,第二振膜140靠近壳体210较宽的端面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壳体210为圆台状,也可以为梯形台状。如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动铁单元30的结构示意图。动铁单元30与动铁单元10的区别在于:首先,动铁单元30中壳体310的横截面为梯形,第一振膜130靠近壳体310较窄的端面设置,第二振膜140靠近壳体310较宽的端面设置。其次,动铁单元30中平衡电枢320呈U形,包括活动部321和固定于壳体310上的固定部322。活动部321依次穿设在线圈150和方铁170的中心通孔中,活动部321延伸出驱动件180。为了实现平衡电枢320固定在壳体310内,例如,动铁单元30还包括连接件330,连接件33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壳体310的内壁上,连接件330的另一端与固定部322固定连接,这样,平衡电枢320能够牢固的设置于壳体310内。横截面为梯形的壳体使得第二音腔的空间变大,以便提供更大的振动空间,同时,可以容置面积较大的第二振膜,第二振膜振动的振幅也相应增大,从而增强第二振膜产生的中低频效果,延伸低频,使得低频音下潜得更深,丰富音质细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铁单元,通过刚性较强的硬质膜片产生高频以及柔软的软质膜片延伸低频,使动铁单元具有较佳的高频和中低频音质效果,而且倒相管起到调整低频声波相位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高频与低频之间的相互抵消所导致的失真。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动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线圈、磁铁、方铁、平衡电枢、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 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平行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平衡电枢、所述线圈、所述磁铁和所述方铁设置于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所述平衡电枢依次穿设在所述线圈和所述方铁的中心通孔中,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方铁的中心通孔内,所述平衡电枢延伸出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两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 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音腔,对应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音腔,对应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之间设有倒相管,所述倒相管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出音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为硬质膜片,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线圈、磁铁、方铁、平衡电枢、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平行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平衡电枢、所述线圈、所述磁铁和所述方铁设置于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所述平衡电枢依次穿设在所述线圈和所述方铁的中心通孔中,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方铁的中心通孔内,所述平衡电枢延伸出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两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音腔,对应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音腔,对应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之间设有倒相管,所述倒相管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出音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冠宏林柏青胡拥辉邱士嘉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