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134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和设置在养殖池水体内的提水管道,所述提水管道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上方,所述提水管道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所述增氧曝气管通过气管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通过形成的提水管道和增氧曝气管,采用气浮提水的方式实现养殖池水体循环,含有沉积物的水体经提水管道上提至上方的滤床中,经滤床过滤净化后再流回至养殖池内,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且,也使得养殖池上下层水体能充分交流。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还能起到遮荫效果,为对虾提供良好栖息环境,有益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
技术介绍
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以其高密度、集约化以及中央排污等特点实现了高产量、少病害、高养成率等优势,在华南沿海得以大范围普及和应用。但是,该种养殖模式因其自身特点亦存在不足,由于较高的养殖密度,单一的人工饲料投喂,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以及过低的环境承载力极易造成水体中有毒污染物的快速积累,导致水质恶化。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池底沉积物的大量积聚发酵不仅释放氨氮等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且易造成底部缺氧,影响对虾生存。目前,对水体沉积物的处理多采用排放水直接去除或施以药物降解改良的方式,近年来,随着循环渔业的推进亦有辅以外置循环水过滤系统以避免沉积物积累。但是,大量养殖废水的排放不仅增加养殖成本并加剧环境污染,且频繁换水亦增加了外源病原入侵几率;药物的大量使用则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且难以有效去除,极易造成恶性循环;循环水过滤系统由于较高的成本投入限制了其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水体净化效果好的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和设置在养殖池水体内的提水管道,所述提水管道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上方,所述提水管道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所述增氧曝气管通过气管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滤床包括滤床框架和设于滤床框架底内过滤介质,所述过滤介质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过滤棉层、滤料层及水生植物层,所述滤床框架底端阵列分布形成多个透水孔,所述布水管道处于过滤介质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棉层与滤料层之间通过隔离网间隔分开。进一步地,所述滤料层由稻壳与陶粒混合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底部中心具有与提水管道底端相接的排污管口,所述排污管口上方外围布置有隔离网框,在所述排污管口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进一步地,所述滤床底端四周边角设有浮球以使滤床漂浮于养殖池水体上,所述滤床还连接有用以固定滤床位置的固定线绳。有益效果:此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通过形成的提水管道和增氧曝气管,采用气浮提水的方式实现养殖池水体循环,含有沉积物的水体经提水管道上提至上方的滤床中,经滤床过滤净化后再流回至养殖池内,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且,也使得养殖池上下层水体能充分交流。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还能起到遮荫效果,为对虾提供良好栖息环境,有益生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滤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包括设置在养殖池10水体顶部的滤床20和设置在养殖池10水体内的提水管道30,提水管道30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31,布水管道31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20上方,提水管道30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32,增氧曝气管32通过气管33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0为底部中心具有用以清理养殖池10的排污管口 11,排污管口 11的底端连接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污管道12,在排污管口 11上方外围布置有隔离网框13以防止对虾逃逸,提水管道30选用为胶质软管,提水管道30的底端通过一连接管固定连接在隔离网框13上端,增氧曝气管32固定在提水管道30的底端内部,该增氧曝气管32为微孔纳米曝气管,曝气增氧装置工作通过增氧曝气管32向提水管道30内充氧增气,在气提作用下,使得养殖池10内的水体与积聚的沉积物从提水管道30底端由下至上输送至提水管道30顶端,再经过布水管道31分流落至滤床20上,经过滤床20过滤净化后滴落流回养殖池10内,实现对养殖池10内水体沉积物过滤净化。滤床20包括呈正方体状的滤床框架21和设于滤床框架21底内用以对水体过滤净化的过滤介质,滤床框架21底端阵列分布形成多个透水孔22,该过滤介质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过滤棉层23、滤料层24及水生植物层,过滤棉层23由多层生化毡构成,滤料层24为稻壳与陶粒混合,稻壳使用前先经过筛去杂,再经20ppm高锰酸钾处理30分钟后洗净,过滤棉层23与滤料层24之间通过隔离网25间隔分开,该隔离网25为40目的尼龙筛絹网,在滤料层24上放置有由聚乙烯塑料网构成的植物附着网26,植物附着网26上布置有水生植物,依据养殖水体盐度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淡水和低盐度环境选用空心菜等植物,高盐度环境选用海芦笋等耐盐植物。其中,采用稻壳为基质滤料,不仅可为水生植物栽培有机基质,亦可为微生物附着载体,同时其释放的有机碳还可为系统中的水处理微生物提供碳源,提尚水处理效率。其中,滤床框架21底端四周边角设有浮球27,可使得滤床20漂浮于养殖池10水体上,滤床框架21的边框中部还连接有固定线绳28用以固定滤床20的位置,使得滤床20固定在养殖池10中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和设置在养殖池水体内的提水管道,所述提水管道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上方,所述提水管道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所述增氧曝气管通过气管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包括滤床框架和设于滤床框架底内过滤介质,所述过滤介质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过滤棉层、滤料层及水生植物层,所述滤床框架底端阵列分布形成多个透水孔,所述布水管道处于过滤介质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层与滤料层之间通过隔离网间隔分开。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由稻壳与陶粒混合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底部中心具有与提水管道底端相接的排污管口,所述排污管口上方外围布置有隔离网框,在所述排污管口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底端四周边角设有浮球以使滤床漂浮于养殖池水体上,所述滤床还连接有用以固定滤床位置的固定线绳。【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和设置在养殖池水体内的提水管道,所述提水管道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上方,所述提水管道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所述增氧曝气管通过气管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通过形成的提水管道和增氧曝气管,采用气浮提水的方式实现养殖池水体循环,含有沉积物的水体经提水管道上提至上方的滤床中,经滤床过滤净化后再流回至养殖池内,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且,也使得养殖池上下层水体能充分交流。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还能起到遮荫效果,为对虾提供良好栖息环境,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水体循环净化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和设置在养殖池水体内的提水管道,所述提水管道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上方,所述提水管道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所述增氧曝气管通过气管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宏标张家松段亚飞李华刘青松李卓佳文国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