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加川清二专利>正文

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以及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616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以及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是通过使热塑性树脂薄膜与具有多个微细凸起的线状痕形成装置进行滑动接触、并在上述薄膜与上述线状痕形成装置滑动接触的位置从上述线状痕形成装置的相反侧按压上述薄膜的装置,将上述薄膜压向上述线状痕形成装置,以此在上述薄膜上形成多个实质平行的线状痕的方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沿单方向直线易撕的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以及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在无障碍(barrier free)化进展过程中,关于包装薄膜,容易开封被置于重要的功能位置。作为使包装袋容易开封的方法,代表性的有在包装袋的周缘部(热封部)设置V型缺口等的切口起点的方法,但作为不需要切口起点的方法,有施以幻式切割(magic cut)、花式切割(fancycut)和多孔加工(porous cut)的方法。幻式切割和花式切割是分别在包装袋的周缘部和折弯部分施以代替缺口的微细的伤痕的方法。但是,即使实施幻式切割和花式切割,在不沿塑料薄膜的分子取向的方向做直线开封也是很困难的。进而在以往的易开封性包装袋中,例如即使塑料薄膜是有分子取向的情形,当袋的裂口超过周缘部并达到被包装物存放空间时,裂口向不希望的下方的存放物的方向行进,往往会发生被包装物的散落、掉落和飞散等。多孔加工是在薄膜整个面上形成多个微细的贯通孔和未贯通孔的加工。因此,使用施以多孔加工的薄膜的包装袋,从没有缺口哪个部位都能够与纵横无关地开封,即使使开封操作一时中止,也能够开封到最后。但是在包装食品等的时候,对包装材料要求有防潮性,则需要使施以多孔加工的薄膜作为最外层薄膜形成层叠薄膜。对此,特开2002-80705号,公开了有具有能够直线地撕开的撕开直进性的易撕裂性双轴延伸聚酯薄膜。但是在用于对包装材料要求防潮性的用途的时候,不是需要双轴延伸聚酯薄膜单体,而是需要聚烯烃薄膜等的层叠包装材料。作为具有气密性的薄膜,在食品、医药品、精密电子制品等的包装中多使用透明蒸镀薄膜,但透明蒸镀薄膜不仅是在热塑性树脂薄膜上蒸镀金属、金属氧化物等,而且由于涂敷树脂,所以基底的塑料薄膜即使有易撕性其易撕性也不足够。因此,在于小便民商店等销售的三角饭团的包装等中,为了可以带状撕开包装薄膜,在外装薄膜上采取贴上并粘接切断带的形式是现在的状况。但是为了在薄膜上贴上并粘接切断带,通常采取复制的方法。因此不能提高薄膜的移动速度,有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从而,本专利技术为了解除上述以往的问题点,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原料薄膜的取向性无关、具有沿单方向的直线易撕性并且能够廉价制造的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以及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鉴于上述目的锐意研究的结果,本专利技术者考虑到并发现,为了对热塑性树脂给予直线易撕性,只要至少在一侧的面上形成多个实质地平行的线状痕即可,为此,只要使在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细的凸起的辊、板等的线状痕形成装置以适当的压力与薄膜滑动接触即可。即,本专利技术的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是,是在热塑性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多个实质平行的线状痕的薄膜,从任意的部位沿所述线状痕能够直线地撕开。所述线状痕的深度,为所述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厚度的1~40%是理想的。另外,所述线状痕的深度为0.1~10μm是理想的,所述线状痕的宽度为0.1~10μm是理想的,所述线状痕之间的间隔为10~200μm是理想的。本专利技术的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进而也可以具有均匀的多个的微细的贯通孔以及/或者未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是单层薄膜或层叠薄膜。在层叠薄膜的情况下,具有由有线状痕的薄膜构成的至少一层、和由热密封性薄膜构成的层是理想的。本专利技术的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热塑性树脂薄膜与具有多个微细凸起的线状痕形成装置滑动接触、并在所述薄膜与所述线状痕形成装置滑动接触的位置从所述线状痕形成装置的相反侧按压所述薄膜的装置,将所述薄膜按压在所述线状痕形成装置上,以此在所述薄膜上形成多个实质平行的线状痕。作为所述线状痕形成装置,使用在表面具有多个高硬度的微粒的辊或板是理想的。所述微粒具有5以上的莫氏硬度是理想的,特别是为金刚石粒子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理想的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按压装置是吹出空气的装置。通过空气的吹出,对于所述薄膜与上述线状刻痕形成装置滑动接触的面能够给予实质均匀的压力。将对所述薄膜吹出的空气流的压力设为0.05~5kgf/cm2是理想的。作为空气吹出装置,为鼓风机或喷嘴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理想的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按压装置,是与所述薄膜滑动接触的刷子。所述刷子的刷毛的弯曲恢复率为70%以上是理想的,直径为0.5~1.8mm是理想的,长度为1~8cm是理想的,在所述刷子的刷毛与所述薄膜的滑动接触面上的密度为100~500根/cm2是理想的。以在所述刷子和所述薄膜的滑动接触面上的压力为0.01~5kg/cm2,使所述薄膜的行走速度为10~500m/分是理想的。所述辊的外径为2~20cm是理想的。另外,对与所述线状痕形成装置滑动接触的所述薄膜施加0.01~5kgf/cm宽的张力是理想的。使所述薄膜的行走速度为100~500m/分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理想的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所述辊或板的所述薄膜的宽方向的位置,在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形成线状痕。使所述辊的旋转轴与所述薄膜的宽方向平行,使所述辊以比所述薄膜的前进速度慢的周速向与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相反方向旋转是理想的。使所述辊的周速为1~50m/分是理想的。另外,所述辊比薄膜的宽度长,与所述薄膜的全宽进行滑动接触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理想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将并列安装表面上具有多个高硬度的微粒的小辊或板的、比所述薄膜宽的图案环形带、以使各小辊或板与所述薄膜滑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薄膜的宽方向上,并通过使所述图案环形带旋转而使所述小辊或板连续地与所述薄膜滑动接触,以此形成相对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斜的线状痕。所述薄膜按压装置,是在环形带上配置多根刷毛而构成的、比所述薄膜宽的环形刷子,通过把所述薄膜夹在中间、相对于所述图案环形带平行地设置所述环形刷子、并使所述刷毛与所述薄膜边滑动接触边移动的方向和使所述图案环形带与所述薄膜边滑动接触边移动的方向相反地旋转所述环形刷子,使所述刷毛连续地与所述薄膜进行滑动接触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理想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薄膜的宽方向,将有轴线方向的至少2个所述辊或板并列配置在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上,并设有使所述辊或板向所述薄膜的宽方向独立地移动的升降自由的导向装置,各辊或板,反复重复从所述薄膜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边与所述薄膜滑动接触边移动、并且在向另一端侧移动结束后离开所述薄膜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循环,此时对所述薄膜的宽全部总有任意一个辊或板是做滑动接触,这样来控制所述辊或板的移动,以此相对于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形成斜的线状痕。使所述辊以比所述薄膜的前进速度慢的周速,向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的反方向旋转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理想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薄膜的宽方向上,至少设置2个在支撑体上并列安装表面上具有多个高硬度微粒的小辊的辊列,并设置将所述辊列向所述薄膜的宽方向独立地移动的升降自由的导向装置,各辊列反复重复从所述薄膜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边与所述薄膜滑动接触边移动、并在向另一端侧移动结束后离开所述薄膜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循环,此时,在所述薄膜的全宽上总是有任意一个辊列做滑动接触,这样来控制所述辊列的移动,以此相对于所述薄膜的行进方向形成斜的线状痕。所述辊列中的各小辊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薄膜的长方向实质一致是理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易撕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多个实质平行的线状痕,以此可从任意的部位沿所述线状痕以实质的直线撕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川清二加川洋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加川清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