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4869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2 00:22
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由2片半圆形覆盖片构成的伞状盖板,所述盖板的中央设有用于容纳油茶基部树干的圆形开孔,盖板本体上设有若干条以其圆心为中心的弧形凹槽,每个凹槽均匀设置透水施肥小孔,呈环状分布;所述盖板上还设置加固肋条,呈放射状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该结构具有良好遮光性,优良透水透气性,种植效果理想,既减少了肥料和除草剂带来的水的面源污染,又保障了森林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种植工具
,具体是一种防止杂草干扰油茶生长和定位施肥的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山茶籽榨制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贮藏,不易酸败。食用茶油不会增加人体胆固醇,适合高血压病患者食用,具有减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随着人民对健康饮食的不断重视,山茶油作为健康食用油,已开始得到市场的肯定,有力的推进了油茶产业的发展。我国非常重视油料作物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2006年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引导油茶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造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等意见。省林业厅在2008年的重点工作中提出了振兴油茶产业,并作为“推进林农增收致富行动”的举措之一,把油茶低改作为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重点来抓。近年来,随着油茶栽培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和空心化,与以往单个分散的农户油茶林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相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难题急需解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及农民收入多元化,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成本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几百亩、上千亩的基地建设,导致造林成本比以前增加很多。以一个3000亩的油茶新造林基地为例,其每年锄草的人工费用在30万元以上,而且由于杂草生长迅速,导致前面刚锄完,过几天又生长出来,消耗巨大的劳动力成本,林农劳动强度巨大,不少林农不能忍受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使用和加大除草剂剂量,给茶油的食品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急需一种省力的装置来替代人工锄草。目前推荐使用的黑地膜覆盖,由于需要将很大的一片地膜切割成1M2左右,在覆盖过程中,手续多,更为突出的是,地膜导致被覆盖区不透水、不透气,土壤板结严重,因此也并不受农民欢迎。由于植物的吸收根系范围基本处于冠幅投影边缘处,因此施肥最佳位置即为油茶冠幅投影边缘处,根据试验,油茶造林后,每年冠幅基本每年增加20cm左右,但林农在实际施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者贪图省事,施肥时不按规定施肥,导致施用的肥料没有被油茶充分吸收,肥效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该装置结构稳定,不易变形,透水透气性能好、能有效隔断杂草的光照和下种,从而使杂草不能生长和繁殖,同时能定位施肥、防止施肥后肥料被雨水冲刷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由2片半圆形覆盖片构成的伞状盖板,所述盖板的中央设有用于容纳油茶基部树干的圆形开孔,盖板本体上设有若干条以其圆心为中心的弧形凹槽,每个凹槽均匀设置透水施肥小孔,呈环状分布;所述盖板上还设置加固肋条,呈放射状分布。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外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高度为10cm,直径为100cm。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设有3圈,相邻两圈间距10cm。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肋条为6-10条。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开孔直径为5cm。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施肥小孔直径为1c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结构简单,采用一次冲压成型技术,将2片侧壁包裹树干一周,固定即可,操作极为方便,该结构具有良好遮光性,优良透水透气性,能够有效覆盖油茶周边半径50cm内的范围,使杂草不能生长。通过在盖板上设置凹槽和小孔,两者均起到漏水和透气的双重作用,整个装置使用简单,种植效果理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使用该装置后,油茶冠幅和地径生长量均比对照分别高出11.5%和21.4%,节省费用2000元/亩,既减少了肥料和除草剂带来的水的面源污染,又保障了森林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肥效好,成本低,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半圆形覆盖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用状态时沿树干中线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板;2-圆形开孔;3-弧形凹槽;4-透水施肥小孔;5-加固肋条;6-固定孔;7-树干;8-土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包括包括由2片半圆形覆盖片构成的伞状盖板1,即2片半圆形的覆盖片在相对应的位置进行拼接构成一个圆形的伞状盖板1(左、右两块覆盖片在拼接处相匹配,分开加工,组装后即成为一个整体的伞状盖板1)。盖板1的中央设有圆形开孔2,直径5cm,使用时开孔位置用于容纳油茶基部树干7。为了实现定位施肥,在盖板1本体上设有若干条弧形凹槽3,每个凹槽内均匀设置透水施肥小孔4,呈环状分布,透水施肥小孔4的直径最好设计为1cm左右,此时有利于肥料在雨水的冲洗下溶解并滴入土壤8中;弧形凹槽3以盖板1为中心对称分布,绕中心设有3圈,相邻两圈间距最好为10cm左右。为了增加盖板1的整体结构强度,在盖板1本体上还设置加固肋条5,呈放射状分布,加固肋条5最最好设置为6-10条。为了将本装置更好地固定在地面上,在盖板1外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在固定孔6内插入固定梢进行固定即可。另外,根据油茶的生长速度和树形结构,当盖板1的高度为10cm,直径为100cm时,控草效果较好,即AB=100cm,CD=10cm。本专利技术的材质可以为黑色塑料、铝合金或镀锌板等,通过一次冲压成型。使用时,将2片侧壁1对称围裹树干,首尾重叠部分,在固定孔6插入固定梢进行固定即可。施肥时,造林后第1年不用施肥,第2年通过最内侧沟槽施肥,依次往外类推即可。实施例1、造林后油茶冠幅生长量及除草费用研究1、研究方法1.1研究地概况。研究地设置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小时。无霜期180~280天。年均降水1400~2275毫米。土壤为红壤,含砂量较高,质地疏松,pH值4.5~4.8。1.2试验设计及数据统计。2008年12月使用1年生容器苗造林,造林密度100株/亩。品种为长林40号良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由2片半圆形覆盖片构成的伞状盖板(1),所述盖板(1)的中央设有用于容纳油茶基部树干(7)的圆形开孔(2),盖板(1)本体上设有若干条以其圆心为中心的弧形凹槽(3),每个凹槽均匀设置透水施肥小孔(4),呈环状分布;所述盖板(1)上还设置加固肋条(5),呈放射状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由2片半圆形覆盖片构成的伞状盖板(1),所述盖板(1)的中央设有用于容纳油茶基部树干(7)的圆形开孔(2),盖板(1)本体上设有若干条以其圆心为中心的弧形凹槽(3),每个凹槽均匀设置透水施肥小孔(4),呈环状分布;所述盖板(1)上还设置加固肋条(5),呈放射状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外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杂草控制及定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永金何小勇刘跃钧王军峰宋艳冬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