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室结构及具有该舱室结构的海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800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舱室结构及具有该舱室结构的海洋平台,所述舱室结构包括围壁、顶部甲板和上层舱壁;围壁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周侧舱壁,各周侧舱壁相围合;顶部甲板水平连接在所述围壁的顶部,顶部甲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强梁;上层舱壁垂直连接在所述顶部甲板的上表面,且上层舱壁在水平方向上贯通所述围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层舱壁可对顶部甲板和强梁进行有效支撑,顶部甲板下设置的强梁为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可达到在不设置支柱的情况下使顶部甲板下的强梁满足结构强度、承载能力及层高的要求,由顶部甲板与围壁构成的房间不需设置支柱,能有效地利用大空间,实现了大跨距无支柱多功能房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洋平台,特别涉及一种舱室结构及具有该舱室结构的海洋平台
技术介绍
半潜式生活平台是一种在海上能满足船员生活、休闲与娱乐为一体的海洋工程产品。为更好的满足船员的生活娱乐通常会配置电影院和运动室等大尺度的房间。伴随着平台居住能力的增长,平台所配置以供娱乐休闲的房间尺度也越来越大,除了能容纳更多人员休闲娱乐外,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大型会议提供合适的场所。房间尺度变大后,主支撑梁的跨距会跟着变大,而梁的强度与跨距长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变形与跨距长度三次方或四次方成正比关系。为满足强度及变形的相应要求,主支撑梁在跨距变大的情况下设计将非常困难。考虑到结构强度、变形、承载能力及房间功能对层高的要求,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在房间内部靠中间区域设置支柱进行有效支撑来达到减小主要支撑梁跨距的目的,从而使房间满足结构强度、变形、承载能力及使用功能对层高的要求。但是内部支柱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房间的使用功能,是个非常严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室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尺度房间为满足强度及变形要求,需在内部设置支柱影响使用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舱室结构的海洋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舱室结构,包括围壁、顶部甲板和上层舱壁;围壁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周侧舱壁,各周侧舱壁相围合;顶部甲板水平连接在所述围壁的顶部,顶部甲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强梁;上层舱壁垂直连接在所述顶部甲板的上表面,且上层舱壁在水平方向上贯通所述围壁。优选地,所述强梁包括一主梁,所述主梁为连续结构,位于所述上层舱壁的正下方;主梁的延伸方向与上层舱壁的延伸方向一致,主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相对的所述周侧舱壁处。优选地,所述强梁还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横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垂直相接,横梁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周侧舱壁处;在垂直于所述主梁的方向上,分列于主梁两侧的两横梁在同一条直线上;纵梁的一端与一横梁垂直相接,纵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横梁垂直相接或延伸至一所述周侧舱壁处;在平行于所述主梁的方向上,分列于横梁两侧的两纵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地,所述周侧舱壁上设有水平扶强材和垂向强梁,所述垂向强梁与所述横梁组成梁框架。优选地,所述垂向强梁与所述横梁连接处设有肘板。优选地,所述顶部甲板的下表面还设有扶强材,所述扶强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扶强材贯穿所述主梁和所述纵梁,扶强材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周侧舱壁处。优选地,所述围壁包括两相对的纵向舱壁和两相对的横向舱壁,所述纵向舱壁和所述横向舱壁即为所述周侧舱壁;所述上层舱壁沿纵向延伸,上层舱壁的两端在长度方向上超出所述围壁的两横向舱壁。优选地,所述上层舱壁在所述顶部甲板上的位置位于所述围壁的0.4~0.6倍宽度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海洋平台,包括如上所述的舱室结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上层舱壁可对顶部甲板和强梁进行有效支撑,顶部甲板下设置的强梁为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可达到在不设置支柱的情况下使顶部甲板下的强梁满足结构强度、承载能力及层高的要求,由顶部甲板与围壁构成的房间不需设置支柱,能有效地利用大空间,实现了大跨距无支柱多功能房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舱室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舱室结构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围壁;11、纵向舱壁;12、横向舱壁;2、顶部甲板;3、上层舱壁;4、强梁;41、主梁;42、横梁;43、纵梁;5、扶强材。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舱室结构主要包括围壁1、顶部甲板2、底部甲板(图中未标号)和上层舱壁3。顶部甲板2和底部甲板水平设置并上下间隔,围壁1垂直连接在顶部甲板2和底部甲板之间,从而分隔出与围壁1外部相隔离的房间。该房间满足大尺度的需求,房间内部无支柱。顶部甲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强梁4,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上层舱壁3垂直连接在顶部甲板2的上表面,并在水平方向上贯通房间。上层舱壁3位于房间的上层,对顶部甲板2及强梁4起到有效支撑作用。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为便于表述,图中示出了纵向和横向的方向标示,可以理解的是,横向和纵向仅为相对的说法,表示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两者的实际方向可以互换。本实施例中,围壁1呈矩形,其周侧舱壁为两个相对的纵向舱壁11和两个相对的横向舱壁12,纵向舱壁11和横向舱壁12相围合。纵向舱壁11和横向舱壁12均为钢质,且较优地设置有水平扶强材和垂向强梁(图中未示出),以提升各舱壁的强度。上层舱壁3沿纵向设置在顶部甲板2上侧,上层舱壁3的两端在长度方向上超出其下侧围壁1的两横向舱壁12。上层舱壁3在围壁1区域内为一个整体,因而可遵循吊梁原理对围壁1区域内的顶部甲板2及顶部甲板2下侧设置的强梁4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较优地,上层舱壁3在顶部甲板2上的位置位于围壁1的0.4~0.6倍宽度处,即:上层舱壁3的位置在横向舱壁12的0.4~0.6倍宽度处。上层舱壁3位于围壁1的中部区域,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顶部甲板2下侧所设置的强梁4包括一主梁41、多个横梁42和多个纵梁43,主梁41和纵梁43均沿纵向延伸,横梁42沿横向延伸,主梁41、横梁42和纵梁43均可采用T型钢。主梁41为连续结构,位于上层舱壁3的正下方,主梁4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横向舱壁12处。该主梁41由其上方的上层舱壁3有效支撑,可降低主梁41的高度,为房间内留出更大的高度空间。横梁42的一端与主梁41垂直相接,另一端延伸至纵向舱壁11处。在垂直于主梁41的方向上,分列于主梁41两侧的两横梁42在同一条直线上。较优地,横梁42还与围壁1上的垂向强梁组成梁框架,横梁42与垂向强梁的连接处设置肘板(图中未示出)。纵梁43的一端与横梁42垂直相接,另一端与另一横梁42垂直相接或延伸至横向舱壁12处。在平行于主梁41的方向上,分列于横梁42两侧的两纵梁4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结构中,通过主梁41对横梁42形成有效支撑,横梁42再对纵梁43形成有效支撑,横梁42和纵梁43的跨距均可减小,有效平衡强度、变形、承载能力及功能的需求。进一步地,顶部甲板2的下表面还设有扶强材5,扶强材5的延伸方向与横梁42的延伸方向一致,扶强材5贯穿主梁41和纵梁43,扶强材5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的两纵向舱壁11处。扶强材5由纵梁43进行有效支撑,可进一步增加顶部甲板2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扶强材5的材质可采用球扁钢。具体参阅图2,在一应用实例中,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壁,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周侧舱壁,各周侧舱壁相围合;顶部甲板,水平连接在所述围壁的顶部,顶部甲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强梁;上层舱壁,垂直连接在所述顶部甲板的上表面,且上层舱壁在水平方向上贯通所述围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壁,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周侧舱壁,各周侧舱壁相围合;
顶部甲板,水平连接在所述围壁的顶部,顶部甲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强梁;
上层舱壁,垂直连接在所述顶部甲板的上表面,且上层舱壁在水平方向上贯通所述围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梁包括一主梁,所述主梁为连续结构,位于所述上层舱壁的正下方;主梁的延伸方向与上层舱壁的延伸方向一致,主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相对的所述周侧舱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梁还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
横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垂直相接,横梁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周侧舱壁处;在垂直于所述主梁的方向上,分列于主梁两侧的两横梁在同一条直线上;
纵梁的一端与一横梁垂直相接,纵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横梁垂直相接或延伸至一所述周侧舱壁处;在平行于所述主梁的方向上,分列于横梁两侧的两纵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傅强宋述占王瑶王冰张工韩华伟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