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包括:一槽钢底座(10);一设于槽钢底座的固液分离单元、一设于槽钢底座且接于固液分离单元的油水分离单元,一设于槽钢底座的污水收纳箱,其接于油水分离单元的污水出口;一接于污水收纳箱的污水提升管路,其包括接于污水收纳箱的并联管路(3),该并联管路的单个管路依次安装有闸阀(9)、软接头(8)、排污泵(7)、短管组件I(5)、球形止回阀(4)、短管组件II(11),该并联管路具有一个污水提升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采用全封闭结构,无臭、无异味,残渣拦截便捷且易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隔油器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以及存在异味等问题,并且,整个隔油器无法实现污水的提升输送,收集的油料容易出现凝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包括:—槽钢底座(10);—设于槽钢底座的固液分离单元,其包括含进水口的箱体部分,该箱体部分内部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滤网(I),该箱体部分的底部为锥状结构,所述锥状结构的底部通过内螺纹黄铜球阀(13)而接污水收纳装置;—设于槽钢底座的油水分离单元,其包括箱体(2),该箱体通过管路接于固液分离单元的含油污水出口,该箱体内设锥状油水分离装置,该锥状油水分离装置将箱体分隔成接纳含油污水的下半部分以及收纳油料的上半部分,所述锥状油水分离装置上部设置将其固定于箱体上的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设置有与上半部分相通的开口,所述上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接于废油储存箱(12)的油料收集出口,所述下半部分设置有污水出口 ;—设于槽钢底座的污水收纳箱,其接于油水分离单元的污水出口 ;一接于污水收纳箱的污水提升管路,其包括接于污水收纳箱的并联管路(3),该并联管路的单个管路依次安装有闸阀(9)、软接头(8)、排污栗(7)、短管组件I (5)、球形止回阀(4)、短管组件II (11),该并联管路具有一个污水提升出口。 所述并联管路设置有对其起支承作用的支撑杆(6)。所述油水分离单元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箱体部分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盖状结构。所述污水收纳箱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其接于与排污栗相连的控制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该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采用全封闭结构,无臭、无异味,残渣拦截便捷且易清理。(2)高效多级油水分离技术-聚合浮力排油,免维护设计结构紧凑、设计简洁、技术可靠辅热技术保障多不饱和油脂常温下的凝固现象设备一体化设计,紊流系数小,分离更尚效。(3)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成本油污回收,实现节能减排且自动排油。【附图说明】图1为隔油器主视图。图2为隔油器俯视图。图3为隔油器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滤网;2、箱体;3、并联管路;4、球形止回阀;5、短管组件I ;6、支撑杆;7、排污栗;8、软接头;9、闸阀;10、槽钢底座;11、短管组件II ;12、废油储存箱;13、内螺纹黄铜球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以下简称“本装置”),其包括:一对整个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槽钢底座10,该槽钢底座便于本装置的运输。—设于槽钢底座的固液分离单元,其包括含进水口的箱体部分,该箱体部分内部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滤网1,以便于将固液进行相应的分离操作,该箱体部分的底部为锥状结构,所述锥状结构的底部通过内螺纹黄铜球阀13而接污水收纳装置,当然,可将固液分离单元的底部设置有个箱体部件进行收集。所述箱体部分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盖状结构。便于对箱体部分的内部进行残渣清理。—设于槽钢底座的油水分离单元,其包括相邻布置于箱体部分的箱体2,该箱体通过管路接于固液分离单元的含油污水出口,该箱体内设锥状油水分离装置,该锥状油水分离装置将箱体分隔成接纳含油污水的下半部分以及收纳油料的上半部分,所述锥状油水分离装置上部设置将其固定于箱体上的中空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设置有与上半部分相通的开口,所述上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接于废油储存箱12的油料收集出口,所述下半部分设置有污水出口。—设于槽钢底座的污水收纳箱,其接于油水分离单元的污水出口。—接于污水收纳箱的污水提升管路,其包括接于污水收纳箱的并联管路3,该并联管路的单个管路依次安装有闸阀9、软接头8、排污栗7、短管组件15、球形止回阀4、短管组件1111,该并联管路具有一个污水提升出口。所述污水收纳箱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其接于与排污栗相连的控制器,当污水收纳箱内部的污水达到预设值,则通过控制器启动排污栗。所述并联管路设置有对其起支承作用的支撑杆6。所述油水分离单元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加热装置,诸如电加热器等部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槽钢底座(10); 一设于槽钢底座的固液分离单元,其包括含进水口的箱体部分,该箱体部分内部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滤网(I),该箱体部分的底部为锥状结构,所述锥状结构的底部通过内螺纹黄铜球阀(13)而接污水收纳装置; 一设于槽钢底座的油水分离单元,其包括箱体(2),该箱体通过管路接于固液分离单元的含油污水出口,该箱体内设锥状油水分离装置,该锥状油水分离装置将箱体分隔成接纳含油污水的下半部分以及收纳油料的上半部分,所述锥状油水分离装置上部设置将其固定于箱体上的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设置有与上半部分相通的开口,所述上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接于废油储存箱(12)的油料收集出口,所述下半部分设置有污水出口 ; 一设于槽钢底座的污水收纳箱,其接于油水分离单元的污水出口 ; 一接于污水收纳箱的污水提升管路,其包括接于污水收纳箱的并联管路(3),该并联管路的单个管路依次安装有闸阀(9)、软接头(8)、排污栗(7)、短管组件I (5)、球形止回阀(4)、短管组件11(11),该并联管路具有一个污水提升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管路设置有对其起支承作用的支撑杆(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单元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部分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盖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纳箱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其接于与排污栗相连的控制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包括:一槽钢底座(10);一设于槽钢底座的固液分离单元、一设于槽钢底座且接于固液分离单元的油水分离单元,一设于槽钢底座的污水收纳箱,其接于油水分离单元的污水出口;一接于污水收纳箱的污水提升管路,其包括接于污水收纳箱的并联管路(3),该并联管路的单个管路依次安装有闸阀(9)、软接头(8)、排污泵(7)、短管组件I(5)、球形止回阀(4)、短管组件II(11),该并联管路具有一个污水提升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采用全封闭结构,无臭、无异味,残渣拦截便捷且易清理。【IPC分类】C02F1/40【公开号】CN204918067【申请号】CN201520539009【专利技术人】许令发 【申请人】上海弛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隔油提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槽钢底座(10);一设于槽钢底座的固液分离单元,其包括含进水口的箱体部分,该箱体部分内部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滤网(1),该箱体部分的底部为锥状结构,所述锥状结构的底部通过内螺纹黄铜球阀(13)而接污水收纳装置;一设于槽钢底座的油水分离单元,其包括箱体(2),该箱体通过管路接于固液分离单元的含油污水出口,该箱体内设锥状油水分离装置,该锥状油水分离装置将箱体分隔成接纳含油污水的下半部分以及收纳油料的上半部分,所述锥状油水分离装置上部设置将其固定于箱体上的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设置有与上半部分相通的开口,所述上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接于废油储存箱(12)的油料收集出口,所述下半部分设置有污水出口;一设于槽钢底座的污水收纳箱,其接于油水分离单元的污水出口;一接于污水收纳箱的污水提升管路,其包括接于污水收纳箱的并联管路(3),该并联管路的单个管路依次安装有闸阀(9)、软接头(8)、排污泵(7)、短管组件I(5)、球形止回阀(4)、短管组件II(11),该并联管路具有一个污水提升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令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弛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