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824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交流输入端的火线通过绕线电阻FR1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交流输入端的零线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交流电从交流输入端输入后,经过整流(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控制(控制整流后的直流电通过变压器进行变压处理)和变压(对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从而顺利实现交流-直流的转换。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六二极管D6上并联一个贴片电容C13,可以减小该电路的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器和移动终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由于部分电器和移动终端在直流电的情况下工作更加稳定,因此部分电器和移动终端内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设计成了电器和移动终端稳定工作的关键。但是,现有技术中,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辐射较大,不利于人体健康。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辐射小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从而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辐射小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从而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l、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交流输入端的火线通过绕线电阻FRl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交流输入端的零线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通过第一电感LI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I并联有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一电感LI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2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第一滤波电容Cl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I还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并联有贴片电容C13,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二电感L2接地,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还通过第三滤波电容C3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3的负极之间还连接有第九电阻R9,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还与集成芯片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与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三端口还分别通过第十电阻RlO和第十一电阻Rl I接地,所述集成芯片的第四端口接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所述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端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D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八电阻R8与所述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还并联有第五电容C5 ;所述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端通过第七二极管D7接直流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还通过第十电容ClO和第十四电阻R14与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十七电阻R17和发光二极管LED,所述直流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第八滤波电容CS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也通过第八滤波电容C8接地。作为本技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一种改进,所述集成芯片的型号为IW1680。作为本技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一种改进,所述贴片电容C13的电容为1pF0作为本技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一种改进,交流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100V-240V。作为本技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一种改进,直流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IA。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交流电从交流输入端输入后,经过整流(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控制(控制整流后的直流电通过变压器TI进行变压处理)和变压(对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从而顺利实现交流-直流的转换。而且,本技术通过在第六二极管D6上并联一个贴片电容C13,可以减小该电路的辐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交流输入端的火线通过绕线电阻FRl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交流输入端的零线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通过第一电感LI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端连接,第一电感LI并联有第十三电阻R13,第一电感LI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2后接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第一滤波电容Cl连接后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第一电感LI还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并联有贴片电容C13,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二电感L2接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还通过第三滤波电容C3接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三滤波电容C3的负极之间还连接有第九电阻R9,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还与集成芯片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九电阻R9与集成芯片的第三端口连接,集成芯片的第三端口还分别通过第十电阻RlO和第^^一电阻Rll接地,集成芯片的第四端口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端连接,并且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D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八电阻R8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端连接,第八电阻R8还并联有第五电容C5 ;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端通过第七二极管D7接直流输出端,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还通过第十电容ClO和第十四电阻R14与直流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十七电阻R17和发光二极管LED,直流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五电阻R15,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第八滤波电容C8接地,第十四电阻R14也通过第八滤波电容C8接地。其中,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和第十一电阻Rll可以调整输出电压,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可以调整输出电流。其中,集成芯片的型号为IW1680。贴片电容C13的电容为10pF。交流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100V-240V。直流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1A。总之,本技术中,交流电从交流输入端输入后,经过整流(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控制(控制整流后的直流电通过变压器TI进行变压处理)和变压(对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从而顺利实现交流-直流的转换。而且,本技术通过在第六二极管D6上并联一个贴片电容C13,可以减小该电路的辐射。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主权项】1.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交流输入端的火线通过绕线电阻FRl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交流输入端的零线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交流输入端的火线通过绕线电阻FR1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交流输入端的零线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通过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并联有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一电感L1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2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第一滤波电容C1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还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并联有贴片电容C13,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二电感L2接地,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还通过第三滤波电容C3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3的负极之间还连接有第九电阻R9,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还与集成芯片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与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三端口还分别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接地,所述集成芯片的第四端口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端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D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八电阻R8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还并联有第五电容C5;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端通过第七二极管D7接直流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还通过第十电容C10和第十四电阻R14与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十七电阻R17和发光二极管LED,所述直流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第八滤波电容C8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也通过第八滤波电容C8接地;所述集成芯片的型号为IW16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武荣韦优董火红陈洲宇刘军林惠和卿笃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伊斯诺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