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挖掘机驾驶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604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挖掘机驾驶舱,其包括:基架,呈长方形;一对正面框架管,由第一正面管和第二正面管组成,第一正面管和第二正面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基架的两个角落;一对背面框架管,由第一背面管和第二背面管组成,第一背面管和第二背面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基架的其余两个角落;一对顶面框架管,由第一顶面管和第二顶面管组成,第一顶面管连接于第一正面管和第一背面管的另一端,第二顶面管连接于第二正面管和第二背面管的另一端;顶面强度增强单元,设置在一对顶面框架管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背面强度增强单元,设置在一对背面框架管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正面强度增强管,插入于一对正面框架管中;以及顶面强度增强管,插入于一对顶面框架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改进结构的挖掘机驾驶舱,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挖掘机驾驶室的刚性并且确保驾驶室内部空间的改进结构的挖掘机驾驶舱。
技术介绍
下面,参照图1及图2,对现有的挖掘机驾驶舱进行说明。参照图1,制造现有的挖掘机驾驶舱10时,通过冲压作业使薄板成型为具有所需形状的内板和外板,并通过点焊方式来焊接如此成型的内板和外板,因此如图1所示,能够以各种曲面形状来构成包含驾驶舱10的正面及顶面在内的外观。然而,挖掘机由于在狭窄且凹凸不平之处多的地面上工作,因此倾覆的风险较大,而仅通过用薄板来制造驾驶舱10的方式无法在倾覆时充分地保护搭乘人员。因此,最近制造的挖掘机驾驶舱10必须满足ROPS (Roll-Over ProtectiveStructure,防翻滚保护结构)规定,即当挖掘机从坡等上滚落时驾驶舱10要维持能够保护驾驶员的刚性的规定。因此,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驾驶舱10中,在由管构成的框架上附接外板之后,为了根据驾驶舱的曲面形状在各个部分形成多种刚性梁11而进行多次弯曲,由此形成驾驶舱框架。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驾驶舱的制造单价高,并且需要使用能够进行冲压作业的薄板因而在刚性方面上较差。此外,如图2所示,还制造在下部的长方形基架21上连接框架管的长方形的驾驶舱20,在这种情况下应力集中在各管之间的连接点上,因此为了维持刚性要求框架管具有大直径,由此导致驾驶室的内部空间变窄而且有碍于确保视野。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刚性的挖掘机驾驶舱。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挖掘机驾驶舱,其包括:基架,呈长方形;一对正面框架管,由第一正面管和第二正面管组成,所述第一正面管和所述第二正面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基架的两个角落;一对背面框架管,由第一背面管和第二背面管组成,所述第一背面管和所述第二背面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基架的其余两个角落;一对顶面框架管,由第一顶面管和第二顶面管组成,所述第一顶面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正面管和所述第一背面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顶面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正面管和所述第二背面管的另一端J页面强度增强单元,设置在所述一对顶面框架管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背面强度增强单元,设置在所述一对背面框架管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正面强度增强管,插入于所述一对正面框架管中;顶面强度增强管,插入于所述一对顶面框架管中。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强度增强单元包括:第一中央管,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面管和所述第二顶面管相结合;第一后端管,与所述第一中央管平行地配置,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顶面管和所述第二顶面管的后侧;第一交叉管,在所述第一中央管和所述第一后端管之间沿着对角线方向结合,其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中央管并与所述第一顶面管相结合,另一端与第二顶面管相结合。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强度增强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一交叉管的一端、所述第一中央管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顶面管相结合。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强度增强单元包括:第二中央管,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背面管和所述第二背面管相结合;第二后端管,与所述第二中央管平行地配置,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背面管和所述第二背面管的下侧;以及第二交叉管,在所述第二中央管和所述第二后端管之间沿着对角线方向结合,其一端朝向所述第二中央管并与所述第一背面管相结合,另一端与第二后端管相结合。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强度增强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第二交叉管的一端、所述第二中央管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背面管相结合。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强度增强管以从所述第一正面管的下端插入至中端的方式插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正面管中。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强度增强管以与所述第一中央管交叉成T字形的方式插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二顶面管中。技术的效果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挖掘机驾驶舱,其通过顶面和背面的具有桁架结构的强度增强单元、设置于正面及顶面的强度增强管来大幅提高其刚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通过现有的冲压方式制造的挖掘机驾驶舱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通过现有的钢架结构结合方式制造的挖掘机驾驶舱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挖掘机驾驶舱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为对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挖掘机驾驶舱进行刚性试验而施加外力的方向的示意图。图5是在沿着图4所示的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对现有的驾驶舱和本技术的驾驶舱的刚性进行对比的曲线图。图6是在沿着图4所示的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对现有的驾驶舱和本技术的驾驶舱的能量进行对比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除非有特别的定义,否则本说明书中所有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人员所理解的术语的一般含义一致,而如果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的含义与相应术语的一般含义相冲突,则遵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定义。只是,以下描述的专利技术只是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此外在通篇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构成要素。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提高刚性的挖掘机的驾驶舱结构,因此下面参照附图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示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挖掘机驾驶舱的立体图。参照图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挖掘机驾驶舱与现有的驾驶舱一样包括长方形的基架21、一对正面框架管22、一对顶面框架管23以及一对背面框架管24。具体而言,所述一对正面框架管22由第一正面管22a和第二正面管22b组成,所述第一正面管22a和所述第二正面管22b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基架21的两个角落。此外,所述一对背面框架管24由第一背面管24a和第二背面管24b组成,所述第一背面管24a和所述第二背面管24b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基架21的其余两个角落。此外,所述一对顶面框架管23由第一顶面管23a和第二顶面管23b组成,所述第一顶面管23a连接于所述第一正面管22a和所述第一背面管24a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顶面管23b连接于所述第二正面管22b和所述第二背面管24b的另一端。然而,为了在所述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驾驶舱的刚性,本技术包括:顶面强度增强单元100,设置在所述一对顶面框架管23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背面强度增强单元200,设置在所述一对背面框架管24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具体而言,所述顶面强度增强单元100包括:第一中央管110,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面管23a和所述第二顶面管23b相结合;第一后端管120,与所述第一中央管110平行地配置,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顶面管23a和所述第二顶面管23b的后侧;第一交叉管130,在所述第一中央管110和所述第一后端管120之间沿着对角线方向结合,其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中央管110并与所述第一顶面管23a相结合,另一端与第二顶面管23b相结合。在此,优选为通过焊接方式来实现所述顶面强度增强单元100和顶面框架管23之间的结合。如果设置的是呈X字形而不是具有如上所述的桁架结构的强度增强单元,则为了制作成X字形状而需增加焊接工量,由此导致驾驶舱的生产率下降,并且交叉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挖掘机驾驶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21),呈长方形;一对正面框架管(22),由第一正面管(22a)和第二正面管(22b)组成,所述第一正面管(22a)和所述第二正面管(22b)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基架(21)的两个角落;一对背面框架管(24),由第一背面管(24a)和第二背面管(24b)组成,所述第一背面管(24a)和所述第二背面管(24b)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基架(21)的其余两个角落;一对顶面框架管(23),由第一顶面管(23a)和第二顶面管(23b)组成,所述第一顶面管(23a)连接于所述第一正面管(22a)和所述第一背面管(24a)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顶面管(23b)连接于所述第二正面管(22b)和所述第二背面管(24b)的另一端;顶面强度增强单元(100),设置在所述一对顶面框架管(23)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背面强度增强单元(200),设置在所述一对背面框架管(24)上,具有Z字形的桁架结构;正面强度增强管(300),插入于所述一对正面框架管(22)中;以及顶面强度增强管(400),插入于所述一对顶面框架管(23)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俊镐李东奎田宰升
申请(专利权)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