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式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023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片式单向阀。提出的一种片式单向阀包括有进口阀体、阀芯和出口阀座;进口阀体为由圆柱台体Ⅰ(1)与正六棱柱体Ⅰ(2)构成的上小下大的台阶状结构;圆柱台体Ⅰ(1)的中心具有进油通道(3);正六棱柱体Ⅰ(2)中心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为内螺纹孔;出口阀座由上至下布置的圆柱台体Ⅱ(4)、正六棱柱体Ⅱ(5)以及圆柱台体Ⅲ(6)构成;圆柱台体Ⅱ(4)为具有外螺纹的筒状结构;圆柱台体Ⅲ(6)为筒状结构,圆柱台体Ⅲ(6)中心具有出油通道(7);阀芯为由圆形片(8)和弧形凸台(9)构成的圆形片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成本低、管路泄漏点少,性能更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片式单向阀
技术介绍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是把具有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清洁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摩擦表面,使其间形成一层油膜,以减少摩擦功的损失和机件的磨损。润滑油还将机件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冷却摩擦表面,并清洗该表面上的磨肩和杂质,保证机件正常工作。当发动机冷起动时,机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不能及时地将机油输送到各润滑表面,发动机从起动到油道充满机油的这段时间,各运动部件长时间处在缺油或少油的极其恶劣的润滑条件,对各摩擦副磨损较大。为使发动机的各摩擦副在良好的润滑状态下启动,减少启动难度,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需在发动机起动前对发动机各摩擦副进行预润滑。通常用软管将发动机油底壳、机油预供栗,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串联在一起,发动机起动前,起动机油预供栗,机油预供栗将机油由发动机油底壳抽出,经机油预供栗进入发动机机油滤清器,机油经机油滤清器过滤后进入发动机各摩擦副,在各摩擦副形成油膜,确保发动机在各运动部件有充足机油的良好润滑条件起动。为了防止发动机启动后机油经机油预供栗回流,需在机油预供栗后添加一个单向阀。市场上现有单向阀一般由阀体、阀芯、弹簧、弹簧座、挡圈组成,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且单向阀两端设计为螺纹接口,与软管相连需增加相应的过渡管接头,一方面增加了管路泄漏点,另一方面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片式单向阀。为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片式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有进口阀体、阀芯和出口阀座;所述进口阀体为由圆柱台体I与正六棱柱体I构成的上小下大的台阶状结构;进口阀体所述圆柱台体I的中心具有圆形通孔,且所述的圆形通孔形成单向阀的进油通道;进口阀体所述正六棱柱体I的中心具有为上小下大的台阶状通孔,所述的台阶状通孔与圆形通孔相连通;所述台阶状通孔小直径孔的直径与圆形通孔的直径相同;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为用以与出口阀座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的上端面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圆形小台阶,作为进口阀体与片式阀芯的密封面;进口阀体所述圆柱台体I的外圆面为具有多个锯齿的齿形面,与橡胶软管直接对接,防止橡胶管滑脱;所述的出口阀座由上至下布置的圆柱台体I1、正六棱柱体II以及圆柱台体III构成;所述的圆柱台体II为具有外螺纹的筒状结构;所述的正六棱柱体II的中心具有与圆柱台体II中心所具有的通孔相连通的通孔;正六棱柱体II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小于圆柱台体II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且正六棱柱体II中心所具有的通孔与圆柱台体II中心所具有的通孔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所述的圆柱台体III为筒状结构,圆柱台体III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与正六棱柱体II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相同,并作为单向阀的出油通道;所述的出口阀座通过圆柱台体II与所述的进口阀体螺纹连接,使正六棱柱体II的上端面与所述的正六棱柱体I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并使出口阀座上的出油通道通过圆柱台体II上的中心通孔与进口阀体上的进油通道相连通;所述圆柱台体III的外圆面为具有多个锯齿的齿形面,与橡胶软管直接对接,防止橡胶管滑脱;所述的阀芯设置在圆柱台体II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的阀芯为由圆形片和弧形凸台构成的圆形片状结构;所述的弧形凸台为位于圆形片外圆面上沿圆周均布的三个,且所述弧形凸台的圆心位于圆形片的圆周上;所述阀芯通过三个所述的弧形凸台与圆柱台体II上中心通孔的内壁面形成三点式接触;所述的阀芯为可在圆柱台体II的中心通孔内轴向移动关闭或打开进口阀体上进油通道的结构。圆柱台体I外圆面上所述的锯齿具有斜边和与圆柱台体I的轴线垂直的短边;所述斜边与圆柱台体I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圆柱台体III外圆面上所述的锯齿具有斜边和与圆柱台体I的轴线垂直的短边;所述斜边与圆柱台体III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所述的阀芯有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片式单向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片式单向阀采用无弹簧结构,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成本低;2、该片式单向阀进口阀体、出口阀座对外接口设计锯齿形结构,可直接与橡胶软管对接,管路泄漏点少,性能更可靠;3、该片式单向阀的阀芯为工程塑料注塑成型、由圆形片和弧形凸台构成的圆形片状结构,介质顺流时阀芯上的三个弧形凸台与圆柱台体II上中心通孔的内壁面形成三点式接触,介质流动更稳定;4、介质逆流时,机油均勾压迫片式阀芯均布在中心大圆上的三个半径相同的小圆弧,与进口阀体内部中间过渡平面凸出的圆形小台阶贴合越加紧密,密封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进口阀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出口阀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片式阀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介质顺流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介质逆流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圆柱台体I ;2、正六棱柱体I ;3、进油通道,4、圆柱台体11,5、正六棱柱体II,6、圆柱台体III,7、出油通道,8、圆形片,9、弧形凸台。【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种片式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有进口阀体、阀芯和出口阀座;如图1所示,所述进口阀体为由圆柱台体I I与正六棱柱体I 2构成的上小下大的台阶状结构;进口阀体所述圆柱台体I I的中心具有圆形通孔,且所述的圆形通孔形成单向阀的进油通道3 ;进口阀体所述正六棱柱体I 2的中心具有上大下小的台阶状通孔,所述的台阶状通孔与圆形通孔相连通;所述台阶状通孔小直径孔的直径与圆形通孔的直径相同;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为用以与出口阀座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的上端面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圆形小台阶,作为进口阀体与片式阀芯的密封面;进口阀体所述圆柱台体I I的外圆面为具有多个锯齿的齿形面,便于与橡胶软管直接对接,防止橡胶管滑脱;所述的出口阀座如图2所示,由上至下布置的圆柱台体II 4、正六棱柱体II 5以及圆柱台体III 6构成;所述的圆柱台体II 4为具有外螺纹的筒状结构;所述的正六棱柱体II 5的中心具有与圆柱台体II 4中心所具有的通孔相连通的通孔;正六棱柱体II 5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式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有进口阀体、阀芯和出口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阀体为由圆柱台体Ⅰ(1)与正六棱柱体Ⅰ(2)构成的上小下大的台阶状结构;进口阀体所述圆柱台体Ⅰ(1)的中心具有圆形通孔,且所述的圆形通孔形成单向阀的进油通道(3);进口阀体所述正六棱柱体Ⅰ(2)的中心具有上大下小的台阶状通孔,所述的台阶状通孔与圆形通孔相连通;所述台阶状通孔小直径孔的直径与圆形通孔的直径相同;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为用以与出口阀座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台阶状通孔的大直径孔的上端面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圆形小台阶,作为进口阀体与片式阀芯的密封面 ;进口阀体所述圆柱台体Ⅰ(1)的外圆面为具有多个锯齿的齿形面;所述的出口阀座由上至下布置的圆柱台体Ⅱ(4)、正六棱柱体Ⅱ(5)以及圆柱台体Ⅲ(6)构成;所述的圆柱台体Ⅱ(4)为具有外螺纹的筒状结构;所述的正六棱柱体Ⅱ(5)的中心具有与圆柱台体Ⅱ(4)中心所具有的通孔相连通的通孔;正六棱柱体Ⅱ(5)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小于圆柱台体Ⅱ(4)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且正六棱柱体Ⅱ(5)中心所具有的通孔与圆柱台体Ⅱ(4)中心所具有的通孔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所述的圆柱台体Ⅲ(6)为筒状结构,圆柱台体Ⅲ(6)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与正六棱柱体Ⅱ(5)中心所具有通孔的直径相同,并作为单向阀的出油通道(7);所述的出口阀座通过圆柱台体Ⅱ(4)与所述的进口阀体螺纹连接,使正六棱柱体Ⅱ(5)的上端面与所述的正六棱柱体Ⅰ(2)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并使出口阀座上的出油通道(7)通过圆柱台体Ⅱ上的中心通孔与进口阀体上的进油通道(3)相连通;所述圆柱台体Ⅲ(6)的外圆面为具有多个锯齿的齿形面;所述的阀芯设置在圆柱台体Ⅱ(4)的中心通孔内;所述的阀芯为由圆形片(8)和弧形凸台(9)构成的圆形片状结构;所述的弧形凸台(9)为位于圆形片(8)外圆面上沿圆周均布的三个,且所述弧形凸台的圆心位于圆形片的圆周上;所述阀芯通过三个所述的弧形凸台(9)与圆柱台体Ⅱ(4)上中心通孔的内壁面形成三点式接触;所述的阀芯为可在圆柱台体Ⅱ的中心通孔内轴向移动关闭或打开进口阀体上进油通道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勇季永会刘仁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