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包括电池盒本体(1)、顶板(2)、光源(8)、电控断路器(11)、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光感传感器(5)、电控伸缩杆(6)、计时模块(10)、电机驱动电路(12);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硬件模块进行连接,构成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能够避免电池可能出现的漏液现象,造成对电池盒本体(1)的破坏,保证了电池盒本体(1)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属于智能电源
技术介绍
电池供电盒是用于装载电池,为负载提供电能的装置,并且根据所连接负载的供电要求,会有相应体积大小的电池供电盒,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开拓创新,研发了许多安全性更高、性能更好的电池供电盒;诸如专利申请号:201110207827.6,公开了一种电池盒,包括外壳与电池,电池位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LED闪光灯与LED闪光灯开关,电池与LED闪光灯、LED闪光灯开关电连接。所述外壳包括盒身与盒盖,盒盖盖装在盒身上,盒盖与盒身之间设有防水圈。所述盒盖上设有两个输出接头,输出接头与盒盖之间设有固定套。所述盒身的两边设有突出的槽形穿孔。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电池盒的盒盖上装有多个LED闪光灯,能对周围环境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盒盖与盒身之间装有防水圈,可以防水;输出接头的线材下端有固定套,能防止输出接头电线从电池盒拉出;盒身上两边各有一个突出的槽形穿孔位置,便于装配锁紧到其它物件上。还有专利申请号:201310432375.0,公开了一种电池盒,包括矩形盒体,盒体内部设置的三块隔板将其分隔成四个隔间,长侧板一靠近隔间一和隔间四里侧分别设有单连接板一和单连接板二,单连接板一和单连接板二上均设有弹簧和接线柱,长侧板一靠近隔间二和隔间三里侧设有双连接板一,双连接板一靠近隔间三里侧设有弹簧,双连接板一中部设有接线柱;长侧板二靠近隔间一和隔间二里侧设有双连接板二,双连接板二靠近隔间二里侧设有弹簧,双连接板二中部设有接线柱,长侧板二靠近隔间三和隔间四设有双连接板三,双连接板三靠近隔间四里侧设有弹簧,双连接板三中部设有接线柱。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电池盒,连接不同接线柱得到不同电压,结构设计紧凑,使用方便。不仅如此,专利号:201420068534.3,公开了一种电池盒,其包括盒体和盖板,所述盒体用于容纳电池,该盒体包括第一绝缘壳、弹簧及第一导电片,其中第一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一止位块。所述盖板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盒体,且在相对于盒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该盖板包括第二绝缘壳、第二导电片、第二止位块。其中,当盖板相对于盒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止位块挡住第二止位块使得盖板不可相对于盒体旋转,当盖板相对于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止位块与第二止位块错开,使得盖板可相对于盒体旋转。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电池盒具有更具通用性,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等优点。从上述现有技术电池盒可以看出,研发人员通过各种设计使得电池盒拥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现有的电池盒依旧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反,众所周知,长时间存放的电池,有可能出现漏液现象,这样一来,不仅电池自身无法再使用进行供电,而且其漏出的液体会影响到周围环境,这其中若电池放置于电池盒中的话,那么漏出的液体就会锈蚀电极,一旦电极被锈蚀,那么电池盒就丧失了其供电的功能,由于电池盒的目的就是为负载提供电能,因此,当电池没有电时,就需要及时将电池由电池盒取出,避免电池出现漏液破坏电池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电池盒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引入智能检测电控装置,通过智能检测、智能控制,能够有效避免电池漏液对电池盒造成破坏的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包括电池盒本体,电池盒本体内部与电池相对应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电极,电极经导线与外接负载相连接,电池盒本体的上表面敞开;还包括顶板、光源、电控断路器、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光感传感器、电控伸缩杆、计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电控断路器经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光感传感器、计时模块、电控断路器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光源经过电控断路器分别与电池盒本体内部的两个电极相连进行取电;电池盒本体的底部设置开孔,电控伸缩杆的电机设置在电池盒本体的下方,且位置固定,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移动端穿过电池盒本体的底部开孔进入电池盒本体内部;顶板的尺寸与电池盒本体底部的尺寸相适应,顶板的下表面与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移动端相连接,且顶板与电池盒本体底部相平行的位于电池盒本体内部,顶板在电控伸缩杆的控制下,在电池盒本体内部上下移动;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移动端在电池盒本体内部的移动距离大于等于电池盒本体内部的高度;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光感传感器的位置与光源的位置彼此相对固定,且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端与光源相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检测管,所述光感传感器和光源设置在检测管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管的两端封闭,且检测管封闭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导线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光感传感器和光源分别设置在检测管内的两端,且光感传感器通过导线经检测管对应一侧封闭端面上的通孔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以及所述光源通过导线经检测管对应一侧封闭端面上的通孔分别与所述电池盒本体内部的两个电极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管采用遮光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伸缩杆为微型电控伸缩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伸缩杆的电机为无刷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针对现有的电池盒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引入智能检测电控装置,通过光源和光感传感器的组合设计,使得控制模块参照计时模块的计时结果,智能控制电控断路器进行工作,实现周期控制光源由电池盒本体中的电池进行取电,使得所设计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在工作过程达到节能的目的,避免影响电池盒本体中电池针对所连接负载的正常供电;并且伴随着光感传感器针对光源亮度的检测,判断电池盒本体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针对电控伸缩杆实现更加稳定的智能控制,在电池没电无法继续为负载进行供电的情况下,及时控制顶板移动,将电池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包括电池盒本体(1),电池盒本体(1)内部与电池相对应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电极,电极经导线与外接负载相连接,电池盒本体(1)的上表面敞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2)、光源(8)、电控断路器(11)、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光感传感器(5)、电控伸缩杆(6)、计时模块(10)、电机驱动电路(12),电控断路器(11)经电机驱动电路(1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光感传感器(5)、计时模块(10)、电控断路器(11)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电机驱动电路(12)为电控伸缩杆(6)进行供电;光源(8)经过电控断路器(11)与电池盒本体(1)内部的电极相连进行取电;电池盒本体(1)的底部设置开孔(7),电控伸缩杆(6)的电机设置在电池盒本体(1)的下方,且位置固定,电控伸缩杆(6)的伸缩杆移动端穿过电池盒本体(1)的底部开孔(7)进入电池盒本体(1)内部;顶板(2)的尺寸与电池盒本体(1)底部的尺寸相适应,顶板(2)的下表面与电控伸缩杆(6)的伸缩杆移动端相连接,且顶板(2)与电池盒本体(1)底部相平行的位于电池盒本体(1)内部,顶板(2)在电控伸缩杆(6)的控制下,在电池盒本体(1)内部上下移动;电控伸缩杆(6)的伸缩杆移动端在电池盒本体(1)内部的移动距离大于等于电池盒本体(1)内部的高度;电机驱动电路(12)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6)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光感传感器(5)的位置与光源(8)的位置彼此相对固定,且光感传感器(5)的检测端与光源(8)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自主驱动式电池供电盒,包括电池盒本体(1),电池盒本体(1)内部与电池相对应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电极,电极经导线与外接负载相连接,电池盒本体(1)的上表面敞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2)、光源(8)、电控断路器(11)、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光感传感器(5)、电控伸缩杆(6)、计时模块(10)、电机驱动电路(12),电控断路器(11)经电机驱动电路(1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光感传感器(5)、计时模块(10)、电控断路器(11)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电机驱动电路(12)为电控伸缩杆(6)进行供电;光源(8)经过电控断路器(11)分别与电池盒本体(1)内部的两个电极相连进行取电;电池盒本体(1)的底部设置开孔(7),电控伸缩杆(6)的电机设置在电池盒本体(1)的下方,且位置固定,电控伸缩杆(6)的伸缩杆移动端穿过电池盒本体(1)的底部开孔(7)进入电池盒本体(1)内部;顶板(2)的尺寸与电池盒本体(1)底部的尺寸相适应,顶板(2)的下表面与电控伸缩杆(6)的伸缩杆移动端相连接,且顶板(2)与电池盒本体(1)底部相平行的位于电池盒本体(1)内部,顶板(2)在电控伸缩杆(6)的控制下,在电池盒本体(1)内部上下移动;电控伸缩杆(6)的伸缩杆移动端在电池盒本体(1)内部的移动距离大于等于电池盒本体(1)内部的高度;电机驱动电路(12)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建龙,李光明,王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博得立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