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折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840 阅读:9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塑料折叠箱,由下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的矩形敞口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沿均铰接于下底板上;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交接处设置作用有X轴向卡扣定位机构、Y轴向卡扣定位机构和解锁机构;所述X轴向卡扣定位机构由前后侧板上的挡边和弹性臂与左右侧板上的卡边配合构成;所述Y轴向卡扣定位机构由左右侧板上的卡扣与挡边上的卡孔对应配合构成;所述解锁机构由左右侧板上的滑槽、顶杆和复位弹性元件配合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坚固耐用,又可在空箱时方便地折叠起来,占用空间小,易于运输、存贮和搬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贮物周转箱,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式的注塑成型的贮物周转箱。
技术介绍
在商品的批发、零售过程中,需要使用周转箱,以便于商品的运输、周转、存放。在工业生产特别是流水线作业中,周转箱的使用频率更高,多用于存放半成品的机械、电子等产品。现有的周转箱从材料上分大致有纸板箱、木板箱、塑料中空板箱和硬塑料箱等等。纸板箱空箱时可折叠,但缺点是不可多次使用,成本高;木板箱因大量使用木材,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并且木箱也较重,搬运不方便;塑料中空板箱和硬塑料箱具有质轻、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等等优点,现已成为周转箱中的主导产品。塑料中空板箱自身重量非常轻,并且箱体可制成折叠式的,本申请人也曾对塑料中空板折叠箱体进行了研究,于2004年6月16日申请向中国专利局递交了申请号为200420028125.7,名称为《中空板折叠箱》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方案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中空板周转箱,这种箱体在空箱时可折叠,占用空间小,但是,因其中空板材料自身存在的承重性差、易损坏等缺陷,使该种周转箱只适于存放较轻小的物品,使用范围有限,并且损坏后无法修复,使用寿命短。因此,对于一些份量较重、体积大的产品就得用硬塑料周转箱来存放,但现有的硬塑料箱却大多为固定式结构,容积小,份量重,如啤酒箱,它们在空箱储存和运输中,占用空间大,以至仓储利用率低,运输成本较大。因此如何开发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可折叠式的注塑成型的塑料周转箱,成为本行业设计人员的研究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折叠箱,以克服现有塑料周转箱箱体固定的缺陷,使周转箱空箱可方便地折叠起来,占用空间小,易于运输、存贮和搬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折叠箱,由下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的矩形敞口箱体;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沿均铰接于下底板上;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交接处设置作用有X轴向卡扣定位机构、Y轴向卡扣定位机构和解锁机构;所述X轴向卡扣定位机构由挡边、弹性臂和卡边配合构成,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两端的端部各延伸设置挡边,并且各挡边对应交叠于相临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两端外部;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两端的本体上对应挡边设置有弹性臂,弹性臂的臂端向箱体内侧设有凸块,凸块一侧设有过渡斜面,凸块与挡边之间形成一空腔卡位;所述卡边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两端,并对应嵌入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的空腔卡位中,与空腔卡位配合锁定;所述Y轴向卡扣定位机构由卡扣与卡孔对应配合构成,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两端的挡边上设有卡孔或卡扣,对应该卡孔或卡扣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两端上相应设有卡扣或卡孔,卡扣嵌入卡孔中配合锁定;所述解锁机构由滑槽、顶杆和复位弹性元件配合构成;滑槽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滑槽内两端各设置有一顶杆,顶杆与滑槽滑动配合,两顶杆的头部各对应两端相临侧板上的凸块,与凸块配合,顶杆尾部为拨动端,并且,顶杆上作用有复位弹性元件,该复位弹性元件的弹力迫使顶杆头部远离对应的凸块。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为便于解锁操作,所述滑槽的中部设置有一限位凸起,滑槽中两顶杆的拨动端同向中部延伸过限位凸起,在拨动端端部设置拨板,两顶杆的拨板左右平行设置;这样操作时,一手从两侧按动两拨板,即可同时操纵两端的顶杆顶压凸块,以解锁。2、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弹性元件可以为弹簧,也可以是塑料或金属弹性片,采用塑料弹性片较佳,具体方案如下两弹性片设置在顶杆的两侧,对应弹性片,滑槽内两侧各设置有斜面,两弹性片与两斜面配合。3、上述方案中,为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向箱体内转90°成折叠状态时,箱体的上表面能齐平,成一板状,可在下底板的前、后、左、右边沿向上延伸设有延伸壁,其前、后侧延伸壁比左、右侧延伸壁高,前侧板和后侧板对应铰接于前、后侧延伸壁上,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应铰接于左、右侧延伸壁上。还可在上述方案中,具体加入以下设计a、为方便用户的使用,在箱体折叠时不用将定位缓冲件拿出,可在箱体中预设一可容纳定位缓冲件的空腔,具体如下设计左、右延伸壁的高度大于前、后侧板的厚度,以此在折叠状态下箱体内仍留有一可容纳定位缓冲件的空腔。b、对应前侧板和后侧板在前、后侧延伸壁上的铰接处,前、后侧延伸壁向上设有一段转动限位边;对应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左、右侧延伸壁上的铰接处,左、右侧延伸壁的也向上设有一段转动限位边;以上设计使前、后侧板和左、右侧板都只可向箱体内侧作90°翻转,不可向箱体外翻。4、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扣与卡孔的大小可设计得相互匹配,卡扣卡入卡孔中,卡孔的左、右边为Y轴向的限位边,上、下边为Z轴向的限位边,以此构成Z轴向的卡扣定位机构。5、上述方案中,为箱体展开工作状态时上放堆放时也具有定位结构,可在下底板的底部周向设有堆叠定位台阶,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边沿构成一上框架,该上框架与堆叠定位台阶配合,以此构成箱体展开工作状态上下堆叠时的定位结构。6、上述方案中,为方便用户放置标签卡,可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设置卡片夹,或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有卡片夹,或前、后、左、右侧板上均设置卡片夹;使用时将标签卡插在卡片夹上即可。7、上述方案中,所述X、Y、Z轴方向如附图1上坐标所示,X轴指箱体的横向,Y轴指箱体的纵向,Z轴指箱体的上下垂直方向。8、上述方案中,箱体大小可按需制作,一般生产一个系列大大小小的箱体,可按以下规律设计大箱体下底板的长度等于小箱体下底板宽度的两倍,大箱体下底板的宽度等于小箱体下底板的长度;这样两小箱体就可转90°并列套叠在一大箱体上,实现大小周转箱的组合堆叠。9、上述方案中,解锁机构可设置在左、右侧板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外表面,一般设置在外表面较佳,操作起来更方便;不管解锁机构在左、右侧板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顶杆的头部都正对凸块设置,顶杆头部应在卡边后方。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展开时,如附图1所示,前、后侧板2、3和左、右侧板4、5都呈垂直状态,前、后侧板2、3两端的挡边6将左、右侧板4、5的两端包住;左、右侧板4、5两端的卡边10卡入凸起8端面与挡边6间的空腔卡位16中,以此完成X轴向的卡扣定位机构;同时,左、右侧板4、5上的卡扣11卡入挡边6的卡孔12中,以此完成Y轴向以及Z轴向的卡扣定位机构;通过以上XYZ卡扣定位机构将各侧板牢牢连接在一起。需折叠时,如附图3、附图5,用户可以一手(按实心箭头方向)按动左侧板4上的两拨板21,使两端的顶杆17头部同时向外顶压凸块8,左侧板4上的定位卡扣解锁,左侧板4即可向箱体内侧翻转,同样可对右侧板5做相同的操作,使右侧板5也向箱体内侧翻转;然后,再向箱体内侧翻转前侧板2和后侧板3,折叠到位,此时如附图2所示。将箱体展开时,原理同上,操作顺序方向相反,需注意的一点是如附图3所示,左侧板4和右侧板5向上翻起时,其两端的卡边10会经过渡斜面9、凸块8顶部自动滑入卡位16中锁住;其它同上,不再赘述。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特殊的结构,折叠和展开操作方便,空箱折叠后箱体体积大大缩小,为使用、运输、存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节省了生产、运输和存储的成本;2、由于本技术采用了X、Y轴向两卡扣定位机构牢牢地连接了相临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折叠箱,由下底板[1]、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构成的矩形敞口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的下边沿均铰接于下底板[1]上;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的交接处设置作用有X轴向卡扣定位机构、Y轴向卡扣定位机构和解锁机构;    所述X轴向卡扣定位机构由挡边[6]、弹性臂[7]和卡边[10]配合构成,在前侧板[2]和后侧板[3]两端的端部各延伸设置挡边[6],并且各挡边[6]对应交叠于相临左侧板[4]和右侧板[5]的两端外部;所述前侧板[2]和后侧板[3]两端的本体上对应挡边[6]设置有弹性臂[7],弹性臂[7]的臂端向箱体内侧设有凸块[8],凸块[8]一侧设有过渡斜面[9],凸块[8]与挡边[6]之间形成一空腔卡位[16];所述卡边[10]设置在左侧板[4]和右侧板[5]的两端,并对应嵌入前侧板[2]和后侧板[3]上的空腔卡位[16]中,与空腔卡位[16]配合锁定;    所述Y轴向卡扣定位机构由卡扣[11]与卡孔[12]对应配合构成,所述前侧板[2]和后侧板[3]两端的挡边[6]上设有卡孔[12]或卡扣[11],对应该卡孔[12]或卡扣[11]在左侧板[4]和右侧板[5]两端上相应设有卡扣[11]或卡孔[12],卡扣[11]嵌入卡孔[12]中配合锁定;    所述解锁机构由滑槽[15]、顶杆[17]和复位弹性元件配合构成;滑槽[15]设置在左侧板[4]和右侧板[5]上,滑槽[15]内两端各设置有一顶杆[17],顶杆[17]与滑槽[15]滑动配合,两顶杆[17]的头部各对应两端相临侧板上的凸块[8],与凸块[8]配合,顶杆[17]尾部为拨动端,并且,顶杆[17]上作用有复位弹性元件,该复位弹性元件的弹力迫使顶杆[17]头部远离对应的凸块[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良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