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周转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00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包括一个底盘、两个相对的第一、第二长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短侧板,所述第一、第二长侧板的底端两侧设有销轴插入所述底盘对应支撑柱的孔内,所述短侧板的下端设有多个U型卸扣套入底盘上对应的多个盖板中,所述短侧板的上端两侧设有旋转搭扣和楔形销与所述第一、第二长侧板锁定,所述第二长侧板包括有门和门框,门的底梁为封闭截面型材,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向内凹入成V型,门框的底梁为上端凸成V型与所述门的底梁相互咬合的整体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折叠式周转箱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改进,既可满足使用需求,又解决了制造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可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具体地涉及一种四个侧面板可折叠平放于底板上的折叠式周转箱。
技术介绍
折叠式周转箱主要由四个侧面板联接在一个矩形底板上构成,当侧面板处于与底板垂直并相互联接的工作状态时,组成一个具有底板的货箱,用于存储和运输货物,当侧面板折叠平放于底板上时,提供一个便于运输的紧凑结构。一般该周转箱用金属如钢制成,各侧板由框架和面板组焊而成,框架由一定规格的型材组焊而成。为了提高该周转箱的寿命,通常采用镀锌等方式进行表面处理,如热浸锌。表面处理时,通常是框架先进行热浸锌,然后将面板(通常是带有金属涂层的薄板)焊接固定在框架之上,再用合适的油漆对焊接部位进行修补。现有的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如图1所示是其工作状态,包括一个底盘11,两个相对的第一长侧板12和第二长侧板13,两个相对的短侧板14。底盘11的四个角各设有固定不动的四个支撑柱112,底盘11的四边分别设有围板111并与支撑柱112相连。当解除上述第一长侧板12、第二长侧板13和两个短侧板14之间的约束后,四个侧板可以依次旋转近似水平的叠放在底盘11上,如图2所示。图3是图2中位置S2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第一长侧板12的底端两侧设有销轴121,销轴121与底盘11上的支撑柱112上开设的孔配合,使第一长侧板12限定在两支撑柱之间并可绕着销轴121的轴线转动。如图4所示,第二长侧板13由门131和门框132两部分组成,门131可以与门框132分离,也可以如图5所示通过锁具134和定位销133以及门和门框的底梁的限位固定成一个整体。门131的底梁137与门框132的底梁136之间通过V型槽限位方式相互咬合,这样门131就不会从门框132中脱出。如图6的截面图所示,门131的底梁137采用V型角钢,门131的两个侧边梁和中间的竖梁下端加工成V型槽的结构,与V型底梁137配合;门框132的底梁136采用分体结构的角铁1361和异形梁1362通过位置138处的焊缝焊接而成,构成上端凸出的V型件套入门131的底梁137的V型槽内,使两个底梁套装在一起。此外,门框132的底端两侧也分别设有销轴,该销轴插入底盘11上对应支撑柱112开设的孔内,使第二长侧板13被限定在对应的两支撑柱之间,并可以绕着该销轴的轴线旋转。如图7所示,短侧板14的下端通过多个U型环141与围板111上对应的多个盖板113配合来定位。先将多个U型环141的两臂焊接固定在短侧板14的底梁内侧面上,U型环141的下端伸出底梁的下端面。热镀锌处理后将短侧板14的U型环141放于盖板113和围板111之间,并将盖板113焊在围板111上,U型环141套在盖板113内。这样短侧板14的下端便可通过U型环141定位在围板111上并可绕盖板113转动。如图8所示,短侧板14的上端两侧设有突出的楔形销143,当短侧板竖起时,楔形销143由内向外插入两长侧板上端相应位置的销孔内,从而阻止短侧板14的向外转动;短侧板14的上端两侧还设有一可以转动的搭扣142和将搭扣142与短侧板14连接的销轴144,当短侧板14竖起时,旋转搭扣142可以绕销轴144从位置142b处旋转至位置142a处,搭在两长侧板上端相应配合处,阻止短侧板14向内侧倒落。这样,如图1所示,当第一长侧板12、第二长侧板13以及两个短侧板14处于竖起位置时,通过相互配合的锁紧和限位装置,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和刚性的容器。但是,现有的这种可折叠周转箱却存在许多弊端第二长侧板门131上的底梁137采用V型角钢,使得门131上各竖梁底端必须加工成V型,门框132的底梁136采用分体结构的两个部件焊接而成,这种结构加工量大,制作成本高;此外,短侧板14的下端采用焊接固定的U型环141套装在盖板113内的连接方式,使短侧板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不方便,维护成本也高。因而上述的折叠式周转箱制作难度大,安装和拆卸困难,维修不便,成本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易制造、使用方便的折叠式周转箱。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包括一个底盘、两个相对的第一长侧板、第二长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短侧板,所述底盘四角上分别设有固定的支撑柱,四边分别设有围板并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所述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通过底端两侧分别设置的销轴卡入所述底盘对应支撑柱的孔内并可绕所述销轴转动,所述短侧板的下端设有多个U型卸扣套入所述围板上对应的多个盖板中,所述短侧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旋转搭扣和楔形销与所述第一、第二长侧板锁定,所述第二长侧板包括有通过上端的锁具和下端的V型槽锁定的门和门框,其中,所述门的底梁为封闭截面型材,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向内凹入成V型,所述门框的底梁为上端凸成V型与所述门的底梁相互咬合的整体梁。其中,所述短侧板的底梁上焊装有多个U型卸扣,所述U型卸扣的两臂上分别设有单面或双面螺纹孔,通过螺纹销轴套装在所述围板上焊装的多个盖板中。其中,所述第一、第二长侧板和短侧板均由框架和面板组焊而成,所述面板边缘180°翻边形成重叠部分平铺在所述框架的侧面。其中,所述短侧板的侧边梁和底梁为Z型截面梁,所述短侧板的顶梁和竖梁由同一规格的封闭截面型材制成。其中,所述第一、第二长侧板的支撑梁为开口截面梁,可以是C型截面梁,也可以是Ω型截面梁。其中,所述短侧板上端两侧的旋转搭扣通过平头铆钉连接在所述短侧板上并可绕所述平头铆钉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现有折叠式周转箱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改进,第二长侧板门采用封闭截面型材制成的底梁,门框采用整体结构底梁,通过V型槽套装限位,既可满足使用需求,又解决了制造加工难度大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短侧板底端通过U型卸扣和螺纹销轴套装在底盘的盖板内,可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此外,本技术对各侧板的框架和面板型材截面进行改进,大幅度提高了梁的强度、刚性和受压稳定性,明显减小焊接和热镀锌变形,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折叠式周转箱的工作状态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折叠式周转箱折叠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折叠式周转箱中位置S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折叠式周转箱的第二长侧板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长侧板的组合结构图;图6是图4所示的第二长侧板的底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折叠式周转箱短侧板底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的折叠式周转箱中位置S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折叠式周转箱的工作状态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折叠式周转箱的第二长侧板的底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的折叠式周转箱中位置S3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U型卸扣的截面示意图;图13A是本技术折叠式周转箱中短侧板的主视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短侧板位置J-J处的截面示意图;图13C是图13B中位置S4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A是本技术折叠式周转箱中长侧板的主视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长侧板位置G-G处的截面示意图;图14C是图14B中位置S5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长侧板支撑梁的截面局部放大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包括一个底盘、两个相对的第一长侧板、第二长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短侧板,所述底盘四角上分别设有固定的支撑柱,四边分别设有围板并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所述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通过底端两侧分别设置的销轴卡入所述底盘对应支撑柱的孔内并可绕所述销轴转动,所述短侧板的下端设有多个U型卸扣套入所述围板上对应的多个盖板中,所述短侧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旋转搭扣和楔形销与所述第一、第二长侧板锁定,所述第二长侧板包括有通过上端的锁具和下端的V型槽锁定的门和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的底梁为封闭截面型材,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向内凹入成V型,所述门框的底梁为上端凸成V型与所述门的底梁相互咬合的整体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生张光辉万里新王文博姚通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