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光焕专利>正文

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107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该结构主要包含两支撑杆、两顶杆及一盒状的罩体,其中,该两支撑杆设为U状,使其呈交叉的枢接,该两顶杆呈ㄇ状,其垂直段设有套筒,该罩体则于其中两顶缘设有套置部,于该套置部外缘设以黏扣件,于两顶杆的套筒置入弹簧,使支撑杆穿设于该套筒,再将两顶杆的水平段穿套于该罩体的套置部,使罩体由支撑杆及顶杆的撑张以构成一置物箱,且于支撑杆及顶杆向内压合时,得以因弹簧的作用使支撑杆向顶杆收缩,进而将置物箱予以扁压,以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尤指一种于不使用时,得 以将其扁压,以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的置物箱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置物箱的结构,通常设为固定式,使得置物箱无论于使用或不 使用时,皆占据相当的空间,因此,有些业者设计出可折叠或折合的组合 式置物箱,虽可改善传统固定式置物箱占据空间的困扰,但已知可折合式 置物箱的组装、拆卸相当麻烦且耗工费时,对于非专业的一般消费者实无 法轻易了解施工,殊不理想。于是,本申请人有鉴于此,乃秉持从事该项 业务多年经验,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改良,以使置物箱于简单的操 作程序将其扁压,以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 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使置物箱于不 使用时,得以经简单的操作将其扁压,以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提高置 物箱的实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包含 两支撑杆,分别设为U状,其于适当位置呈交叉的枢接,构成活动状; 两顶杆,呈n状,其垂直段连接于一长状的套筒; 一罩体,呈盒状,于其中两顶缘分别设有以车缝所形成的套置部,并于该套置部的外缘设以黏扣件;两弹簧,置入于两顶杆的套筒;该两顶杆的水平段分别穿套于该罩体的套置部,两支撑杆分别穿设于 对应的顶杆的套筒。该顶杆的水平段设为两截,于其中一截的端部设有较大径的套筒,两 水平段分别由罩体套置部两端套入,由所述较大径的套筒衔接固定,以利 于组装作业。该罩体为布料材质或其它具柔软度的材料。由上所述,本技术的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使罩体由支撑杆及顶 杆的撑张以构成一置物箱,且于支撑杆及顶杆向内压合时,得以因弹簧的 作用使支撑杆向顶杆的套筒收缩,进而将置物箱予以扁压,以利于搬运、 携带或收藏。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的结构图。图3:本技术的支撑杆及顶杆立体分解图。图4:本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图。图5:本技术的收折实施例图一。图6:本技术的收折实施例图二。附图标号1 支撑杆 3 罩体2 顶杆 31 套置部21 水平段 32 黏扣件22 套筒 4 弹簧23 垂直段 5 底板24 套筒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图2,并配合图3,本技术的可折合式置物箱结 构,主要包含两支撑杆l、两顶杆2及一盒状的罩体3,其中,该两支撑杆 1分别设为U状,使其于适当位置呈交叉的枢接成活动状;该两顶杆2呈n状,其水平段21设为向上的微仰且设为两截,于其中 一截的端部设有较大径的套筒22,其垂直段23则连接于一长状的套筒24;该罩体3呈盒状,为布料材质或其它具柔软度的材料所制成,于其中 两顶缘分别设有以车缝所形成的套置部31,并于该套置部31的外缘设以黏 扣件32(两側对称,其中一侧的教扣件图中未示);两弹簧4,置入于两顶杆2的套筒24;由前述构件的组合,该两顶杆的水平段21分別穿套于该罩体3的套置 部31,使罩体3由支撑杆1及顶杆2的撑张以构成一置物箱,且于支撑杆 1及顶杆2向内压合时,得以因弹簧4的作用使支撑杆1向顶杆2的套筒 24收缩,进而将置物箱予以扁压,以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前述本技术的置物箱,于本实施例中,其施工方式是先将罩体3 的套置部31车缝完成后,将顶杆2的两水平段21分别由罩体3的套置部 31两端分别套入后,再由套筒22与另一水平段21衔接固定,使组装作业 更为方便、快捷。请参阅图4,并配合图1、图3,本技术于使用时,是使罩体3由 支撑杆1及顶杆2的撑张以构成一置物箱,于撑张过程中,由于该顶杆2 的套筒24内设有弹簧4,由该弹簧4的张力使支撑杆l及顶杆2得以向外 伸展,进而将罩体3撑开为一箱体,于箱体的内底缘置以一底板5,以供置;故不同的物品。请同时参阅图5、图6,并配合图1、图3,本技术于不使用时, 将该等支撑杆1及顶杆2向内压合,于内压时该弹簧4于顶杆2的套筒24 内收缩,使之作用使支撑杆1向顶杆2的套筒24收缩,支撑杆1向套筒24 内滑入,进而将罩体3予以扁压,使扁状的置物箱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 而不会占据过多的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以交叉的支撑杆及所衔接的顶杆,配合盒状的 罩体,以构成置物箱,使置物箱于不使用时,得以将其扁压,以利于搬运、 携带或收藏,为一实用的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含两支撑杆,分别设为U状,其于适当位置呈交叉的枢接,构成活动状;两顶杆,呈ㄇ状,其垂直段连接于一长状的套筒;一罩体,呈盒状,于其中两顶缘分别设有以车缝所形成的套置部,并于该套置部的外缘设以黏扣件;两弹簧,置入于两顶杆的套筒;该两顶杆的水平段分别穿套于该罩体的套置部,两支撑杆分别穿设于对应的顶杆的套筒。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杆的 水平段设为两截,于其中一截的端部设有较大径的套筒,两水平段分别由 罩体套置部两端套入,由所述较大径的套筒衔接固定。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体为 具柔软度的材料。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体为 布料材质。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该结构主要包含两支撑杆、两顶杆及一盒状的罩体,其中,该两支撑杆设为U状,使其呈交叉的枢接,该两顶杆呈ㄇ状,其垂直段设有套筒,该罩体则于其中两顶缘设有套置部,于该套置部外缘设以黏扣件,于两顶杆的套筒置入弹簧,使支撑杆穿设于该套筒,再将两顶杆的水平段穿套于该罩体的套置部,使罩体由支撑杆及顶杆的撑张以构成一置物箱,且于支撑杆及顶杆向内压合时,得以因弹簧的作用使支撑杆向顶杆收缩,进而将置物箱予以扁压,以利于搬运、携带或收藏。文档编号B65D6/16GK201010104SQ200620164680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傅光焕 申请人:傅光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合式置物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含:    两支撑杆,分别设为U状,其于适当位置呈交叉的枢接,构成活动状;    两顶杆,呈ㄇ状,其垂直段连接于一长状的套筒;    一罩体,呈盒状,于其中两顶缘分别设有以车缝所形成的套置部,并于该套置部的外缘设以黏扣件;    两弹簧,置入于两顶杆的套筒;    该两顶杆的水平段分别穿套于该罩体的套置部,两支撑杆分别穿设于对应的顶杆的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光焕
申请(专利权)人:傅光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