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587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包括截面为圆形的本体,本体外缘周向均布三个方形的凸柱,凸柱两侧中间处对称设有向内倾斜的方形的护边,本体外壁周向均布三个截面为V字形的凹槽,凹槽内壁设有反光层,凹槽的开口正对对应的两个凸柱上的相邻两个护边之间的间隙,凹槽的开口长度B大于两个凸柱上的相邻两个护边之间的间隙长度A,凸柱的高度为本体的直径的1/3~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闪亮化学纤维使织物具有特异的金属光泽,具有闪光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纤维领域,尤其是一种闪亮化学纤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化学纤维主要采用涤纶长丝作为原料,而化学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或者类似圆形,这些截面的化学纤维都不具有闪光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闪亮化学纤维,使织物具有特异的金属光泽,具有闪光效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包括截面为圆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外缘周向均布三个方形的凸柱,所述凸柱两侧中间处对称设有向内倾斜的方形的护边,所述本体外壁周向均布三个截面为V字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设有反光层,凹槽的开口正对对应的两个凸柱上的相邻两个护边之间的间隙,凹槽的开口长度B大于两个凸柱上的相邻两个护边之间的间隙长度A,所述凸柱的高度为本体的直径的1/3?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凸柱两侧和护边外侧形成反射面,保证了良好的光线反射效果,使织物具有特异的金属光泽,具有闪光效应,凹槽内反光层的设置,具有反射率高、反射亮光度强和视觉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本体1、凸柱2、护边3、凹槽4、反光层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包括截面为圆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I外缘周向均布三个方形的凸柱2,即三个凸柱2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凸柱2的高度为本体I的直径的1/3?1/2,凸柱2两侧形成反射面,保证了良好的光线反射效果,增强了本技术的色泽。所述凸柱2两侧中间处对称设有向内倾斜的方形的护边3,护边3外侧形成反射面,使光产生折射与分光,保证了良好的光线反射效果,使织物具有特异的金属光泽,具有闪光效应。 所述本体I外壁周向均布三个截面为V字形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壁设有反光层5,凹槽4的开口正对对应的两个凸柱2上的相邻两个护边3之间的间隙,凹槽4的开口长度B大于两个凸柱2上的相邻两个护边3之间的间隙长度A,反光层5是由若干反光颗粒构成的结构层,反光颗粒是由硫酸钡晶体粉末制成,在加工过程中,在进行聚合酯化前均匀添加硫酸钡晶体粉末,使硫酸钡晶体粉末均匀分布在凹槽4内壁上构成一反光的结构层(即反光层5),反光层5具有反射率高、反射亮光度强和视觉效果好等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本体(I),所述本体(I)外缘周向均布三个方形的凸柱(2),所述凸柱(2)两侧中间处对称设有向内倾斜的方形的护边(3),所述本体(I)外壁周向均布三个截面为V字形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壁设有反光层(5),凹槽(4)的开口正对对应的两个凸柱(2)上的相邻两个护边(3)之间的间隙,凹槽⑷的开口长度B大于两个凸柱⑵上的相邻两个护边(3)之间的间隙长度A,所述凸柱(2)的高度为本体⑴的直径的1/3?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包括截面为圆形的本体,本体外缘周向均布三个方形的凸柱,凸柱两侧中间处对称设有向内倾斜的方形的护边,本体外壁周向均布三个截面为V字形的凹槽,凹槽内壁设有反光层,凹槽的开口正对对应的两个凸柱上的相邻两个护边之间的间隙,凹槽的开口长度B大于两个凸柱上的相邻两个护边之间的间隙长度A,凸柱的高度为本体的直径的1/3~1/2。本技术的闪亮化学纤维使织物具有特异的金属光泽,具有闪光效应。【IPC分类】D01D5/253【公开号】CN204898145【申请号】CN201520664579【专利技术人】沈巍 【申请人】绍兴文理学院【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亮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外缘周向均布三个方形的凸柱(2),所述凸柱(2)两侧中间处对称设有向内倾斜的方形的护边(3),所述本体(1)外壁周向均布三个截面为V字形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壁设有反光层(5),凹槽(4)的开口正对对应的两个凸柱(2)上的相邻两个护边(3)之间的间隙,凹槽(4)的开口长度B大于两个凸柱(2)上的相邻两个护边(3)之间的间隙长度A,所述凸柱(2)的高度为本体(1)的直径的1/3~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