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室内湿温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0557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23:59
室内湿温调节系统,涉及室内湿温调节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室内部分上部为初级水箱,初级水箱下部连接室内机,室内机下部连接蒸发水箱,蒸发水箱下部连接次级水箱;风道为蜗壳状,流风筒在蜗壳状风道内,流风筒为圆柱形,水蒸发组件位于风道处,水蒸发组件与流风筒的圆柱筒的两个底面平行;蒸发水箱底部连接有蒸发水箱排水管,蒸发水箱排水管上装有电磁阀A;次级水箱内装有供水泵,供水泵连接上行联络管,上行联络管管出口在初级水箱上部。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在制冷、制热的同时具有可加湿作用;可全天候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湿温调节系统,涉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干燥的空气会使得人体呼吸系统除灭细菌能力降低,造成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呼吸道方面的病疾。干燥的空气会使皮肤粗糙,这也就是干燥的戈壁人皮肤粗糙的主要原因。此外干燥的空气易产生静电,也使人感觉不适。为增加湿度商家通常是用加湿器来解决,但超声波加湿器的制作成本高,湿气在无流动风力助力下扩散慢,加湿效果并不理想。现有技术的CN104566631A—种带加湿器的空调“加湿器内安装有多个电热丝。所述加湿器的电热丝和空调主体内部的温度控制电路相连……并且可根据需求将水加热,使加湿器喷出来的水雾温度适宜,冬天不会冰凉刺激。”虽然可解决空调加湿的问题,但由于加湿是靠电热丝加热,空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加热,给干燥的环境加湿也不仅仅在冬季需要,有许多情况下夏季也需要加温,因此,以安装电热丝加湿就不适用于夏季制冷的要求了。CN201421141Y专利,特征是“在进风口内侧、风机部件前侧设有加湿装置,外部空气在风机部件作用下,由进风口进入电器内部,经加湿装置、排风道,然后从出风口排出”由于加湿装置在进风口一侧,当空调用于制热时加湿,加湿尚好,但空调用于制冷时,加湿器装置处于进风口,那么湿气要穿室内热交换器(即蒸发器)排出,则湿气会在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上结霜,不仅加湿作用大大降低,由于结霜后室内热交换器的换热效果也大大下降,造成空调运行制冷量不足。“CN103438505A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空调及空调加湿方法”其特征是“在流风轮叶片上安装的毛刷,”这将流风轮的空气动力学外形破坏,并且空气流动阻力增加,因此降低了空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设计一种可加湿的温度空气调节器;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空气调节器在制热时可加湿,在制冷时加湿制冷量不降低的加湿空气调节器;本申请的目的之三是综合利用空调室外机的冷凝水;本申请的目的之四,由于补充进水量有限,时时观察很麻烦,所以本申请的目的之四是自动控制水箱补充水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包括:流风筒1、空调外壳2、蜗壳3、水蒸发组件4、蒸发水箱5、蜗舌6、室内机7、风道8、水平导风条组件9、电磁阀C10、连接管11、电源线12、室外机冷凝水管13、室外机14、初级水箱20、上行联络管21、供水栗22、次级水箱23、电磁阀A24、下行联络管25、电磁阀B26、次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1、次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2、蒸发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3、蒸发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4、初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5、初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6,其特征在于:室内湿温调节系统为分体式的散湿空调;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室内部分上部为初级水箱20,初级水箱20下部连接室内机7,室内机7下部连接蒸发水箱5,蒸发水箱5下部连接次级水箱23 ;流风筒1、蜗壳3、蜗舌6、风道8、水平导风条组件9在室内机7内;风道8为蜗壳状,流风筒I在蜗壳状风道8内,流风筒I为圆柱形;(现有技术,分体式空调的通用结构)水蒸发组件4包含:支撑片4-1、吸水材料套4-2、吸水材料浸水基4_3,蒸发水箱5包含:蒸发水箱排水管5-1、冷凝水进口 5-2,水平导风条组件9包含:水平导风条9-1、转轴9-2、支架9_3,水蒸发组件4为薄片状,水蒸发组件4中央是支撑片4-1,吸水材料套4-2套装在支撑片4-1上,吸水材料套4-2下部连接吸水材料浸水基4-3 ;吸水材料浸水基4-3在蒸发水箱5中;(便于吸水)水蒸发组件4位于风道8处,水蒸发组件4与流风筒I的圆柱筒的两个底面平行;(也即与气流的方向平行,从而减小出风的阻力而又能有足够的蒸发面积);水平导风条9-1连接支架9-3,支架9-3连接转轴9_2 (水平导风条组件9为现有技术,可参见现有技术的空调,此处不再赘述);蒸发水箱5底部连接有蒸发水箱排水管5-1,蒸发水箱排水管5-1上装有电磁阀A24 ;(如果室内湿度高不再需要加湿时,蒸发水箱5可通过电磁阀A24排入次级水箱23中存储备用,)蒸发水箱排水管5-1下部在次级水箱23内;次级水箱23内装有供水栗22,供水栗22连接上行联络管21,上行联络管21管出口在初级水箱20上部;(可使次级水箱23中的水通过供水栗打入初级水箱20中)次级水箱23上部内壁装有次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2,次级水箱23下部内壁装有次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1,(次级水箱23中的水可以通过供水栗22上扬入初级水箱20中备用初级水箱20上部)初级水箱20底部连接下行联络管25,下行联络管25末端装有电磁阀B26,初级水箱20上部内壁装有初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6,初级水箱20下部内壁装有初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5,电磁阀B26末端在蒸发水箱5内;(需要加湿时,而从室外机14来的冷凝水不足时,电磁阀B26开启初级水箱20中的水通过下行联络管25进入蒸发水箱5中)蒸发水箱5顶部连接有冷凝水进口 5-2,冷凝水进口 5-2连接室外机14 ;(充分利用室内机的冷凝水加湿)蒸发水箱5上部内壁装有蒸发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4,蒸发水箱5下部内壁装有蒸发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3 ;室外机冷凝水管13连接室外机14。2、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5-5为塑料水箱(质量轻便于悬挂)。3、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6位于初级水箱20总高的4/5处,初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5位于初级水箱20总高的1/5处。4、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1位于次级水箱23总高的1/5处,次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2位于次级水箱23总高的4/5处。5、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水箱下液位传感器33位于蒸发水箱5总高的1/5处,蒸发水箱上液位传感器34位于蒸发水箱5总高的4/5处。6、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材料套4-2为酚醛发泡塑料材料。7、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材料套4-2为柔性中空纤维材料。8、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水箱20侧壁装有电磁阀C10。(如果冷凝水不足时可用于补充加水)9、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A24和电磁阀B26均为电磁阀。10、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外机14安装位置高于室内挂机。有益效果1、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在制冷、制热的同时具有可加湿作用;2、由于水蒸发组件4为薄片状,水蒸发组件4中央是支撑片4-1,吸水材料套4_2套装在支撑片4-1上,吸水材料套4-2下部连接吸水材料浸水基4-3 ;水蒸发组件4位于风道8处,水蒸发组件4与流风筒I的圆柱筒的两个底面平行,也即与气流的方向平行,从而减小出风的阻力而又能有足够的蒸发面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包括:流风筒、空调外壳、蜗壳、水蒸发组件、蒸发水箱、蜗舌、室内机、风道、水平导风条组件、电磁阀C、连接管、电源线、室外机冷凝水管、室外机、初级水箱、上行联络管、供水泵、次级水箱、电磁阀A、下行联络管、电磁阀B、次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次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蒸发水箱下液位传感器、蒸发水箱上液位传感器、初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初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室内湿温调节系统为分体式的散湿空调;室内湿温调节系统室内部分上部为初级水箱,初级水箱下部连接室内机,室内机下部连接蒸发水箱,蒸发水箱下部连接次级水箱;流风筒、蜗壳、蜗舌、风道、水平导风条组件在室内机内;风道为蜗壳状,流风筒在蜗壳状风道内,流风筒为圆柱形;水蒸发组件包含:支撑片、吸水材料套、吸水材料浸水基,蒸发水箱包含:蒸发水箱排水管、冷凝水进口,水平导风条组件包含:水平导风条、转轴、支架,水蒸发组件为薄片状,水蒸发组件中央是支撑片,吸水材料套套装在支撑片上,吸水材料套下部连接吸水材料浸水基;吸水材料浸水基在蒸发水箱中;水蒸发组件位于风道处,水蒸发组件与流风筒的圆柱筒的两个底面平行;水平导风条连接支架,支架连接转轴;蒸发水箱底部连接有蒸发水箱排水管,蒸发水箱排水管上装有电磁阀A;蒸发水箱排水管下部在次级水箱内;次级水箱内装有供水泵,供水泵连接上行联络管,上行联络管管出口在初级水箱上部;次级水箱上部内壁装有次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次级水箱下部内壁装有次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初级水箱底部连接下行联络管,下行联络管末端装有电磁阀B,初级水箱上部内壁装有初级水箱上液位传感器,初级水箱下部内壁装有初级水箱下液位传感器,电磁阀B末端在蒸发水箱内;蒸发水箱顶部连接有冷凝水进口,冷凝水进口连接室外机;蒸发水箱上部内壁装有蒸发水箱上液位传感器,蒸发水箱下部内壁装有蒸发水箱下液位传感器;室外机冷凝水管连接室外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晶戚玉华张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