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194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所述第一夹紧臂的一端设有第一吊取点,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紧臂上靠近所述第一吊取点的一端设有第二吊取点,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管状零部件的容置空间。该吊装夹具,利用管状零部件自身的重量产生夹紧力,实现了方便且稳定地抓取吊运管状工件,并且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
技术介绍
由于管状的零部件(如排气管、传动轴等)表面为圆弧形,在抓取过程中与吊具接触面小,容易产生滑动、旋转,因此多采用多点吊挂或依靠外力进行夹持的方式进行吊起输送。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多点吊挂吊具的示意图。该吊具顶端具有起吊孔1',底端具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挂钩2',管件放置于所述挂钩2'中后起吊。该吊具虽然可以抓取起吊管件,但工件仍然可能沿径向或轴向发生位移及旋转。在吊取及工件安装过程中工件的不确定性运动将会影响工件定位的准确性,甚至会发生掉落的危险。参考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外力夹紧式吊具。该夹紧式吊具通过气缸3'通过连杆机构4'运动,并带动夹紧爪5'夹紧管件,实现对管件的平稳抓取及吊装。该夹紧式吊具保证了抓取过程中工件的稳定和准确定位,但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成本高且需外接气源不利于长距离吊运。另外,此方案中的结构重量大且需要操控夹紧开关,不便于操作;夹紧爪产生的夹紧力大小也不易确定,太大会损坏工件,而太小又容易滑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改进现有的吊装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结构简单,夹紧过程平稳可靠,便于操作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所述第一夹紧臂的一端设有第一吊取点,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紧臂靠上近所述第一吊取点的一端设有第二吊取点,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管状零部件的容置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弧形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弧长。优选地,所述第一吊取点和/或所述第二吊取点为开设在对应的夹紧臂上的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吊取点和/或所述第二吊取点为固定在对应的夹紧臂上的吊环。优选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臂和所述第二夹紧臂在铰接轴的两侧分别形成三角形的夹持端和倒梯形的吊取端;所述夹持端是以所述容置空间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吊取端为等腰梯形。优选地,所述等腰梯形的其中一底边重叠在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且两底边的中心点重合,所述铰接轴设于所述中心点处。优选地,所述等腰梯形远离所述铰接轴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臂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紧臂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臂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紧臂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利用管状零部件自身的重量产生夹紧力,实现了方便且稳定地抓取吊运管状工件,并且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吊装夹具,代替了多点吊挂的方式,降低了工件在抓取过程中掉落的风险,这样就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操作简单也节约了人力成本,相对于靠汽缸、电机等提供夹紧力的方案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点吊挂吊具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外力夹紧式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夹紧状态的主视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吊孔,2'-挂钩,3'-气缸,4'-连杆机构,5'-夹紧爪;1-第一夹紧臂,2-第二夹紧臂,3-第一吊取点,4-第一夹持部,5-第二吊取点,6-第二夹持部,7-容置空间;A-吊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考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夹紧臂1和第二夹紧臂2;所述第一夹紧臂1的一端设有第一吊取点3,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4,所述第二夹紧臂2上靠近所述第一吊取点3的一端设有第二吊取点5,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6;所述第一夹持部4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形成管状零部件的容置空间7。将管件置于上所述容置空间7中,采用吊具起吊时,由于管件重力的作用,所述第一夹紧臂1和所述第二夹紧臂2发生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4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相互作用夹紧,实现自锁,确保管件在所述容置空间7中不会发生径向或轴向的移动。下面通过受力分析解释上述吊装夹具在管件重力作用下的自锁功能。假设管件重力为G,每根吊绳A的拉力为F,吊绳A延伸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为α,则F=G/2·cosα,那么拉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所述第一夹持部4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l=(G/2·cosα)·sinα,即Fl=1/2·G·tanα。由上述分析可知,所述第一夹持部4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管件的重力呈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管件重量越大,两个夹持部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自锁效果越好,从而保证了该吊装夹具夹持的可靠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6均优选为弧形板,形成圆筒装的容置空间结构,以适应圆柱或圆锥状管件的夹取。针对圆柱或圆锥状管件,所述第一夹持部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6也可设置为设有弧形槽的矩形板结构,增加夹持部的厚度,以提高夹持部的强度。可以理解地,也可根据夹取的管件的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6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4的弧长优选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6的弧长,所述第一夹持部4作为吊挂主臂,可有效承载工件重量,所述第二夹持部6作为夹紧辅臂,主要用来提供夹紧力,从而进一步保证使工件不会产生径向位移、轴向转动或掉落。优选地,所述第一吊取点3和/或所述第二吊取点5为开设在对应的夹紧臂上的通孔。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吊取点3和/或所述第二吊取点5也可为固定在对应的夹紧臂上的吊环,所述吊环优选与对应的夹紧臂一体成型,以提高强度。参考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夹具,所述第一夹紧臂1和所述第二夹紧臂2为对称的弯折板结构。在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臂1和所述第二夹紧臂2在铰接轴的两侧分别形成三角形的夹持端和倒梯形的吊取端;所述夹持端是以所述容置空间7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吊取端为等腰梯形。优选地,所述等腰梯形的其中一底边重叠在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且两底边的中心点重合,所述铰接轴设于所述中心点处,保证吊装夹具结构紧凑,工作时夹具受力均衡,利于提高夹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等腰梯形远离所述铰接轴的底边长度优选小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在保证所述吊取端的强度和紧凑性的同时,还可获得较大的锁紧力,提高锁紧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臂1与所述第一夹持部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紧臂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提高吊装夹具的整体强度,防止连接处断裂。在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夹紧臂1与所述第一夹持部4以及所述第二夹紧臂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也可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例如卡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夹紧臂(1)和第二夹紧臂(2);所述第一夹紧臂(1)的一端设有第一吊取点(3),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4),所述第二夹紧臂(2)上靠近所述第一吊取点(3)的一端设有第二吊取点(5),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6);所述第一夹持部(4)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形成管状零部件的容置空间(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夹紧臂(1)和第二夹紧臂(2);所述第一夹紧臂(1)的一端设有第一吊取点(3),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4),所述第二夹紧臂(2)上靠近所述第一吊取点(3)的一端设有第二吊取点(5),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6);所述第一夹持部(4)与所述第二夹持部(6)形成管状零部件的容置空间(7);所述第一夹持部(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6)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夹持部(4)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6)的弧长;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臂(1)和所述第二夹紧臂(2)在铰接轴的两侧分别形成三角形的夹持端和倒梯形的吊取端;所述夹持端是以所述容置空间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吊取端为等腰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取点(3)和/或所述第二吊取点(5)为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远陈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