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波专利>正文

互锁紧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98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互锁紧固器,涉及一种捆绑紧固器材。现有的长大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动、拆解困难和浪费的弊端。互锁紧固器包括可调锁紧件1、紧固件2、不可调锁紧件3和将三者进行连接的紧固线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各部分受力不同,所以不会发生被捆绑物品拱起或散落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单独手腕力量所不能达到的紧固程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以多次的重复使用,避免了材料浪费,减少了运输成本。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互锁紧固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制造成本低,并且使用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因此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捆绑紧固器材,特别是一种对长大件货物在装载运输时使用的捆绑紧固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运输行业中,特别是铁路运输,对长大件货物的固定多只采用普通的捆绑方式;比如对于木材的运输,通常会在火车箱内竖立若干根直杆,将捆绑绳绕过车厢内的木材后将两端固定在直杆上。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由于是通过简单手腕力量进行捆绑,所以对货物的紧固力不大,经常发生松动的现象,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同时,由于每节车厢需要在车体两侧竖立多根直杆,所以就需要分别在每两根直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固定之后的各组直杆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由于车体在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摇晃,所以一旦有一组绑绳发生松动,则被捆绑物体即会发生非常大的摇晃,从而带动具他绑绳发生松动,进一步影响到整个车厢的捆绑质量。同时,简单的用绳索进行捆绑,为了尽量不使绑绳发生松动,所以人们都会尽可能将绳索打成死结,以确保行车安全;但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当货物运输到达目的的需要拆解时,解开绑绳又是非常大的困难,所以人们就会选择将绳索割断,这就存在着增加运输成本的弊端,并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木材、电柱基桩等长大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影响行车安全、现有捆绑方法存在着拆解困难和一定程度浪费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方便捆绑和方便拆解,而且可以将相邻两组绑绳进行联接固定使其互锁从而增加牢固程度的互锁紧固器。一种互锁紧固器,它包括可调锁紧件1、紧固件2、不可调锁紧件3和将三者进行连接的紧固线4,所述可调锁紧件1是由扇形套1-1和扇形块1-2组成,所述扇形套1-1上设有容纳扇形块1-2的扇形通槽1-3,在所述扇形套1-1上还设有与扇形通槽1-3并列的通孔1-4;所述紧固件2是由紧固体、楔形块2-1和绞杆2-2组成,所述紧固体为中空结构,在紧固体上设有与楔形块2-1配合的、里大外小的楔形通孔2-3;所述紧固体上还设有供绞杆2-2通过的孔2-4;所述不可调锁紧件3是由卡环3-1将紧固线4固定成一紧固套而形成。本技术所述互锁紧固器在结构上分成三部分,三部分结构将一根紧固绳分成单独受力的腰绳和与被捆绑物品相互作用的捆绑绳。由于各部分受力不同,所以不会发生被捆绑物品拱起或散落的情况,增加了捆绑质量。由于本技术在结构上包括起到杠杆作用的紧固件,所以实现了单独手腕力量所不能达到的紧固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本技术通过连接管将一节车厢内的各紧固组进行了连接,这样,即使行车过程中有一组绑绳稍有松动,则与其相邻的紧固组绑绳即会绷紧,从而使相邻两组紧固体互锁,避免了绑绳松动的可能,提高了捆绑质量,增加了行车安全系数。另外,由于紧固器各部分之间机械连接,所以容易拆解,行车到达目的的时不需要将绳索剪断即可方便拆下,所述紧固器可以多次的重复使用,避免了材料浪费,减少了运输成本。总之,本技术所述互锁紧固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制造成本低,并且使用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因此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紧固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紧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结构示意图,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紧固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紧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F-F剖视图,图11是图9的E-E剖视图,图12是图9的D-D剖视图,图13是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结构示意图,图14是可调锁紧件1中扇形套1-1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的G-G剖视图,图16是可调锁紧件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U形连接管5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应用结构示意图。图中7是火车厢。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互锁紧固器,应用于车辆对杆件货物运输时在车辆上对杆件货物的捆绑固定之用。当车辆运输的货物高度超出车厢的高度时,往往需要在车辆的车厢内侧插入若干根用于阻止货物滑出车外的车立柱,本技术所述互锁紧固器即是配合车辆上插入的车立柱6而一同工作的。所述互锁紧固器结构参照图1,它包括不可调锁紧件3、可调锁紧件1、紧固件2和将三者进行连接的紧固线4。所述紧固线4与可调锁紧件1、紧固件2、不可调锁紧件3之间具体的连接关系如下卡环3-1将紧固线4固定成一紧固套,一根引出线端头通过紧固件2的楔形块2-1与楔形通孔2-3的配合进行固定;另一根引出线从可调锁紧件1内通过,其端头也通过紧固件2的楔形块2-1与楔形通孔2-3相配合进行固定;所述紧固线4的两个端头在紧固件2上的固定位置呈对角;所述紧固线4与“可调锁紧件1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紧固线4按其长度方向穿在扇形套1-1的通孔1-4内和扇形通槽1-3内,绕过设置在扇形通槽1-3内的扇形块1-2的三个表面即可,所述三个表面包括扇形块1-2的大端头表面。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紧固线可以是钢丝绳、尼龙绳、麻绳或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线形材料。下面就各部分的结构以及工作状态分别予以说明。不可调锁紧件3是由卡环3-1将紧固线4固定成一紧固套而形成,参照图1。加工时,控制通过卡环3-1固定成的紧固套直径与车立柱6直径相符,使用时,直接将该紧固套从车立柱6上端套入即可,其套入车立柱6后的位置距离车立柱顶端150~200之间,这样可以避免紧固套从车立柱顶端滑脱。紧固套套入车立柱6后,紧固套两端的线被卡环3-1固定,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调锁紧件3上的紧固线4是不能在卡环3-1内随意移动的,因此称为“不可调锁紧件”。所述可调锁紧件1是由扇形套1-1和扇形块1-2组成,参照图14~图16,所述扇形套1-1上设有容纳扇形块1-2的扇形通槽1-3,在所述扇形套1-1上还设行与扇形通槽并列的通孔1-4。紧固线4与可调锁紧件1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紧固线4从通孔1-4的上端进入下端引出,然后绕过车立柱6后从扇形通槽1-3底端进入并从其上端引出,然后,紧固线4绕过扇形块1-2的上表面后再从扇形通槽1-3上端进入并从其下端引出,至此完成紧固线与可调锁紧件1之间的连接。前面提到的“上端”都是指扇形套、扇形块、扇形通槽的大端或大头,“下端”或“底端”即是指小端或小头。该可调锁紧件1的作用原理如下紧固线4从通孔1-4上端进入下端引出,又从扇形通槽1-3的底端进入上端引出,绕过扇形块后又从扇形通槽1-3的上端进入下端引出,可以看出,该紧固线在可调锁紧件1内经历了三次180度转弯,从而使进入到可调锁紧件1内的紧固线4与最终引出的线之间不能够直接受力,从而初步的保证了可调锁紧件1两端的紧固线4可以承受不同大小的力;紧固线4从扇形通槽1-3的底端进入上端引出,绕过扇形块后又从扇形通槽1-3的上端进入下端引出,由于紧固线是绕过扇形块的大端后又向下引出的,因此扇形块受到紧固线向下的拉力作用从而向下运动;扇形块向下运动过程中进入扇形通槽1-3并挤压扇形通槽1-3的内壁,并同时会挤压处于扇形通槽1-3与扇形块1-2之间的紧固线4,所以紧固线用力越紧,则可调锁紧件1将紧固线4固定得越好,从而使紧固线4与扇形通槽1-3之间不能再进行相对移动。前面所述不可调锁紧件3和可调锁紧件1是分别与车厢两侧的车立柱6进行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锁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调锁紧件(1)、紧固件(2)、不可调锁紧件(3)和将三者进行连接的紧固线(4),所述可调锁紧件(1)是由扇形套(1-1)和扇形块(1-2)组成,所述扇形套(1-1)上设有容纳扇形块(1-2)的扇形通槽(1-3),在所述扇形套(1-1)上还设有与扇形通槽(1-3)并列的通孔(1-4);所述紧固件(2)是由紧固体、楔形块(2-1)和绞杆(2-2)组成,所述紧固体为中空结构,在紧固体上设有与楔形块2-1配合的、里大外小的楔形通孔(2-3);所述紧固体上还设有供绞杆(2-2)通过的孔(2-4);所述不可调锁紧件(3)是由卡环(3-1)将紧固线(4)固定成一紧固套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波尹志升杜海彬王威程廷海曲建俊
申请(专利权)人:崔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