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6515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有机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第一部分发光层和采用蒸镀制程形成的第二部分发光层,第一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小于第二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第一部分发光层和第二部分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连接层;连接层的图形与第一部分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由于连接层的设置直接影响了载子传输与载子复合区的位置,与连接层连接的第一部分发光层所在区域和未与连接层连接的第二部分发光层所在区域同时分别形成载子复合区,因此可以改善有机发光层光色异常的现象,提高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splay)是指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OLED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不需要背光源)、无视角问题、高清晰、高亮度、响应快速、能耗低、使用温度范围广、抗震能力强、成本低和可实现柔软显示等优点。OLED的基本结构,如图1a所示,包括衬底基板001,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001上的阳极002、发光层003、以及阴极004,其中发光层003包括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其发光原理为在分别对阳极002和阴极004通电压以形成电流时,阴极004中的电子和阳极002中的空穴会在发光层003复合形成激子,激发发光层003中有机材料进行发光。目前,OLED的不同膜层间,介面特性尤其重要。现有的OLED是由溶液制程和真空热蒸镀制程这两种工艺混合制成,在不同制程的界面两侧,分别为不同材料。而在这两种制程工艺的转换中,异质界面特性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发光层,具体举例说明,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分别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磷光发光层,蓝色有机发光材料采用蒸镀制程形成荧光发光层。以绿色发光材料所在区域为例,如图1b所示,从光谱中可以看出在波长460nm处附近出现异常放光,而波长为460nm的光应该是蓝色发光材料所在区域所发出的光,经计算得出绿色发光材料所在区域的外量子效率只达到8.5%,整体效能不佳,这说明载子复合区控制较困难,不容易较好地同时获得理想的效能和光色,发光层光色易出现异常。因此,如何改善发光层光色异常的现象,提高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有机发光层光色异常的现象,提高显示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包括:衬底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第一部分发光层和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的第二部分发光层,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和所述第二部分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图形与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叠。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所述连接层的最低未占有能级介于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和所述第二部分发光层的最低未占有能级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所述连接层的三线态能级大于2.1eVo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所述连接层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所述连接层的材料为BCP、BPhen, BmPyPB, TPBi, BAlq或TmPyPB其中一种或组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部分发光层包括第三发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由红色发光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由绿色发光材料形成,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由蓝色发光材料形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的电子传输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的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的电子注入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有机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第一部分发光层和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的第二部分发光层,第一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小于第二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第一部分发光层和第二部分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连接层;连接层的图形与第一部分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由于连接层的设置直接影响了载子传输与载子复合区的位置,与具有电子传输性能的连接层连接的第一部分发光层所在区域会形成载子复合区,同时在未与连接层连接的第二部分发光层所在区域也会形成载子复合区,因此,可以改善有机发光层光色异常的现象,提高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绿色发光材料所在区域发出光的光谱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绿色发光材料所在区域发出光的光谱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如图2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2、有机发光层3和第二电极4 ;其中,有机发光层3包括层叠设置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第一部分发光层31和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的第二部分发光层32,第一部分发光层31的覆盖面积小于第二部分发光层32的覆盖面积;第一部分发光层31和第二部分发光层32之间设置有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连接层5 ;该连接层5的图形与第一部分发光层31在衬底基板I上的投影相互重叠。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附图2只是示意性地说明,在制作工艺中,第二部分发光层32是直接形成在第一电极2的图形上,因此,第一电极2和第二部分发光层32之间是没有空隙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只要满足上述条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不限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涉及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由于连接层设置在第一部分发光层和第二部分发光层之间,第一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小于第二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连接层的图形与第一部分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叠,则第二部分发光层具有与连接层未连接的区域,而由于连接层的设置直接影响了载子传输与载子复合区的位置,与具有电子传输性能的连接层连接的第一部分发光层所在区域会形成载子复合区,同时在未与连接层连接的第二部分发光层所在区域也会形成载子复合区,彼此互不影响,因此,可以改善有机发光层光色异常的现象,提高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包括:衬底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采用溶液制程形成的第一部分发光层和采用真空热蒸镀制程形成的第二部分发光层,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发光层的覆盖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和所述第二部分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图形与所述第一部分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晏廖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